技术新讯 > 建筑材料工具的制造及其制品处理技术 > 大悬挑倾斜劲性混凝土圆柱施工方法与流程  >  正文

大悬挑倾斜劲性混凝土圆柱施工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7-10 17:51:22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降低大悬挑倾斜混凝土圆柱安装定位难度、提高施工质量的大悬挑倾斜劲性混凝土圆柱施工方法,适用于大悬挑倾斜劲性混凝土圆柱施工。

背景技术:

1、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为了美化建筑外观形象,越来越多悬挑结构在工程中得到应用,当悬挑梁不足以保证悬挑结构的安全时,需要设置斜柱来保障结构的稳固性。目前斜柱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斜柱或钢柱或钢混组合柱,并使斜柱底端与支撑立柱连接。

2、悬挑结构斜柱施工时,斜柱精确定位安装、斜柱底部连接补强、斜柱模板牢固支设、混凝土密实浇筑等一直是现场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已有一种悬挑斜柱施工方法,在斜柱俯面侧设置若干可调斜撑,并通过木楔使可调斜撑与基层固定,在斜柱的仰面侧设置若干斜拉钢丝绳;在斜柱模板的底部外表面采用双钢管环绕四周进行加固,斜柱模板的上部采用柱箍进行加固;在斜柱钢筋安装过程中同步放置溜槽辅助混凝土的振捣。该方法虽可解决了斜柱的定位问题,但定位调整过程中难以同步起到节点连接补强,在装配式支架布设、斜柱模板精确定位安装、悬臂支架布设及稳定性增强等方面尚存可进一步创新之处。

3、鉴于此,为降低斜柱施工难度、提高斜柱施工质量、改善支撑结构受力,亟待发明一种可以提高斜柱吊装调角精度、改善模板支设质量、提升斜柱安装定位精度、增强斜柱整体性的大悬挑倾斜劲性混凝土圆柱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可以实现斜柱精确定位安装,而且可以实现斜柱承载能力补强,还可以降低模板支设难度的大悬挑倾斜劲性混凝土圆柱施工方法。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3、大悬挑倾斜劲性混凝土圆柱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0、立柱外混凝土浇筑:

5、在竖向立柱两侧的下层梁板上分别设置底部撑墩和模板撑柱;

6、在底部撑墩与连接柱头之间设置柱头撑筋,并在柱头撑筋与连接柱头相接处设置“u”形的柱头撑板;

7、在模板撑柱面向竖向立柱侧设置立模定位框,并通过立模定位框上的立模定位栓调整立柱侧模的横向位置,使立模定位栓端部的栓端连板与立模侧连板连接;

8、在模板连接孔外周的立柱侧模上设置横断面呈“l”形的封闭体撑筋,并在模板连接孔的内侧设置橡胶封闭体,通过封闭体压栓控制橡胶封闭体的位置;

9、s20、柱间补强体设置:

10、在连接柱头和斜向撑柱上预设供补强插筋穿过的侧壁连接槽;

11、在连接柱头和斜向撑柱的上部分别设置柱腔补强体,并使柱腔补强体的控位环管在弹性连筋作用下嵌入侧壁连接槽内,使补强插筋自侧壁连接槽插入柱腔连管内;

12、s30、斜向撑柱吊装:

13、在第一锁箍、第二锁箍和第三锁箍的内侧均设置横断面呈直角梯形的楔板嵌固槽;

14、在斜向撑柱的中部设置第一锁箍和第二锁箍,在斜向撑柱的顶部设置第三锁箍,并通过楔板紧固栓对镜像相对的两锁箍楔板施加紧固力;

15、在第一锁箍和第二锁箍的上部依次设置调整吊栓和分配吊梁,并使分配吊梁通过第一吊索与外部吊装设备连接,使第三锁箍通过第二吊索与外部吊装设备连接;

16、通过第一吊索将斜向撑柱水平吊起,并通过调整吊栓调整斜向撑柱的水平度,斜向撑柱吊至竖向立柱附近后,通过第二吊索调整斜向撑柱的倾斜角度;

17、s40、斜向撑柱定位:

18、在下层梁板的连接柱头正下方设置第一角撑体,并通过第二锚栓将第一角撑体与下层梁板连接牢固;

19、在第一角撑体面向连接柱头侧依次设置导向调位栓和柱底导向槽,并通过导向调位栓使柱底导向槽与连接柱头紧密贴合;

20、使斜向撑柱的底端沿柱底导向槽与连接柱头连接,再分别在斜向撑柱和竖向立柱外侧壁上设置柱底调位箍和第一抱箍,并通过柱底调位箍和第一抱箍之间的第一调位栓调整柱底调位箍及斜向撑柱的斜向位置;

21、s50、斜柱混凝土浇筑:

22、在下层梁板上设置第二角撑体,并通过第三锚栓将第二角撑体的底部撑板与下层梁板连接牢固;

23、在竖向立柱的上部设置第二抱箍,顶端设置柱顶靴帽,并采用靴帽紧固栓固定柱顶靴帽,在柱顶靴帽上设置第三角撑;

24、分别在第二角撑体和第三角撑体面向斜柱侧模侧设置第二调位栓和第三调位栓;在竖向立柱的上部设置悬挂撑梁,同步采用竖向立柱顶端的柱顶竖撑筋、竖向立柱两侧的柱顶斜撑筋固定悬挂撑梁;

25、通过悬挂撑梁上的第一调位体使柱腔定位管插入斜向撑柱内,并在柱腔定位管与斜向撑柱的间隙设置间隙控位体;

26、在反力撑板面向斜向撑柱侧依次设置第四调位栓和支撑压板;

27、在斜向撑柱的外侧设置斜柱侧模,先通过第四调位栓及柱腔定位管校正斜向撑柱的位置,再通过第二调位栓和第三调位栓调整斜柱侧模的位置,然后通过混凝土压管向斜向撑柱与斜柱侧模的空隙压灌斜柱侧混凝土,通过柱腔定位管的管腔向斜向撑柱内压灌斜柱内混凝土;

28、s60、悬挑横梁浇筑:

29、在下层梁板上设置悬臂撑架,并在悬臂撑架的悬臂横梁与斜柱侧混凝土相接处设置反压撑板,在悬臂横梁上设置底模撑柱;

30、在斜向撑柱的柱侧混凝土的外侧设置多道第三抱箍,并在第三抱箍背离竖向立柱侧设置斜向滑槽,在斜向滑槽的底端设置滑槽撑墩;

31、模板底撑体通过滑槽连接体与斜向滑槽连接,并使模板底撑体通过底端的转换撑板与第二调位体连接;

32、通过第二调位体使模板底撑体沿斜向滑槽向上滑移,再在模板底撑体与悬臂横梁之间设置底模撑柱;

33、在立柱外混凝土的外部设置第四抱箍,并在第四抱箍与第三抱箍之间设置柱间撑梁;同步通过支撑横板上的第五调位体、柱间撑梁上的第六调位体调整梁底模的位置,在梁底模上部浇筑形成中间横梁。

34、进一步地,步骤1)中,柱头撑筋包括螺杆和螺母,并使螺母两侧螺杆的紧固方向相反;连接柱头与竖向立柱按照设计角度预先焊接成一整体;模板撑柱底端与撑柱底板垂直焊接连接,并在撑柱底板的下部设置移位滚轮,采用第一锚栓使撑柱底板与下层梁板连接固定。

35、进一步地,步骤s10中,立柱侧模包括两块横断面呈半圆形的钢板,在立柱侧模的外侧面焊接横断面呈“l”形的立模侧连板,在立柱侧模与连接柱头相接处预设横断面呈椭圆形的模板连接孔;立模定位框横断面呈“u”形,并在立模定位框上设置多排立模定位栓;封闭体撑筋与立柱侧模焊接连接,并在封闭体撑筋上预设与封闭体压栓连接的螺孔。

36、进一步地,步骤s20中,柱腔补强体包括劲性环管、柱腔连管、弹性连筋、环管撑板和控位环管,使劲性环管的顶端与环管撑板垂直焊接连接,底部与柱腔连管斜向焊接连接,斜交角度为45~60°。

37、进一步地,步骤s20中,控位环管与劲性环管通过弹性连筋连接;弹性连筋与劲性环管焊接连接;柱腔连管内侧壁设置与补强插筋连接的螺孔。

38、进一步地,步骤s30中,第一锁箍、第二锁箍和第三锁箍结构形式相同,均包括两块形状相同的锁箍箍板,并在锁箍箍板上预设供锁箍楔板插设的楔板嵌固槽;锁箍楔板横断面呈直角梯形,在锁箍楔板上预设供楔板紧固栓穿过的孔洞。

39、进一步地,步骤s40中,柱底导向槽横断面呈“u”形,与导向调位栓通过螺孔连接;第一角撑体包括横向的钢板和斜向的钢板,并在第一角撑体的斜向钢板上预设与导向调位栓连接的螺孔;第一调位栓沿竖直方向设置多个,包括螺杆和螺母,并使螺母两侧螺杆的紧固方向相反,使第一调位栓与第一抱箍通过栓端球铰连接,第一调位栓与柱底调位箍焊接连接。

40、进一步地,步骤s50中,第二调位栓和第三调位栓均包括螺杆和螺母,并使螺母两侧螺杆的紧固方向相反;第一调位体采用液压千斤顶;柱腔定位管外径较斜向撑柱的内径小20~40mm;间隙控位体横断面呈圆弧形,纵断面呈台阶形或直角梯形;悬挂撑梁在悬挂撑梁上预设供柱顶竖撑筋、柱顶斜撑筋、柱腔定位管穿过的空洞,下表面与反力撑板垂直焊接连接;柱顶斜撑筋与第二抱箍通过箍侧连接体连接;柱腔定位管采用中空的钢管轧制而成,与外部混凝土压灌设备连通;混凝土压管设于斜柱侧模上,与竖向立柱的距离为10~30cm。

41、进一步地,步骤s60中,悬臂撑架包括撑架立柱和悬臂横梁,并使撑架立柱与悬臂横梁垂直焊接连接;反压撑板横断面呈圆弧形,内径与斜柱侧混凝土的外径相同。

42、进一步地,步骤s60中,第二调位体采用液压千斤顶;模板底撑体包括连接斜板和支撑横板,并使连接斜板的斜率与斜向滑槽及斜向撑柱相同;滑槽连接体横断面呈“t”形,与连接斜板焊接连接;斜向滑槽在斜向滑槽上预设横断面呈“t”形的滑移槽道;第五调位体和第六调位体均包括螺杆和螺母,并使螺母两侧螺杆的紧固方向相反。

43、本发明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

44、1.本发明在模板撑柱面向竖向立柱侧设置立模定位框,并通过立模定位框上的立模定位栓调整立柱侧模的横向位置;同时,在模板连接孔的内侧设置橡胶封闭体,并可通过封闭体压栓控制橡胶封闭体的位置,实现了立柱侧模的高效安装定位,提升了模板连接孔部位的密闭性。

45、2.本发明在连接柱头和斜向撑柱的上部分别设置了柱腔补强体,并使补强插筋自侧壁连接槽插入柱腔连管内,增强了斜向撑柱的整体性。

46、3.本发明在第一锁箍、第二锁箍和第三锁箍的内侧设置楔板嵌固槽,先通过第一吊索将斜向撑柱水平吊起,并通过调整吊栓调整斜向撑柱的水平度,再通过第二吊索调整斜向撑柱的倾斜角度,实现了斜向撑柱的连接增强和高效吊放。

47、4.本发明在第一角撑体面向连接柱头侧依次设置导向调位栓和柱底导向槽,并可通过柱底调位箍和第一抱箍之间的第一调位栓调整柱底调位箍及斜向撑柱的斜向位置,实现了斜向撑柱的精确控位。

48、5.本发明在竖向立柱的顶端设置柱顶靴帽,并在第二角撑和第三角撑面向斜柱侧模侧分别设置第二调位栓和第三调位栓,实现了斜柱侧模位置的准确控制;同时,可通过柱腔定位管及间隙控位体控制斜向撑柱的位置,实现了斜向撑柱的补强控位。

49、6.本发明通过混凝土压管向斜向撑柱与斜柱侧模的空隙压灌斜柱侧混凝土,通过柱腔定位管的管腔向斜向撑柱内压灌斜柱内混凝土,提升了斜向撑柱外侧和内部混凝土的密实度。

50、7.本发明在悬臂撑架的悬臂横梁与斜柱侧混凝土相接处设置反压撑板,可通过第二调位体使模板底撑体沿斜向滑槽向上滑移,再在模板底撑体与悬臂横梁之间设置底模撑柱,实现了梁底模支撑体的快速布设。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5/6522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