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 一种可溶性微针负载白藜芦醇纳米颗粒在治疗瘢痕疙瘩的应用方法  >  正文

一种可溶性微针负载白藜芦醇纳米颗粒在治疗瘢痕疙瘩的应用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1 17:33:41

本发明涉及创伤治疗,具体是涉及一种可溶性微针负载白藜芦醇纳米颗粒在治疗瘢痕疙瘩的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1、瘢痕是人体伤口愈合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皮肤受到创伤后会产生炎症反应,刺激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并分泌胶原,形成瘢痕以愈合创口。当创口愈合后,炎症反应消退。但是如果炎症、张力、激素调节等原因持续存在会使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进而使胶原过度堆积、排列紊乱,最终导致病理性瘢痕的产生。病理性瘢痕可分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两种。增生性瘢痕生长在原始伤口的边界内,最终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成熟;而瘢痕疙瘩的生长则会超出原始伤口边界,自身不会变小,很少成熟,并且难以治疗。

2、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成纤维细胞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生产者,具有被炎性细胞因子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的能力。而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强且凋亡能力减弱。此外,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主要通过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1)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和胶原合成、减少成纤维细胞凋亡;(2)影响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诱导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增强α-sma(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之间的差异具有梯度性质,相比于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具备更高的α-sma及胶原表达,也更难以治疗。

3、目前常见的瘢痕疙瘩治疗方法有:化学疗法:如病灶内类固醇(如曲安奈德)等其他激素类药物注射;手术疗法;冷冻及激光治疗等。但上述方法都有其缺点,例如病灶内注射类固醇等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带来皮肤萎缩、色素沉着过度、及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等系统性影响的风险。而手术本身也易产生瘢痕,且面临高复发率。冷冻、激光治疗可能带来局部组织破溃坏死等风险。除此之外,以上方法还均有疼痛、患者依从性差的缺点,且依赖专业的技术人员操作才能实现治疗。

4、瘢痕疙瘩作为一种皮肤疾病,透皮治疗是治疗其的一种理想方法。微针治疗是透皮治疗中的一种较有应用前景的方法,其作用机制是在皮肤表面形成暂时的微米级大小的通路,使药物更易通过皮肤角质层屏障达到活性表皮及真皮层并发挥其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溶性微针负载白藜芦醇纳米颗粒在治疗瘢痕疙瘩的应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可溶性微针负载白藜芦醇纳米颗粒在治疗瘢痕疙瘩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一:制备白藜芦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纳米颗粒(res-pvp nps);

5、步骤二:制备透明质酸为基质的可溶性微针;

6、步骤三:使res-pvp nps及透明质酸混合溶液注满微针的针体部分,待干燥后继续加入透明质酸水溶液,真空处理后置于干燥器内,脱模后即得到负载有res-pvp nps的基质透明质酸分子量为的可溶性微针。

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一中res-pvp nps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s11:将白藜芦醇溶解在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中;

9、s12:将其加入到溶解有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水相溶剂中;

10、s13:持续搅拌后离心提纯,即可制备得到res-pvp nps。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有机溶剂采用甲醇、乙醇、异丙醇、叔丁醇以及丙酮。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相溶剂采用去离子水、氢氧化钠水溶液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水相缓冲液。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二中可溶性微针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s21:将透明质酸水溶液注入模具中;

15、s22:进行真空处理后置于干燥器中干燥;

16、s23:待其固化后脱模即得到可溶性微针。

1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透明质酸分子量为1w、1-10w、10-20w。

1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可溶性微针利用模板复制法制备

19、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是病灶内皮质类固醇及其他激素类药物注射、手术疗法。但均面临着高复发率、依赖专业人员操作、患者疼痛导致的依从性差等问题,且注射皮质类固醇及其他激素类药物可能会造成皮肤萎缩、色素沉着及其他系统性风险,所以需要开发新的药物及治疗方法来克服以上缺点。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抗毒素,生物学功能丰富,将其制备成纳米药物可以克服其溶解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的缺点,更好地发挥其生物学功能。而微针治疗是皮下注射的一种理想的替代方法,因其皮肤插入深度浅,不会达到富含血管及神经的真皮层,所以不会给患者带来出血及疼痛,依从性较好,且施用容易,患者可自主完成。此外,在众多微针类型(固体微针、空心微针、涂层微针、可溶性微针)中,可溶性微针制备简单,不产生尖锐医疗废弃物。因此,将可溶性微针这一透皮方法与白藜芦醇纳米药物相结合,制备纳米药物载药微针来治疗瘢痕疙瘩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法。

21、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溶性微针负载白藜芦醇纳米颗粒在治疗瘢痕疙瘩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溶性微针负载白藜芦醇纳米颗粒在治疗瘢痕疙瘩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res-pvp nps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溶性微针负载白藜芦醇纳米颗粒在治疗瘢痕疙瘩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采用甲醇、乙醇、异丙醇、叔丁醇以及丙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溶性微针负载白藜芦醇纳米颗粒在治疗瘢痕疙瘩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相溶剂采用去离子水、氢氧化钠水溶液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水相缓冲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溶性微针负载白藜芦醇纳米颗粒在治疗瘢痕疙瘩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可溶性微针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溶性微针负载白藜芦醇纳米颗粒在治疗瘢痕疙瘩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质酸分子量为1w、1-10w、10-20w。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溶性微针负载白藜芦醇纳米颗粒在治疗瘢痕疙瘩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微针利用模板复制法制备。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溶性微针负载白藜芦醇纳米颗粒在治疗瘢痕疙瘩的应用方法,属于创伤治疗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白藜芦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纳米颗粒(RES‑PVP NPs);步骤二:制备透明质酸为基质的可溶性微针;步骤三:使RES‑PVP NPs及透明质酸混合溶液注满微针的针体部分,待干燥后继续加入透明质酸水溶液,真空处理后置于干燥器内,脱模后即得到负载有RES‑PVP NPs的基质透明质酸分子量为的可溶性微针,具有保持了白藜芦醇的抗纤维化活性,且将其加载于可溶性微针后,不影响其活性的发挥。在体外可抑制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KFs)的增殖;在体内可抑制小鼠瘢痕疙瘩荷瘤模型中瘢痕疙瘩的生长的优点。技术研发人员:张皓,付燚盈,刘树威,许文哲,陈杨,荣莉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5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5/8490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