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 一种微导管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微导管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1 17:42:21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微导管。

背景技术:

1、脑卒中目前为世界上的常见病之一,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血液无法顺利流入大脑引起脑组织损伤而引发的。

2、在手术时,一般采用导丝、微导管和中间导管输送治疗器械,但是由于脑血管迂曲的生理结构,以及目前手术器械在可选性方面和设计方面的局限性,目前的微导管或导丝难以满足医生操作要求,尤其是中间导管的远端要想顺利通过迂曲血管的分叉处继续前进,往往要求医生具有很优秀技巧和丰富的个人经验。若微导管的位置出现偏离,则中间导管在沿微导管建立的路径跟进时需要反复多次的回撤和推送,易与脑血管刮擦或被脑血管的分叉部位勾住,导致血管痉挛、夹层或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微导管,在进行神经介入治疗时,使中间导管与微导管得同轴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避免介入器械在血管内反复多次的回撤和推送,提高介入手术的可操作性和效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一种微导管,包括管体,靠近操作者的一端为管体近端,远离操作者的一端为管体远端;

4、靠近所述管体远端的管体外壁上设有扩大段;

5、所述扩大段包括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与待引导导管间隙配合。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的外侧壁为圆弧形。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管体远端上设有尖端部,所述尖端部为圆锥形,所述尖端部与所述扩大段间隔设置或相连接。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扩大段上设有不透射线标记,或所述尖端部和所述扩大段上均设有不透射线标记。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管体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由ptfe(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所述外层由多段高分子材料拼接后加热融合而成。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层的厚度为0.01mm至0.5mm。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层的高分子材料包括pebax(嵌段聚醚酰胺树脂)、pu(聚氨酯)、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pe(聚乙烯)、tpe(热塑性弹性体)和nylon(尼龙),且外层的硬度从远端到近端依次增加。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尖端部的长度为10mm至30mm,锥度为0.02至0.25。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尖端部的近端部分、所述扩大段的外径尺寸与待引导导管的内径尺寸相匹配。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扩大段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管体的外径。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微导管,具有以下优点: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导管的管体上设置扩大段,扩大段包括多个凸起,多个凸起与待引导导管间隙配合,使得微导管和待引导导管的同轴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进而使待引导导管顺畅通过血管弯曲或血管分叉处,避免介入器械在血管内反复多次的回撤和推送,提高介入手术的可操作性和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微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靠近操作者的一端为管体近端,远离操作者的一端为管体远端;靠近所述管体远端的管体外壁上设有扩大段;所述扩大段包括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与待引导导管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外侧壁为圆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远端上设有尖端部,所述尖端部为圆锥形,所述尖端部与所述扩大段间隔设置或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大段上设有不透射线标记,或所述尖端部和所述扩大段上均设有不透射线标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所述外层由多段高分子材料拼接后加热融合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的厚度为0.01mm至0.5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的高分子材料包括嵌段聚醚酰胺树脂、聚氨酯、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聚乙烯、热塑性弹性体和尼龙,且外层的硬度从远端到近端依次增加。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尖端部的长度为10mm至30mm,锥度为0.02至0.25。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尖端部的近端部分、所述扩大段的外径尺寸与待引导导管的内径尺寸相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大段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管体的外径。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导管,包括管体,靠近操作者的一端为管体近端,远离操作者的一端为管体远端;靠近所述管体远端的管体外壁上设有扩大段;所述扩大段包括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与待引导导管间隙配合;使得微导管和待引导导管的同轴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进而使待引导导管顺畅通过血管弯曲或血管分叉处,避免介入器械在血管内反复多次的回撤和推送,提高介入手术的可操作性和效率。技术研发人员:韩炳,王强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巴特勒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222技术公布日:2024/6/11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5/8571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