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融系统和消融导管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2 10:18:31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消融系统和消融导管。
背景技术:
1、目前对marshall静脉通常采用化学消融方式,对其注入酒精实现消融,可化学消融的方式一方面手术比较复杂,消耗的医疗器械较多,对患者的经济负担较高,另一方面化学消融可靠性不如脉冲消融。但由于marshall静脉的结构较为复杂,且直径较小,冠状窦的窦口直径通常仅为11mm,归流于冠状窦的marshall静脉的平均直径则更是小到1.9mm,目前进入marshall静脉的消融方案过程非常复杂,具体包括步骤:
2、1、对股静脉的穿刺;
3、2、置入导丝;
4、3、在导丝引导下,放入较大内径鞘管到右心房;
5、4、通过鞘管送入标测导管标测右心房,完成后撤出标测导管;
6、5、导丝找寻冠状窦口进入,较大内径鞘管在导丝的引导下进入冠状窦;
7、6、通过鞘管造影或送入导管标测冠状窦,完成后撤出标测导管;
8、7、导丝找寻marshall静脉并进入;
9、8、撤出较大内径的鞘管,沿导丝换入较小内径的鞘管到marshall静脉;
10、9、撤出导丝,通过较小内径的鞘管引导消融导管进入marshall静脉消融;
11、10、再次标测,确定消融效果。
12、即上述步骤需要依次在右心室、冠状窦、marshall静脉更替多次器械方可最终实现消融导管对marshall静脉的进入和消融,操作复杂,耗时较久,普通医院及医护人员难以进行该种手术;同时额外使用了众多鞘管、导管、导丝,且现有的器械均源自国外进口,价格高昂,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marshall静脉消融方案中,需要多次更替器械导致的操作复杂和器械价格高昂的问题,提供一种消融系统和消融导管。
2、一种消融导管,所述消融导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一手柄,所述第一管体包括内向外依次套设的多个管层,在相邻两个管层中,位于内侧的管层的远端伸出至位于外侧的管层的远端外,且位于内侧的管层伸出于位于外侧的管层上的部分设置有电极组,位于最外侧的所述管层上设置有电极组,所述电极组同时具体标测和消融功能;位于最内侧的所述管层内开设有由远端向近端贯穿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用于设置微导管,所述第一手柄包括变距机构,所述变距机构与至少一个所述管层连接,配置为通过操控所述变距机构改变所述管层与外侧相邻管层和/或内层相邻管层的相对距离。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融导管包括两个管层,位于内侧的所述管层为第一管层,位于外侧的所述管层为第二管层,所述第一管层包括依次连接的伸出段和覆盖段,所述第二管层套设在所述覆盖段上,所述伸出段和所述第二管层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电极组。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层与所述第一手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层在所述变距机构的操控下相对所述第二管层移动。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距机构包括保护管和按钮,所述保护管与所述按钮通过限位齿沿所述保护管的径向配合,所述按钮与所述第一手柄沿所述保护管的轴向可移动连接,所述保护管套设在所述第一管层外。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出段和所述第二管层上分别设置有显影件,所述伸出段上的显影件设置在所述伸出段的电极组靠近远端的一侧,所述第二管层上的显影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管层的电极组靠近远端的一侧。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最内侧的管层的远端设置有尖端,沿着近端向远端的方向,所述尖端的直径逐渐缩小。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融导管包括第一操控部,所述第一管体上设置有第一调弯部,所述第一操控部包括与第一手柄连接的第一止血阀、第一三通阀、第一电连接件,所述第一手柄通过线缆与所述第一调弯部相连,用于控制第一管体的弯曲程度,所述第一止血阀用于避免目标组织中的液体通过所述第一腔体流出,所述第一三通阀用于向所述第一腔体注射液体。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的直径为2.5fr-5fr。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融导管包括第二管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近端的第二操控部,所述第二管体内开设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径,所述第一管体用于插入至所述第二腔体内,并使得所述最外侧管层的远端伸出至所述第二管体外。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体上设置有远端向近端依次设置有显影件、电极组以及第二调弯部,所述第二调弯部通过线缆与所述第二操控部连接。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着近端向远端的方向,所述第一管体的硬度和所述第二管体的硬度均逐渐减小。
13、一种消融系统,所述消融系统包括消融仪、微导管以及消融导管,所述消融导管和所述微导管分别与所述消融仪连接,所述微导管穿过所述第一腔体,且所述微导管的远端外露于所述第一腔体的部分上设置有电极组。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融仪包括标测模块、控制模块以及消融模块,所述消融模块包括第一消融模块和第二消融模块,所述标测模块、第一消融模块以及第二消融模块分别于所述电极组电连接,所述第一消融模块的输出电压低于所述第二消融模块的输出电压,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执行如下内容的操作:
15、s1、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标测模块控制所述电极组对目标组织进行第一次标测,并根据第一次标测数据确定病灶位置;
16、s2、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第一消融模块控制所述电极组对所述病灶位置进行可逆消融;
17、s3、所述控制模块控制通过所述标测模块控制所述电极组对目标组织进行第二次标测,并根据第二次标测数据确定病灶是否消失,若病灶消失,执行步骤s4;若病灶未消失,执行步骤s5;
18、s4、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第二消融模块控制所述电极组对所述病灶位置进行不可逆消融;
19、s5、重复步骤s1至s3。
20、上述消融系统和消融导管,通过设置多个管层,且在相邻两个管层中,位于内侧的管层的远端伸出至位于外侧的管层的远端外,且同一管层的内径和外径的尺寸均为定值,即消融导管从近端向远端的外径依次减小,便于伸入至不同直径的组织中。在每个管层上分别设置有电极组,电极组同时具有标测和消融功能,即通过一根导管即可以直接实现对常规组织或大直径组织的消融治疗,无需更换器械,极大简化消融过程。同时,最内侧导管内开设贯穿的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具有输送微导管的功能,以使得管体能够将微导管输送到人体更为狭窄的位置进行消融,提高消融导管的可适用范围。此外,通过变距机构的设置,操控第一手柄上的变距机构时,能够使得相邻两个管层相对移动,即相邻两个管层远端的相对长度可变,从而能够适应于不同的人体解剖结构和血管长度,提高消融导管的适用性。
技术特征:1.一种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融导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一手柄,所述第一管体包括从内向外依次套设的多个管层,在相邻两个管层中,位于内侧的管层的远端伸出至位于外侧的管层的远端外,且位于内侧的管层伸出于位于外侧的管层上的部分设置有电极组;位于最外侧的所述管层上设置有电极组,所述电极组同时具体标测和消融功能;位于最内侧的所述管层内开设有由远端向近端贯穿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用于设置微导管,所述第一手柄包括变距机构,所述变距机构与至少一个所述管层连接,配置为通过操控所述变距机构改变所述管层与外侧相邻管层和/或内层相邻管层的相对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融导管包括两个管层,位于内侧的所述管层为第一管层,位于外侧的所述管层为第二管层,所述第一管层包括依次连接的伸出段和覆盖段,所述第二管层套设在所述覆盖段上,所述伸出段和所述第二管层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电极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层与所述第一手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层在所述变距机构的操控下相对所述第二管层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机构包括保护管和按钮,所述保护管与所述按钮通过限位齿沿所述保护管的径向配合,所述按钮与所述第一手柄沿所述保护管的轴向可移动连接,所述保护管套设在所述第一管层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段和所述第二管层上分别设置有显影件,所述伸出段上的显影件设置在所述伸出段的电极组靠近远端的一侧,所述第二管层上的显影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管层的电极组靠近远端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内侧的管层的远端设置有尖端,沿着近端向远端的方向,所述尖端的直径逐渐缩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融导管包括第一操控部,所述第一管体上设置有第一调弯部,所述第一操控部包括与第一手柄连接的第一止血阀、第一三通阀、第一电连接件,所述第一手柄通过线缆与所述第一调弯部相连,用于控制第一管体的弯曲程度,所述第一止血阀用于避免目标组织中的液体通过所述第一腔体流出,所述第一三通阀用于向所述第一腔体注射液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直径为2.5fr-5fr。
9.一种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融系统包括消融仪、微导管以及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消融导管,所述消融导管和所述微导管分别与所述消融仪连接,所述微导管穿过所述第一腔体,且所述微导管的远端外露于所述第一腔体的部分上设置有电极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融仪包括标测模块、控制模块以及消融模块,所述消融模块包括第一消融模块和第二消融模块,所述标测模块、第一消融模块以及第二消融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极组电连接,所述第一消融模块的输出电压低于所述第二消融模块的输出电压,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执行如下内容的操作:
技术总结本申请涉及一种消融系统和消融导管,消融导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一手柄,第一管体包括内向外依次套设的多个管层,位于内侧的管层的远端伸出至位于外侧的管层的远端外,且位于内侧的管层伸出于位于外侧的管层上的部分设置有电极组,位于最外侧的管层上设置有电极组,电极组同时具体标测和消融功能;位于最内侧的管层内开设有由远端向近端贯穿的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内用于设置微导管。第一手柄包括变距机构,变距机构与至少一个管层连接,配置为通过操控变距机构改变管层与外侧相邻管层和/或内层相邻管层的相对距离。第一腔体具有输送微导管的功能,使得管体能够将微导管输送到人体更为狭窄的位置进行消融,提高消融导管的可适用范围。技术研发人员:董元博,刘兴鹏,张明芳,苏永新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赛纳思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11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5/8612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