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道路铁路或桥梁建设机械的制造及建造技术 > 一种首跨上行式移动模架走行用支腿基础结构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首跨上行式移动模架走行用支腿基础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09 16:38:46

本技术涉及移动模架施工。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首跨上行式移动模架走行用支腿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1、上行式移动模架首跨施工现浇箱梁时,由于没有支撑面,后承重支腿的支撑一般采用选择以下方式:1、前一跨现浇梁已预制完成时,为首跨移动模架支腿提供基础;2、前一跨现浇梁未预制完成时,在首墩支墩预埋牛腿等结构为支腿提供基础。由于很多施工项目中前一跨现浇梁未预制完成,首个支墩为门型墩,且门型墩与线路呈斜交状态,无法采用在支墩上预埋牛腿等方案,每个支点需承压170t,走行时水平推力每个支点10t。针对此种情况,需要根据现场施工环境设置后承重支腿的着力点,以供移动模架后支腿站位,但目前还缺乏简单有效的结构设置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首跨上行式移动模架走行用支腿基础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模架首跨施工现浇箱梁时后支腿站位缺乏合适支撑面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首跨上行式移动模架走行用支腿基础结构,包括:

3、混凝土基础,其固定在支墩位于施工方向前端一侧的地面上且位于移动模架的行走方向前侧,混凝土基础的顶面预埋设置有第一钢板;

4、第二钢板,其预埋设置在支墩的横梁的顶部,且位于移动模架的行走方向前侧;

5、钢支撑,其包括竖向设置的前支撑组架和后支撑组架,前支撑组架的底部与第一钢板固定连接,后支撑组架的底部与第二钢板固定连接,前支撑组架、后支撑组架的顶面标高与待浇筑的梁顶面平齐设置,用于供移动模架后承重支腿站位,前支撑组架与后支撑组架之间连接有平联结构,前支撑组架与横梁前侧之间连接有横联构件。

6、优选的是,所述前支撑组架包括两个前钢管立柱,前钢管立柱的底部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一钢板焊接,所述后支撑组架包括两个后钢管立柱,后钢管立柱的底部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二钢板焊接,两个前钢管立柱的连线方向、两个后钢管立柱的连线方向与移动模架的横向一致且连线方向上分别沿竖向间隔连接有横撑,竖向相邻两个横撑之间连接有斜撑,前钢管立柱与后钢管立柱之间连接所述平联结构,前钢管立柱与所述横梁之间连接所述横联构件。

7、优选的是,所述横梁上沿宽度方向对称且贯通开设有预留孔,每个预留孔朝向一个所述前钢管立柱的中轴线设置,所述前钢管立柱上分别沿预留孔同轴方向贯通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横联构件包括:

8、外接件一,其包括翼板竖向设置且整体沿水平方向上下并行拼接为一体的的一对工字钢,一对工字钢通过翼板固定连接在一对所述前钢管立柱的前侧且位于预留孔所在高度,一对工字钢的前侧翼板中部共同固定连接有加强板,加强板上、一对工字钢上对应预留孔分别同轴开设有螺栓孔一;

9、外接件二,其包括两个槽口相对且并行拼接为一体的的一对槽钢,一对槽钢通过其中一侧腹板沿水平方向固定在所述横梁的后侧且与预留孔等高设置,一对槽钢上对应预留孔贯通开设有螺栓孔二;

10、抵接件,其抵接在所述前钢管立柱与所述横梁的前侧之间,用于补偿所述前钢管立柱与所述横梁的间隙,抵接件与预留孔的高度一致且对应预留孔同轴贯通开设有通孔;

11、精轧螺纹钢,其在每个预留孔内分别设置一组,精轧螺纹钢的一端朝向所述前钢管立柱延伸并依次穿过抵接件的通孔、所述前钢管立柱的固定孔、外接件一的螺栓孔一后拧设有垫片、螺帽,精轧螺纹钢的另一端依次穿出所述横梁、外接件二的螺栓孔二后并拧设有垫片、螺帽。

12、优选的是,所述混凝土基础包括第一基础和第二基础,第一基础包括一个第一混凝土块、两个竖向设置的第一框柱和沿水平方向连接在两个第一框柱顶部的第一框梁,第一混凝土块靠近移动模架倾斜一侧对应支墩的承台设置,其中一个第一框柱的底部连接在第一混凝土块上,另一个第一框柱的底部连接在所述承台上,第二基础包括靠近第一混凝土块设置的第二混凝土块,对应两个所述前钢管立柱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钢板,其中一个预埋设置在第一框梁的顶面、另一个预埋设置在第二混凝土块的顶面。

13、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框梁的长度方向与支墩顶部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连接在所述第二混凝土块上的所述前钢管立柱与所述横梁的前侧抵接设置。

14、优选的是,在所述前钢管立柱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钢板的顶面之间、所述后钢管立柱的下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钢板的顶面之间分别沿周向均匀间隔焊接有加固件。

15、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首跨上行式移动模架走行用支腿基础结构通过在支墩前侧对应移动模架所需的移动方向设置前支撑组架,前支撑组架底部通过混凝土基础进行锚固支撑,混凝土基础设置在既有承台上和市政道路上,可保证基础的承载力和抗冲切力,减少地基处理节省成本,在支墩横梁上靠近前端的位置设置后支撑组架,前支撑组架与横梁通过横联构件连接,前支撑组架与后支撑组架通过平联结构连接,整体形成结构稳定的钢支撑结构,作为移动模架后承重支腿的支撑基础,能有效防止移动模架荷载作用到钢管柱顶部时钢管柱顶部产生较大的位移,性能较好能保证安全,解决了支墩结构本身在偏离现浇梁设置路线或前一跨现浇梁未预制完成时的施工环境限制,整体支腿基础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可有效节约工期。

16、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技术特征:

1.一种首跨上行式移动模架走行用支腿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首跨上行式移动模架走行用支腿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组架包括两个前钢管立柱,前钢管立柱的底部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一钢板焊接,所述后支撑组架包括两个后钢管立柱,后钢管立柱的底部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二钢板焊接,两个前钢管立柱的连线方向、两个后钢管立柱的连线方向与移动模架的横向一致且连线方向上分别沿竖向间隔连接有横撑,竖向相邻两个横撑之间连接有斜撑,前钢管立柱与后钢管立柱之间连接所述平联结构,前钢管立柱与所述横梁之间连接所述横联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首跨上行式移动模架走行用支腿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上沿宽度方向对称且贯通开设有预留孔,每个预留孔朝向一个所述前钢管立柱的中轴线设置,所述前钢管立柱上分别沿预留孔同轴方向贯通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横联构件包括: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首跨上行式移动模架走行用支腿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础包括第一基础和第二基础,第一基础包括一个第一混凝土块、两个竖向设置的第一框柱和沿水平方向连接在两个第一框柱顶部的第一框梁,第一混凝土块靠近移动模架倾斜一侧对应支墩的承台设置,其中一个第一框柱的底部连接在第一混凝土块上,另一个第一框柱的底部连接在所述承台上,第二基础包括靠近第一混凝土块设置的第二混凝土块,对应两个所述前钢管立柱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钢板,其中一个预埋设置在第一框梁的顶面、另一个预埋设置在第二混凝土块的顶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首跨上行式移动模架走行用支腿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梁的长度方向与支墩顶部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连接在所述第二混凝土块上的所述前钢管立柱与所述横梁的前侧抵接设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首跨上行式移动模架走行用支腿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钢管立柱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钢板的顶面之间、所述后钢管立柱的下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钢板的顶面之间分别沿周向均匀间隔焊接有加固件。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首跨上行式移动模架走行用支腿基础结构,通过在支墩前侧对应移动模架所需的移动方向设置前支撑组架,前支撑组架底部连接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基础设置在既有承台和市政道路上,可保证承载力和抗冲切力,减少地基处理成本,支墩横梁上靠近前端的位置设置后支撑组架,前支撑组架与横梁通过横联构件连接,前支撑组架与后支撑组架通过平联结构连接,整体形成稳定的钢支撑结构,作为移动模架后承重支腿的支撑基础,能有效防止移动模架荷载作用到钢管柱顶部时钢管柱顶部产生较大位移,保证安全,解决了支墩结构本身在偏离现浇梁设置路线或前一跨现浇梁未预制完成时的施工环境限制,整体支腿基础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可有效节约工期。技术研发人员:牛俊坡,王远洪,方威,陈绩成,高银智,张聪,杨红兵,李鹏召,姜军令,蒋文豪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七局集团武汉工程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17技术公布日:2024/5/27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7/5409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