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线收卷用自感知排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6-20 16:35:11
本发明涉及铜线收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铜线收卷用自感知排线装置。
背景技术:
1、铜线在完成拉丝工作后需要进行收线作业,在收线工作过程中运用到排线装置,其也做排线器、排线机,是用来保证铜线绕卷的一种辅助装置,铜线经排线装置排布,在旋转收线筒上缠绕成盘,排线装置引导铜线时,排线装置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沿着水平方向左右往复滑移,从而引导铜线在均匀地缠绕在收线筒上。容易使收卷排线参差不齐。
2、但在实际收卷过程中,由于铜线绕卷的圈数逐渐增大,由排线装置引入的铜线与收线筒绕卷面的引入切角也随之改变,在铜线由内层向外层绕卷过程中,容易造成铜线的牵引张力改变,在排线时会时松时紧,同时也会造成铜丝难以均匀的绕卷在不同层面上,从而容易造成收线局部鼓包的现象,降低收卷的效果。
3、为此,我们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铜线收卷用自感知排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实际问题,相比现有技术提供一种铜线收卷用自感知排线装置,通过在一对对接环之间增设作为触碰感知点的感知棒,用于在铜线绕卷过程中感知与其接触时的压力,将信号发送至电动导轨一、电动导轨二等触发机构,使得铜线通过所预留的感知空间转移至下一个绕卷范围并贴合已绕的线圈继续绕卷,同时感知棒也同步向前运动作为下一次触碰感知点,如此往复,实现将铜线层层有序绕卷在绕线筒上,当由内向外反向水平绕卷时,调节感知棒以及张紧组件的反向运行参数,即同步调节了铜线由内向外跨层绕卷时的切入角度,实现铜线进行上下层之间的线圈交错叠加绕卷,提高绕卷紧密度,有效避免线圈出现局部鼓包。
2、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铜线收卷用自感知排线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端一侧通过一对伸缩油缸安装有可沿竖直方向升降的l型架,所述l型架底端安装有用于对铜线进行牵引导向,且可基于l型架左右滑动的张紧组件,所述工作台上端另一侧的前后方向均设有一对承托座,一对所述承托座上端均固定有承托环,所述承托环内圈转动安装有用于绕线筒固定安装的对接环,所述绕线筒两端均设有与对接环内端磁吸定位的防护盘,其中一个承托环内圈转动有与对接环外壁固定连接的齿环,该承托环下端部两侧均转动安装有与齿环啮合连接的齿轮,且靠近该承托环一侧的承托座处安装有驱动一对齿轮同步旋转的驱动结构;
4、所述对接环相对端壁之间固定安装有随绕线筒同步旋转的复合式高精度传感机构,所述高精度传感机构包括随绕线筒同步旋转的电动导轨二,所述电动导轨二上安装有沿水平方向左右滑动的电动推杆二,所述电动推杆二伸缩端固定有贴合于绕线筒外端壁处的感知棒,所述感知棒在初始状态下与靠近齿环一侧的防护盘之间预留有感知空间,且感知空间的宽度小于铜线的外径大小。
5、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转动安装于承托座内部且与一对齿轮位置对应的转动轴,所述承托座内部还设有与一对所述转动轴传动连接的传动轴。
6、进一步的,所述承托座外端壁固定安装有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驱动端与传动轴固定连接。
7、进一步的,位于所述齿环一侧的防护盘的内端壁开设有与绕线筒外端部相连通的定线槽,且感知棒在初始状态下临近定线槽设置。
8、进一步的,所述感知棒为与绕线筒外端壁相匹配的弧形结构,且感知棒沿绕线筒轴心方向的前后端壁以及下端壁均嵌设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9、进一步的,所述l型架侧端面安装有用于对张紧组件水平驱动的电动导轨一,所述张紧组件包括滑动于l型架上且由电动导轨一水平驱动的矩形框架。
10、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框架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铜线贯穿的进线孔和出线孔,所述进线孔和出线孔上下交错设置,且矩形框架上下方向还分别设有导线轮和张紧轮。
11、进一步的,所述导线轮避开铜线绕卷部位的外端壁固定连接有另一端与矩形框架侧方内壁相连接的拉力计。
12、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框架一侧的外端壁还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一,所述电动推杆一内端贯穿至矩形框架并与张紧轮外端壁固定连接。
13、一种铜线收卷用自感知排线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步骤一:首先,将绕线筒定位在一对对接环之间,铜线自由端由张紧组件穿过并水平牵引至绕线筒边缘上端壁进行定位;
15、步骤二:通过驱动电机带动绕线筒圆周旋转进行绕线,当铜线临近绕设一圈时,感知棒上的压力传感器感知到铜线的挤压力,将信号传递给电动导轨一、电动导轨二,电动导轨一带动张紧组件向前运动一个行驶宽度,该行驶宽度为同等铜线直径大小的宽度,通过感知空间转移至下一个绕卷范围并贴合已绕的线圈继续绕卷,感知棒也随电动导轨二同步前进一个行驶宽度,如此往复,实现将铜线层层绕卷在绕线筒最内层外端壁上;
16、步骤三:当感知棒抵达接触另一侧的防护盘处,铜线经最后一个感知空间绕设在绕线筒最末端的绕卷范围上,此时,通过电动推杆二驱动感知棒向上运动一个行驶宽度,当铜线临近绕设一圈时,铜线与感知棒底端相接触,感知棒将信号传递给电动导轨一、伸缩油缸,张紧组件反向向前运动半个行驶宽度,并同时向上运动一个行驶宽度,使得铜线在绕设完内层的最后一圈后反向倾斜向上绕卷在最边缘处的两个线圈之间,完成由内向外跨层绕卷,与此同时,感知棒在电动导轨二带动下反向向前运动一个半行驶宽度;
17、步骤四:当铜线临近完成跨层后的第一圈绕卷时,感知棒将信号传递至电动导轨一、电动导轨二,张紧组件与感知棒均反向向前运动一个行驶宽度,如此重复,实现将铜线沿水平方向反向层层绕卷在绕线筒最二层的外端壁上;
18、步骤五:当感知棒接触到初始端的防护盘后,重复步骤三、四,再次反向绕卷,如此由内向外层层绕卷。
1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20、(1)本方案通过在一对对接环之间增设可上下、左右活动的感知棒,感知棒作为触碰感知点,用于在铜线绕卷过程中感知与其接触的压力,并将信号发送至电动导轨一、电动导轨二等触发机构,使得铜线通过所预留的感知空间转移至下一个绕卷范围并贴合已绕的线圈继续绕卷,同时感知棒也同步向前运动以作为下一次触碰感知点,如此往复,实现将铜线层层有序绕卷在绕线筒最内层外端壁上,当反向绕卷时,调节感知棒以及张紧组件的反向运行参数,即同步调节了铜线由内向外跨层绕卷时的切入角度,实现铜线进行第二层的有序绕卷,上下层之间的线圈交错叠加,提高绕卷紧密度,有效避免线圈出现局部鼓包的现象。
21、(2)本发明通过增设带有导线轮、张紧轮的张紧组件,增设拉力计,用于测出导线轮所受铜线的压力,根据导线轮所测出的压力分析铜线牵引过程中的所受张力,通过实时监测铜线张紧状态,此外,张紧组件可在伸缩油缸的驱动下向上运动,随着由内向外的绕卷过程,调节铜线引入切角,有效保证张紧组件上的出线孔位置与绕线筒所绕层面的上端面处于水平位置,从而实现由出线孔导出的铜线能够水平牵引至绕线筒上,每次绕卷均沿水平方向向绕线筒处牵引,以便于铜线在绕卷一圈后灵活前进一个绕卷位置,提高绕卷效果。
技术特征:1.一种铜线收卷用自感知排线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端一侧通过一对伸缩油缸安装有可沿竖直方向升降的l型架,所述l型架底端安装有用于对铜线进行牵引导向,且可基于l型架左右滑动的张紧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线收卷用自感知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转动安装于承托座内部且与一对齿轮位置对应的转动轴,所述承托座内部还设有与一对所述转动轴传动连接的传动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线收卷用自感知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座外端壁固定安装有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驱动端与传动轴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线收卷用自感知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齿环一侧的防护盘的内端壁开设有与绕线筒外端部相连通的定线槽,且感知棒在初始状态下临近定线槽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线收卷用自感知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棒为与绕线筒外端壁相匹配的弧形结构,且感知棒沿绕线筒轴心方向的前后端壁以及下端壁均嵌设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线收卷用自感知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架侧端面安装有用于对张紧组件水平驱动的电动导轨一,所述张紧组件包括滑动于l型架上且由电动导轨一水平驱动的矩形框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铜线收卷用自感知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铜线贯穿的进线孔和出线孔,所述进线孔和出线孔上下交错设置,且矩形框架上下方向还分别设有导线轮和张紧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铜线收卷用自感知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轮避开铜线绕卷部位的外端壁固定连接有另一端与矩形框架侧方内壁相连接的拉力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铜线收卷用自感知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一侧的外端壁还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一,所述电动推杆一内端贯穿至矩形框架并与张紧轮外端壁固定连接。
10.一种铜线收卷用自感知排线装置的使用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铜线收卷用自感知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线收卷用自感知排线装置,属于铜线收卷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在一对对接环之间增设可上下、左右活动的感知棒,感知棒作为触碰感知点,用于在铜线绕卷过程中感知与其接触的压力,并将信号发送至电动导轨一、电动导轨二等触发机构,使得铜线在绕卷一圈后通过感知空间转移至下一个绕卷范围并贴合已绕的线圈继续绕卷,同时感知棒向前运动作为下一次触碰感知点,如此往复,实现将铜线层层有序绕卷在绕线筒上,当由内向外反向水平绕卷时,调节感知棒以及张紧组件的反向运行参数,即同步调节了铜线由内向外跨层绕卷时的切入角度,实现铜线进行上下层之间的线圈交错叠加绕卷,提高绕卷紧密度,有效避免线圈出现局部鼓包。技术研发人员:张宏伟,张彬,倪君翔,王昶,张莹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富浦线缆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11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8/1382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