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电路组件和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6-21 12:01:04
本发明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驱动电路组件和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1、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是一种非主动发光电子器件,本身并不具有发光特性,必须依赖背光模组中光源的发射才能获得显示性能,因此lcd的亮度要由其背光模组来决定。由此可见,背光模组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液晶面板的显示品质。其中,背光模组一般包括光源、反射板、导光板、扩散片、光学膜片、驱动电路及框架等结构。
2、在现有的背光模组的驱动电路中,覆晶薄膜和芯片一般采用直接邦定的方式贴合。这种方式存在芯片表面温度高,导致背光模组的画面异常,光学品味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的驱动电路组件和背光模组旨在解决现有背光模组中存在的芯片表面温度高,导致背光模组显示画面异常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驱动电路组件,包括:
3、覆晶薄膜;
4、芯片,设置于所述覆晶薄膜上并与所述覆晶薄膜电连接;
5、散热结构,设置于所述芯片上:所述散热结构包括:
6、散热层,设置于所述芯片的表面,用于向外传导所述芯片表面的热量;
7、散热腔,设置于所述散热层背离所述芯片的一侧;且所述散热腔的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散热腔内设置有弹性膜;所述弹性膜与所述散热层间隔设置;且所述弹性膜将所述散热腔分隔为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所述第一气室位于所述第二气室与所述散热层之间;
8、导管;所述导管的第一端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气室连通;
9、所述导管的第二端靠近所述覆晶薄膜并与所述覆晶薄膜间隔设置;
10、所述第二气室通过所述导管与外界空气连通;
11、其中,所述弹性膜响应于所述第一气室的气压大于所述第二气室的气压,所述弹性膜产生形变并挤压所述第二气室,以使所述第二气室内的部分空气通过所述导管排向外界;和/或,
12、所述弹性膜还响应于所述第一气室的气压小于所述第二气室的气压,所述弹性膜恢复形变并挤压所述第一气室,以使外界空气通过导管的第二端进入所述导管。
13、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室内充满第一气体;且所述第一气体的热膨胀系数大于空气的热膨胀系数。
14、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
15、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
16、吸水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气室背离所述弹性膜的一侧,用于吸收所述散热腔内的水蒸汽。
17、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
18、防水层,设置于所述吸水层朝向所述散热腔的一侧表面;所述防水层用于防止水分子从所述吸水层进入所述散热腔内;且所述防水层具有朝向所述散热腔的第一表面和朝向所述吸水层的第二表面;
19、所述防水层被配置为能够使水分子从所述第一表面通过所述防水层到达所述第二表面,且能够阻止水分子从所述第二表面通过所述防水层到达所述第一表面。
20、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导管还包括:
21、储水槽,设置于所述导管的内壁面上,用于防止液体在所述导管内倒流;
22、所述导管的内壁形成所述储水槽的外侧壁,所述储水槽的内侧壁至少部分朝向所述第一端延伸。
23、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
24、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导管上;
25、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芯片电连接,用于获取所述芯片的工作状态;所述控制单元还与所述加热元件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芯片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加热元件是否工作;
26、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响应于所述芯片停止工作后,控制加热元件对所述导管加热;所述控制单元还响应于所述芯片停止工作第一时间后,控制所述加热元件停止加热。
27、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层完全包裹所述芯片的表面;
28、所述散热层为铜箔。
29、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
30、印刷电路板,与所述覆晶薄膜电连接;且所述芯片通过所述覆晶薄膜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电连接。
3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32、背板;
33、驱动电路组件,为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组件;所述驱动电路组件的所述印刷电路板设置于所述背板的一侧;
34、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背板背离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一侧,并与所述覆晶薄膜远离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一端搭接。
35、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组件和背光模组;该驱动电路组件包括覆晶薄膜、芯片和散热结构。其中,芯片设置于覆晶薄膜上并与覆晶薄膜电连接;散热结构设置于芯片上。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层、散热腔和导管;其中,散热层设置于芯片的表面,用于向外传导芯片表面的热量;散热腔设置于散热层背离芯片的一侧;且散热腔的侧壁开设有通孔;散热腔内设置有弹性膜;弹性膜与散热层间隔设置;且弹性膜将散热腔分隔为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第一气室位于第二气室与散热层之间;导管的第一端通过通孔与第二气室连通;导管的第二端靠近覆晶薄膜并与覆晶薄膜间隔设置;第二气室通过导管与外界空气连通;其中,弹性膜响应于第一气室的气压大于第二气室的气压,弹性膜产生形变并挤压第二气室,以使第二气室内的部分空气通过导管排向外界;和/或,弹性膜还响应于第一气室的气压小于第二气室的气压,弹性膜恢复形变并挤压第一气室,以使外界空气通过导管的第二端进入导管。通过在芯片表面设置散热层,以提高芯片表面的散热速率,并将芯片表面的热量传导至散热腔内的气体中;通过在散热腔中设置弹性膜将散热腔分割成封闭的第一气室和与外界空气导通的第二气室;从而利用第一气室内的气体的热胀冷缩效应,使得芯片表面温度升高时,弹性膜产生形变并挤压第二气室,将温度较高的空气排出散热腔;芯片表面温度降低时,弹性膜恢复形变并挤压第一气室,将温度较低的外界空气吸入散热腔,从而加快散热速率,使芯片表面温度进一步降低;如此,以避免芯片表面温度过高,造成显示画面异常的情况发生。
技术特征:1.一种驱动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驱动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本申请提供一种驱动电路组件和背光模组;该驱动电路组件包括覆晶薄膜、芯片和散热结构。其中,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层、散热腔和导管;散热腔内设置有弹性膜;弹性膜将散热腔分隔为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导管的第一端通过通孔与第二气室连通;第二气室通过导管与外界空气连通;其中,弹性膜响应于第一气室的气压大于第二气室的气压,弹性膜产生形变并挤压第二气室,以使第二气室内的部分空气通过导管排向外界;弹性膜还响应于第一气室的气压小于第二气室的气压,弹性膜恢复形变并挤压第一气室,以使外界空气通过导管的第二端进入导管。该驱动电路组件能够提高芯片表面的散热速率,以避免芯片表面温度过高,造成显示画面异常的情况发生。技术研发人员:赵俊义,杨晓辉,袁海江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5/12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8/2498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