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土层岩石的钻进,采矿的设备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轨顶风道移动模架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轨顶风道移动模架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7 13:29:22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轨顶风道移动模架。

背景技术:

1、在盾构掘进过程中,车站底板一般被用作盾构机配套电瓶车的停车位置,因此底板上的内部结构(含轨顶风道)在盾构施工期间将无法实现交叉作业,待盾构贯通后才可进行内部结构施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会搭建满堂支撑架,跟随盾构进度随搭随拆,来实现轨顶风道在盾构施工期间的交叉作业。

2、但由于采用跟随盾构进度随搭随拆的满堂支撑架在拆装过程中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与时间,并且拆卸时的高空作业也会产生一定的人员风险,为解决这一问题,专利文献cn116624180a提供了一种与盾构同步施工的轨顶风道移动模板台车及其使用方法,通过设置行走系统,具备自行纵向移动的功能,无需反复拆搭支撑架体,实现了自动化施工,其次通过自动化外模板系统和行走系统的配合,具备吊墙外模自动化脱模功能,节约了模板拆除时间,提高工效,整个移动模板台车一次性加工成型,可反复使用,周转率高。

3、但设置的行走系统仅可实现模板台车在单方向的行走动作,在需要调整模板台车角度时依旧需要采用人工来进行模板台车的整体转动以完成模板台车的角度调整,且在较长弯道时需要多次调整,调整过程中同样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需要调整模板台车角度时依旧需要采用人工来进行模板台车的整体转动以完成模板台车的角度调整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自动转向的轨顶风道移动模架。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轨顶风道移动模架,包括门式钢架,门式钢架下端设置有两个伸缩机构,伸缩机构中部的支撑部固接于门式钢架的下端,每个伸缩机构的两端均设有移动端,每个移动端均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支撑油缸,支撑油缸的下端能够移动至支撑部的下方,至少设置有一个转向油缸,转向油缸的固定端固定设置,转向油缸的伸缩端能够移动至支撑部下方,转向油缸倾斜设置,且转向油缸的长度方向不与门式钢架的侧端面平行。通过设置的转向油缸,在移动模架需要调整方向角度时,转向油缸工作,将门式钢架顶起,且由于转向油缸为倾斜设置,门式钢架会以支撑部为圆心进行转动,在完成转向油缸伸出后将支撑油缸伸出至转向油缸下方,随后将转向油缸与支撑油缸依次回收,进而完成移动模架的转动,可在跟随盾构掘进过程中,实现轨顶风道移动模架的转向,无需人员手动进行移动模架的角度调整,节省人力、物力与时间。

4、优选的,转向油缸设置有四个,固定端固设于移动端上且与移动端一一对应设置,门式钢架前端的两个转向油缸倾斜方向相同且门式钢架后端的两个转向油缸倾斜方向相同,门式钢架前端与后端的转向油缸倾斜方向相反。通过将转向油缸设置为四个,能够在转向时四个转向油缸一同工作,且门式钢架前端与后端的转向油缸倾斜方向相反,此时门式钢架前端与后端的转动方向相反,提高转动效率,同时将转向油缸与支撑油缸一一对应设置,保证了支撑油缸下降后没有转向油缸与地面存在接触,进而在回收倾斜设置的转向油缸时不会对门式钢架的角度造成影响。

5、优选的,当支撑油缸下端移动至最下方时支撑油缸的下端始终位于伸缩端下方。通过设置支撑油缸的下端始终位于伸缩端下方,在转向工作时时可将转向油缸启动至最长位置,如此每次的转动角度均相同,便于人员精确调整转动角度。

6、优选的,每个伸缩机构均包括两个移动油缸,两个移动油缸的安装端对称固设于支撑部上,两个移动油缸的另一端为移动端,移动油缸水平设置。通过设置的移动油缸,在将移动端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启动支撑油缸,随后启动移动油缸,由于移动油缸的一端在支撑油缸的固定作用下无法移动,与移动油缸连接的支撑部进行移动,进而完成与支撑部相固接的门式钢架的移动,完成移动模架随盾构掘进的同时移动,节约了模板拆除时间,提高工效。

7、优选的,门式钢架的下端设置有导向轨,移动端能够沿导向轨的长度方向移动的套接于导向轨上。通过设置的导向轨以及将移动端套接在导向轨上,可静止状态时导向轨给移动端一定的支撑,避免长时间的重力作用下移动端的弯曲,且在导向轨的导向作用下,移动端能够实现精确位移,降低长时间移动后带来的误差,减少人工移动调整误差次数。

8、优选的,门式钢架上还设置有水平传感器,水平传感器与四个支撑油缸均电连。通过设置的水平传感器,在支撑部下方移动至凹凸不平的地面时,可在水平传感器的检测以及水平传感器对多个支撑油缸的控制下调整移动模架的姿态,以便于后续作业时的移动模架稳定性。

9、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通过设置的转向油缸,在移动模架需要调整方向角度时,转向油缸工作,将门式钢架顶起,且由于转向油缸为倾斜设置,门式钢架会以支撑部为圆心进行转动,在完成转向油缸伸出后将支撑油缸伸出至转向油缸下方,随后将转向油缸与支撑油缸依次回收,进而完成移动模架的转动,可在跟随盾构掘进过程中,实现轨顶风道移动模架的转向,无需人员手动进行移动模架的角度调整,节省人力、物力与时间。通过将转向油缸设置为四个,能够在转向时四个转向油缸一同工作,且门式钢架前端与后端的转向油缸倾斜方向相反,此时门式钢架前端与后端的转动方向相反,提高转动效率,同时将转向油缸与支撑油缸一一对应设置,保证了支撑油缸下降后没有转向油缸与地面存在接触,进而在回收倾斜设置的转向油缸时不会对门式钢架的角度造成影响。通过设置支撑油缸的下端始终位于伸缩端下方,在转向工作时时可将转向油缸启动至最长位置,如此每次的转动角度均相同,便于人员精确调整转动角度。通过设置的移动油缸,在将移动端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启动支撑油缸,随后启动移动油缸,由于移动油缸的一端在支撑油缸的固定作用下无法移动,与移动油缸连接的支撑部进行移动,进而完成与支撑部相固接的门式钢架的移动,完成移动模架随盾构掘进的同时移动,节约了模板拆除时间,提高工效。通过设置的导向轨以及将移动端套接在导向轨上,可静止状态时导向轨给移动端一定的支撑,避免长时间的重力作用下移动端的弯曲,且在导向轨的导向作用下,移动端能够实现精确位移,降低长时间移动后带来的误差,减少人工移动调整误差次数。通过设置的水平传感器,在支撑部下方移动至凹凸不平的地面时,可在水平传感器的检测以及水平传感器对多个支撑油缸的控制下调整移动模架的姿态,以便于后续作业时的移动模架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轨顶风道移动模架,包括门式钢架(1),门式钢架(1)下端设置有两个伸缩机构(2),伸缩机构(2)中部的支撑部(21)固接于门式钢架(1)的下端,每个伸缩机构(2)的两端均设有移动端(222),每个移动端(222)均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支撑油缸(23),支撑油缸(23)的下端能够移动至支撑部(21)的下方,其特征在于,至少设置有一个转向油缸(3),转向油缸(3)的固定端(31)固定设置,转向油缸(3)的伸缩端(32)能够移动至支撑部(21)下方,转向油缸(3)倾斜设置,且转向油缸(3)的长度方向不与门式钢架(1)的侧端面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顶风道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转向油缸(3)设置有四个,固定端(31)固设于移动端(222)上且与移动端(222)一一对应设置,门式钢架(1)前端的两个转向油缸(3)倾斜方向相同且门式钢架(1)后端的两个转向油缸(3)倾斜方向相同,门式钢架(1)前端与后端的转向油缸(3)倾斜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顶风道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当支撑油缸(23)下端移动至最下方时支撑油缸(23)的下端始终位于伸缩端(32)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顶风道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每个伸缩机构(2)均包括两个移动油缸(22),两个移动油缸(22)的安装端(221)对称固设于支撑部(21)上,两个移动油缸(22)的另一端为移动端(222),移动油缸(22)水平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顶风道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门式钢架(1)的下端设置有导向轨(4),移动端(222)能够沿导向轨(4)的长度方向移动的套接于导向轨(4)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顶风道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门式钢架(1)上还设置有水平传感器(5),水平传感器(5)与四个支撑油缸(23)均电连。

技术总结本技术为一种轨顶风道移动模架,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包括门式钢架,门式钢架下端设置有伸缩机构,伸缩机构中部的支撑部固接于门式钢架的下端,伸缩机构的两端设有移动端,移动端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支撑油缸,移动模架至少设置有一个转向油缸,转向油缸的固定端固定设置,转向油缸的伸缩端能够移动至支撑部下方,转向油缸倾斜设置,且转向油缸的长度方向不与门式钢架的侧端面平行。通过设置的转向油缸,在移动模架需要调整方向角度时,转向油缸工作,将门式钢架顶起,且由于转向油缸为倾斜设置,门式钢架会以支撑部为圆心进行转动,进而完成移动模架的转动,无需人员手动进行移动模架的角度调整,节省人力、物力与时间。技术研发人员:任旺,汪韦,马爱军,赵晨旭,程鹏,侯建林,刘龑,谢亮,俞靖民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14技术公布日:2024/7/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1/10997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