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发电式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6:51:21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充电,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发电式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我国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推广普及,电动汽车的使用量不断增加,针对电动汽车的充电配套设施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目前大部分的充电桩均是接入国家电网中,从而为电网增加了供电压力,为了缓解电网的供电压力,利用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能源发电后为充电桩供电的方式应运而生。
2、例如申请公开号为cn108859836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底座、电杆、风力发电放置和照明灯,所述充电桩主体的下端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周边吗焊接有安装耳,所述安装耳上设有用于螺栓固定的螺栓孔,本实用新型系统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在充电桩主体的上表面设置电杆,所述电杆上设置风力发电装置,该种设计,可有效利用风力资源,实现资源利用,通过在电杆上设置照明灯,该种设计,使得该充电桩可作为路灯使用,从而使其功能更具多样性,通过减小了城市面积的占用率;但是该实用新型专利依然具有以下缺陷:
3、采用的风力发电装置为传统的定子和转子中的一种转动进行风力发电的方式,气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低,导致发电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发电式充电装置,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自发电式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控制柜以及发电机构,所述发电机构包括垂直轴双驱动风力发电机;
4、所述垂直轴双驱动风力发电机通过电线与控制柜电性连接,所述垂直轴双驱动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传输至控制柜整流处理后进行存储;
5、所述充电桩通过电线与控制柜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柜将存储的电能传输至充电桩,并有充电桩向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6、所述垂直轴双驱动风力发电机包括组合式内管体、外管体、复合回转座以及双向旋转磁力发电机构,所述组合式内管体的下部套设在外管体内,组合式内管体的上部向上伸出外管体,组合式内管体上设置有上组合式叶片,外管体上设置有下组合式叶片,所述上组合式叶片与下组合式叶片在风力的吹动下的转动方向相反;
7、所述双向旋转磁力发电机构包括磁体、绕组组件和集电环组件,所述磁体与外管体固定连接,所述绕组组件固定在组合式内管体上,所述集电环组件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绕组组件连接,集电环组件的另一端通过导线控制柜相连。
8、进一步,所述复合回转座包括下底盘、固定在所述下底盘上的外筒座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下底盘上的内筒座,所述内筒座套设在所述外筒座内;
9、进一步,所述双向旋转磁力发电机构包括固定在外管体上的电机上盖以及固定在外筒座上的电机下盖;
10、所述电机上盖与电机下盖分别通过第一轴承与内筒座转动连接,所述电机下盖的下侧面固定有外套环,所述外套环内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设置有内套环,所述内套环通过第三轴承与内筒座转动连接,所述外套环的下侧面固定有下端盖轴承环,所述下端盖轴承环的下侧设置有固定在外筒座上的外撑座,所述下端盖轴承环与外撑座之间设置有第一推力轴承。
11、进一步,所述电机上盖与电机下盖之间固定有电机壳体,所述磁体固定在电机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绕组组件包括绕组盘和设置在绕组盘上的绕组,所述绕组盘固定在电机壳体内侧的内筒座上,所述绕组盘的上下两端设置有绕组挡板,所述绕组通过导线与安装在复合回转座下端的集电环组件连接。
12、进一步,所述集电环组件包括固定在内筒座上的集电环以及固定在外筒座上的碳刷总成,所述碳刷总成与集电环滑动连接。
13、进一步,所述外撑座的下侧面开设置有多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端部抵触在所述第一推力轴承的下侧面。
14、进一步,所述第二轴承与电机下盖之间具有作为油道的空隙,所述外套环上设置有与所述空隙连通的加油口,所述电机下盖与内套环之间设置有与空隙连通的第一油道缝隙,所述电机下盖与内筒座之间具有与第一油道缝隙连通的第二油道缝隙。
15、进一步,所述外撑座靠近下端盖轴承环的一端设置有加油口,所述下端盖轴承环的内侧壁与内套环之间具有间隙。
16、进一步,所述控制柜包括整流器、智能电源处理器以及储能电池组,所述整流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双向旋转磁力发电机构的集电环组件连接,所述整流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智能电源处理器连接,所述智能电源处理器通过导线与储能电池组连接,所述智能电源处理器还与充电桩电性连接。
17、进一步,还包括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与所述控制柜的智能电源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光伏组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传输至智能电源处理器,并由所述智能电源处理器传输至储能电池组进行储存。
18、进一步,所述控制柜的智能电源处理器电性连接家庭户用配电箱。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发电式充电装置,由垂直轴双驱动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传输至控制柜整流处理后进行存储,并将存储的电能传输给充电桩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等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替代传统的充电桩通过电网取电的方式,合理的利用风能;并且垂直轴双驱动风力发电机中的双向旋转磁力发电机构相对于传统的定子与转子单一旋转的发电机的输出功率提高了两倍以上。
技术特征:1.一种自发电式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27)、控制柜(28)以及发电机构,所述发电机构包括垂直轴双驱动风力发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电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发电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上盖(601)与电机下盖(602)之间固定有电机壳体(603),所述磁体(604)固定在电机壳体(603)的内侧壁上;所述绕组组件包括绕组盘(605)和设置在绕组盘(605)上的绕组,所述绕组盘(605)固定在电机壳体(603)内侧的内筒座(503)上,所述绕组盘(605)的上下两端设置有绕组挡板(606),所述绕组(607)通过导线与安装在复合回转座(5)下端的集电环组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发电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电环组件包括固定在内筒座(503)上的集电环(15)以及固定在外筒座(502)上的碳刷总成(16),所述碳刷总成(16)与集电环(15)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发电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撑座(13)的下侧面开设置有多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18),所述调节螺栓(18)的端部抵触在所述第一推力轴承(14)的下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发电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9)与电机下盖(602)之间具有作为油道的空隙(19),所述外套环(8)上设置有与所述空隙(19)连通的加油口(20),所述电机下盖(602)与内套环(10)之间设置有与空隙(19)连通的第一油道缝隙(21),所述电机下盖(602)与内筒座(503)之间具有与第一油道缝隙(21)连通的第二油道缝隙(22)。
7.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自发电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撑座(13)靠近下端盖轴承环(12)的一端设置有加油口(20),所述下端盖轴承环(12)的内侧壁与内套环(10)之间具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电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柜(28)包括整流器(2801)、智能电源处理器(2802)以及储能电池组(2803),所述整流器(2801)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双向旋转磁力发电机构(6)的集电环组件连接,所述整流器(280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智能电源处理器(2802)连接,所述智能电源处理器(2802)通过导线与储能电池组(2803)连接,所述智能电源处理器(2802)还与充电桩(27)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自发电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伏组件(29),所述光伏组件(29)与所述控制柜(28)的智能电源处理器(2802)电性连接,所述光伏组件(29)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传输至智能电源处理器(2802),并由所述智能电源处理器(2802)传输至储能电池组(2803)进行储存。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自发电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柜(28)的智能电源处理器(2802)电性连接家庭户用配电箱(30)。
技术总结本技术属于新能源充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发电式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控制柜以及发电机构,发电机构包括垂直轴双驱动风力发电机;垂直轴双驱动风力发电机通过电线与控制柜电性连接,垂直轴双驱动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传输至控制柜整流处理后进行存储;充电桩通过电线与控制柜电性连接,控制柜将存储的电能传输至充电桩,并有充电桩向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垂直轴双驱动风力发电机包括组合式内管体、外管体、复合回转座以及双向旋转磁力发电机构;本技术由垂直轴双驱动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传输至控制柜整流处理后进行存储,并对新能源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替代传统的充电桩通过电网取电的方式,合理的利用风能。技术研发人员:苏卫星,苏志伟,苏志超,苏志丹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卫星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26技术公布日:2024/7/11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5276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