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跑车摩托车轮胎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7:02:10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轮胎,尤其涉及一种公路跑车摩托车轮胎。
背景技术:
1、目前市场上大排量的运动摩托车车型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排量的不断提升,使用的轮胎性能需求也更高,对轮胎的性能要求也越严苛,要求能提供极好的干地、湿地的抓地力以满足运动类的摩托车对加速性和制动性严苛的需求。
2、现有技术中,在摩托车用于场地竞赛时,轮胎无法满足极限压弯角度,高速操控稳定性和大倾角过弯稳定性无法得到满足,导致安全系数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一种提高加速操控稳定性、满足极限压弯角度的公路跑车摩托车轮胎。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跑车摩托车轮胎,包括中间区域,中间区域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过渡区域,过渡区域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胎肩区域,中间区域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花纹沟和第二花纹沟,第一花纹沟的尾部设置在过渡区域的外侧,第二花纹沟的中部设置在过渡区域的外侧,第二花纹沟的尾部设置在胎肩区域的外侧,过渡区域的外侧设置有第三花纹沟、第四花纹沟和第五花纹沟,第三花纹沟、第四花纹沟和第五花纹沟的尾部设置在胎肩区域的外侧,通过第一花纹沟和第二花纹沟的头部均设置在中间区域上,可优化其接地面积,陆比大,大幅提高中度倾角下的抓地力,满足公路上日常过弯需求,通过在过渡区域上设置有第一花纹沟的尾部和第二花纹沟的中部,且过渡区域上设置有第三花纹沟、第四花纹沟和第五花纹沟的一半,增大其海陆比,在胎肩区域上设置有第二花纹沟的三分之一,在胎肩区域上设置有第三花纹沟、第四花纹沟和第五花纹沟的另一半,优化沟槽位置和角度,d立体沟槽设计,胎肩区域的打滑区域增大海陆比,提升湿地排水性能,提高转弯抓地性,操控的轻快感和轮胎应答性。
3、优选的,所述中间区域、过渡区域和胎肩区域的内侧设置有帘纱,帘纱在胎面设置4层,胎边设置2层,可保障高速骑行时的升温快。
4、优选的,所述第一花纹沟与y轴的夹角大于等于10度小于15度,所述第一花纹沟头部与中间区域的中线之间距离大于等于10mm小于15mm。
5、优选的,所述第二花纹沟与y轴的夹角大于等于33度小于35度。
6、优选的,所述第二花纹沟的头部与中间区域的中线之间距离大于等于25mm小于30mm,所述第二花纹沟的尾部与胎肩区域的侧边距离大于等于6mm小于6.5mm。
7、优选的,所述第三花纹沟、第四花纹沟和第五花纹沟与y轴夹角大于等于43度小于50度,所述第三花纹沟、第四花纹沟和第五花纹沟的尾部与胎肩区域的侧边距离大于等于4mm小于7mm。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9、1、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花纹沟和第二花纹沟的头部均设置在中间区域上,可优化其接地面积,陆比大,大幅提高中度倾角下的抓地力,满足公路上日常过弯需求,通过在过渡区域上设置有第一花纹沟的尾部和第二花纹沟的中部,且过渡区域上设置有第三花纹沟、第四花纹沟和第五花纹沟的一半,增大其海陆比,在胎肩区域上设置有第二花纹沟的三分之一,在胎肩区域上设置有第三花纹沟、第四花纹沟和第五花纹沟的另一半,优化沟槽位置和角度,3d立体沟槽设计,胎肩区域的打滑区域增大海陆比,提升湿地排水性能,提高转弯抓地性。
10、2、本实用新型中,轮胎胎面通过第一花纹沟、第二花纹沟、第三花纹沟、第四花纹沟和第五花纹沟组合优化排列成动感羽翼胎纹,具有优异排水性能,可在恶劣天气下高速行驶,同时设置剖面宽度与剖面断高比为2.2:1,选用扁平比60的剖面,从而保障极限大倾角过弯稳定性。
技术特征:1.一种公路跑车摩托车轮胎,包括中间区域(6),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跑车摩托车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区域(6)、过渡区域(7)和胎肩区域(8)的内侧设置有帘纱(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跑车摩托车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花纹沟(1)与y轴的夹角大于等于10度小于15度,所述第一花纹沟(1)头部与中间区域(6)的中线之间距离大于等于10mm小于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跑车摩托车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花纹沟(2)与y轴的夹角大于等于33度小于35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跑车摩托车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花纹沟(2)的头部与中间区域(6)的中线之间距离大于等于25mm小于30mm,所述第二花纹沟(2)的尾部与胎肩区域(8)的侧边距离大于等于6mm小于6.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跑车摩托车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花纹沟(3)、第四花纹沟(4)和第五花纹沟(5)与y轴夹角大于等于43度小于50度,所述第三花纹沟(3)、第四花纹沟(4)和第五花纹沟(5)的尾部与胎肩区域(8)的侧边距离大于等于4mm小于7mm。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一种公路跑车摩托车轮胎,涉及摩托车轮胎技术领域,包括中间区域,中间区域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过渡区域。本技术中,第一花纹沟和第二花纹沟的头部均设置在中间区域上,可优化其接地面积,陆比大,大幅提高中度倾角下的抓地力,满足公路上日常过弯需求,通过在过渡区域上设置有第一花纹沟的尾部和第二花纹沟的中部,且过渡区域上设置有第三花纹沟、第四花纹沟和第五花纹沟的一半,增大其海陆比,在胎肩区域上设置有第二花纹沟的三分之一,在胎肩区域上设置有第三花纹沟、第四花纹沟和第五花纹沟的另一半,优化沟槽位置和角度,3D立体沟槽设计,胎肩区域的打滑区域增大海陆比,提升湿地排水性能,提高转弯抓地性。技术研发人员:华海燕,杨银明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建大橡胶(中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29技术公布日:2024/7/15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5361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