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车辆装置的制造及其改造技术 > 一种汽车控制臂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汽车控制臂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7:06:53

本申请涉及汽车,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控制臂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现有的汽车控制臂一般包括汽车控制臂本体,以及设在汽车控制臂本体上的三个连接端,其分别用于连接后转向节、后副车架与稳定杆拉杆,但在控制臂本体上设有三个连接端会增加控制臂的重量,并且,在制作控制臂的时候,也需要更高的成本,间接的,还会影响到车辆的续航里程,导致车辆的稳定性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汽车控制臂及车辆。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其呈弧状弯曲结构;所述控制臂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

3、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后副车架连接;

4、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与后转向节连接;

5、所述控制臂本体上靠近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端,且相对靠近所述控制臂本体弧状开口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铰接孔,所述第一铰接孔用于与稳定杆拉杆连接。

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臂本体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区、第二连接区与第三连接区,所述第一连接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连接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厚度,所述第三连接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厚度,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区包括第一连接分区与第二连接分区,所述第二连接分区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分区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厚度,所述第一铰接孔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分区上。

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分区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区的一侧设有第一弯折边,所述第一弯折边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控制臂本体的开口方向相反。

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分区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区的一侧边缘中部向外凸出形成外凸段,所述第一铰接孔与所述外凸段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距离。

1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连接区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分区的一侧设有第二弯折边,所述第一弯折边与所述第一连接区之间形成第一圆角,所述第二弯折边与所述第三连接区之间形成第二圆角,所述第一圆角与所述第二圆角的半径处于第一预设范围内。

1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连接区沿所述控制臂本体的延伸方向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直部、第一倾斜部、第二平直部、第二倾斜部与第三平直部,所述第二平直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平直部与所述第三平直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厚度。

1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平直部、所述第二平直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高度差,与所述第二平直部、所述第三平直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高度差一致。

1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区自其中部至靠近所述第三连接部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减小。

14、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汽车控制臂。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本申请的控制臂本体为弧状弯曲结构,在控制臂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其中,第一连接部用于与后副车架连接,第三连接部用于与后转向节连接,在控制臂本体相对靠近第三连接部的一端,并且相对靠近所述控制臂本体弧状开口的一侧开设有与稳定杆拉杆连接的第一铰接孔;

16、在使用过程中,将第一连接部与后副车架连接,第三连接部与后转向节连接,第一铰接孔与稳定杆拉杆连接;

17、本申请通过在控制臂本体上,直接开设有与稳定杆拉杆连接的第一铰接孔,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无需在控制臂本体上额外焊接与稳定杆拉杆连接的连接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控制臂整体的重量,并且,本申请中第一铰接孔开设在相对靠近控制臂本体弯曲的一侧,并同时处于第三连接部的一端,可以保证车内人员在驾驶车辆时的舒适性,并提高车辆操作的稳定性,同时,本申请通过将第一铰接孔开设在控制臂本体上,还具有如下效果:首先:可以使汽车更加轻量化,使得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更加省油,提高了燃油经济性;其次:汽车控制臂的重量减轻还可以提高汽车控制臂的响应性,有助于改善汽车的操控性能;再次:还会使得汽车在制动时更加灵敏,有助于提高制动性能,最后整车的减震效果会得到改善,从而提高乘坐舒适性;同时在控制臂本体上开设有第一铰接孔,能够降低控制臂的制作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控制臂,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臂本体(1),其呈弧状弯曲结构;所述控制臂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2)和第三连接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本体(1)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区(6)、第二连接区(9)与第三连接区(10),所述第一连接区(6)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连接区(10)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厚度,所述第三连接区(10)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区(9)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厚度,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区(6)包括第一连接分区与第二连接分区(7),所述第二连接分区(7)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分区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厚度,所述第一铰接孔(19)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分区(7)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分区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区(9)的一侧设有第一弯折边(14),所述第一弯折边(14)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倾斜面(16)与第二倾斜面(17),所述第一倾斜面(16)与所述第二倾斜面(17)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控制臂本体(1)的开口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分区(7)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区(9)的一侧边缘中部向外凸出形成外凸段,所述第一铰接孔(19)与所述外凸段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区(10)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分区(7)的一侧设有第二弯折边(15),所述第一弯折边(14)与所述第一连接区(6)之间形成第一圆角(20),所述第二弯折边(15)与所述第三连接区(10)之间形成第二圆角(21),所述第一圆角(20)与所述第二圆角(21)的半径处于第一预设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区(10)沿所述控制臂本体(1)的延伸方向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直部(151)、第一倾斜部(152)、第二平直部(153)、第二倾斜部(154)与第三平直部(155),所述第二平直部(153)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平直部(151)与所述第三平直部(155)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直部(151)、所述第二平直部(153)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高度差,与所述第二平直部(153)、所述第三平直部(155)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高度差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区(6)自其中部至靠近所述第三连接部(3)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减小。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控制臂。

技术总结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控制臂及车辆,其中汽车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其呈弧状弯曲结构;所述控制臂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后副车架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与后转向节连接;所述控制臂本体上靠近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端,且相对靠近所述控制臂本体弧状开口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铰接孔,所述第一铰接孔用于与稳定杆拉杆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无需在控制臂本体上焊接与稳定杆拉杆连接的连接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控制臂整体的重量。技术研发人员:林圣杰,石荡赫,罗炯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22技术公布日:2024/7/15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5420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