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喷涂装置,染料,涂料,抛光剂,天然树脂,黏合剂装置的制造及其制作,应用技术 > 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硬化物及层叠体的制作方法  >  正文

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硬化物及层叠体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7:15:20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及其硬化物、以及使用所述组合物的膜及层叠体。

背景技术:

1、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等离子体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屏(plasma display panel,pdp))等平板显示器(flat panel display,fpd)为具有各种功能的基材的层叠体,近年来,低成本化与高精细化的要求提高。

2、在fpd表面(视认侧)使用各种树脂膜,但由于树脂膜的表面柔软且耐擦伤性低,因此为了弥补所述缺点,通常将硬化涂膜(硬涂层)设置于膜表面。具体而言,自卷成卷状的膜卷料向涂敷机送出膜后,在膜表面涂敷包含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等的硬涂剂并进行干燥,通过紫外线等活性能量线的照射使硬涂剂硬化而形成硬涂层后,再次卷绕成卷状,由此制造具有硬涂层的膜(硬涂膜)。

3、作为形成fpd最表层的硬涂层,不仅要求保护下层的树脂膜,而且还要求具有各种功能。

4、作为所要求的功能之一,有减轻荧光灯等的反射眩光的效果(防眩性)。作为对硬涂层赋予防眩性的方法,已知如下方法:使用含有有机或无机的微粒子的硬涂剂,在硬涂层表面设置微细的凹凸结构而使光漫反射。

5、为了抑制由微细的凹凸结构引起的眩光感或粗糙感,抑制由雾度引起的图像清晰度的降低而高精细并且显现出适当的范围的防眩性,对白色模糊抑制或视认性降低抑制进行控制,有效的是组合使用大的凹凸与小的凹凸。

6、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光硬化性树脂组合物,其含有包含重量平均分子量为1万以上的光聚合性(甲基)丙烯酸树脂的光聚合性成分、平均粒子径为1.0μm~2.8μm的有机和/或无机微粒子、以及光聚合引发剂,并且23℃下的粘度为1mpa·s以上且1000mpa·s以下。

7、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防眩膜,其为至少层叠透明基材膜与防眩层而成的防眩膜,并且防眩层在透光性树脂中包含至少折射率不同的第一透光性微粒子及第二透光性微粒子,第一透光性微粒子的折射率比第二透光性微粒子的折射率大,透光性树脂与第一透光性微粒子的折射率差为0.04~0.20。

8、[现有技术文献]

9、[专利文献]

10、[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45448号公报

11、[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9-8667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2、所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明是通过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的粘度、光聚合性树脂的分子量来尝试控制防眩性的发明,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发明是通过并用折射率不同的多种粒子来尝试控制防眩性的发明。但是,这些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防眩性控制方法还有改良的余地。

3、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明中,通过组合物的粘度及光聚合性(甲基)丙烯酸树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来控制防眩性,但有可能因增粘而导致流平性的恶化及机械特性的降低。

4、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折射率不同的多种粒子来控制防眩性,但通过改变粒子量,折射率也发生变化,因此,若变更粒子量、粒子比率,则作为光学特性重要的雾度也大幅变化,难以取得防眩性与雾度的平衡。

5、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使硬涂层所要求的雾度等其他特性发生变化、恶化的情况下容易且严格地控制防眩性的硬涂层形成用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以及其硬化物及使用所述组合物的膜。

6、[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7、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进行了努力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一并使用微粒子以及具有脂肪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可在不损害其他特性的情况下控制防眩性,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8、即,本发明涉及以下的发明。

9、(1)一种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含有:包含脂肪族烃基及1个~2个(甲基)丙烯酰基氧基的化合物(a)、与所述化合物(a)不相当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化合物(b)、微粒子(c)以及有机溶剂(d)。

10、(2)根据所述(1)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a)为下述式(a-1)或下述式(a-2)所表示的化合物,

11、[化1]

12、

13、(式中,r1为氢原子或-ch3,r2~r3为碳数4以上的脂肪族烃基;式中的多个r1可分别相同也可不同)。

14、(3)根据所述(1)或(2)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活性能量线硬化性化合物(b)为在侧链含有(甲基)丙烯酰基的丙烯酸系树脂。

15、(4)根据所述(1)至(3)中任一项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活性能量线硬化性化合物(b)为具有羟基的化合物。

16、(5)根据所述(1)至(4)中任一项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其中所述微粒子(c)为有机交联微粒子。

17、(6)根据所述(1)至(5)中任一项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其中所述微粒子(c)为选自由丙烯酸微粒子、丙烯酸-苯乙烯共聚微粒子、及聚苯乙烯微粒子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

18、(7)根据所述(1)至(6)中任一项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其中所述微粒子(c)的平均粒子径为0.05μm~10μm。

19、(8)根据所述(1)至(7)中任一项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其中所述微粒子(c)的折射率为1.48~1.66。

20、(9)一种硬化物,是根据所述(1)至(8)中任一项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的硬化物。

21、(10)一种层叠体,具有根据所述(1)至(8)中任一项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的硬化涂膜。

22、[发明的效果]

23、本发明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通过并用微粒子与具有脂肪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可在不使雾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形成具有所期望的防眩性的硬涂层。

技术特征:

1.一种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包含脂肪族烃基及1个~2个(甲基)丙烯酰基氧基的化合物(a)、与所述化合物(a)不相当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化合物(b)、微粒子(c)以及有机溶剂(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a)为下述式(a-1)或下述式(a-2)所表示的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活性能量线硬化性化合物(b)为在侧链含有(甲基)丙烯酰基的丙烯酸系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其中所述活性能量线硬化性化合物(b)为具有羟基的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其中所述微粒子(c)为有机交联微粒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其中所述微粒子(c)为选自由丙烯酸微粒子、丙烯酸-苯乙烯共聚微粒子、及聚苯乙烯微粒子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其中所述微粒子(c)的平均粒子径为0.05μm~1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其中所述微粒子(c)的折射率为1.48~1.66。

9.一种硬化物,是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的硬化物。

10.一种层叠体,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的硬化涂膜。

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使硬涂层所要求的雾度等其他特性发生变化、恶化的情况下容易且严格地控制防眩性的硬涂层形成用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以及其硬化物及使用所述组合物的层叠体。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组合物,含有:包含脂肪族烃基及1个~2个(甲基)丙烯酰基氧基的化合物(A)、与所述化合物(A)不相当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化合物(B)、微粒子(C)以及有机溶剂(D)。技术研发人员:下口睦弘,二川裕纪,麸山解,奥村彰朗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DIC株式会社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5/1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5489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