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航空航天装置制造技术 > 一种单后掠高隐身飞翼布局的翼型族  >  正文

一种单后掠高隐身飞翼布局的翼型族

  • 国知局
  • 2024-08-01 05:39:37

本发明涉及翼型设计,具体为一种单后掠高隐身飞翼布局的翼型族。

背景技术:

1、飞翼布局没有传统布局飞机的桶状机身,装载区完全浸没在巨大的机翼内,扩大了机身内可利用空间,具有良好的装载特性;翼-身高度融合使整个机体都成为一个升力面,消除翼-身气动干扰的同时,其外形可依气动、结构性能最优的条件进行设计,因此飞翼布局具有更好的航程、更长的续航时间;去除了平尾、垂尾等外形突起部件,不但消除了翼-尾涡流和激波影响,还可使浸润面积降低1/3,有利于减小摩擦阻力,其升阻比较之常规飞机可提高15%-20%;没有明显的横航向操纵面,可以显著降低其外形的全向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此外,尾翼的去除可以减轻全机的结构重量,使其在相同的推力下能够拥有更大的起飞重量。因此,飞翼布局飞机在气动效率、隐身性能和结构强度等方面相对于传统布局飞机均更具优势,被现代战斗机和轰炸机广泛采用。

2、尽管具备以上优点,但飞翼布局由于翼-身高度融合,没有尾翼,同时其纵向尺度相对较短,导致纵向和航向稳定性不足,配平和操纵方面有很大缺陷,但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进步,操纵问题得到了改善,因此美军的b-2、b-21飞机才得以成功。

3、然而,飞翼布局尤其是单后掠飞翼布局仍然面临如下挑战:1)现代战争对作战飞机的机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而飞翼布局先天纵向和航向的稳定性不足,即便有自动控制系统作用的情况下,飞行过程中配平仍然困难,新一代飞翼布局翼型设计必须严格考虑纵向力矩配平要求;2)现代战争对作战飞机的隐身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而飞翼布局由于没有尾翼,其操控需要诸多舵面配合实现飞行控制,但舵面开裂导致飞翼布局表面出现大量的电磁缺陷,造成隐身特性的损失,新一代飞翼布局必须从翼型优化设计的层面进一步提高隐身性能;3)现代战争对作战飞机的高速巡航、突防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飞行马赫数越来越高,单后掠飞翼布局的阻力对于速度比较敏感,巡航马赫数提高困难,需要进一步提高阻力发散马赫数。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单后掠高隐身飞翼布局的翼型族,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2、所述一种单后掠高隐身飞翼布局的翼型族,包括內翼段翼型、外翼段翼型、翼尖区翼型三个翼型;

3、所述内翼段翼型上表面的参数描述为:

4、

5、所述内翼段翼型下表面的参数描述为:

6、

7、所述外翼段翼型上表面的参数描述为:

8、

9、所述外翼段翼型下表面的参数描述为:

10、

11、所述翼尖区翼型上表面的参数描述为:

12、

13、所述翼尖区翼型下表面的参数描述为:

14、

15、进一步的,所述内翼段翼型上、下表面数据在表1和表2给出:

16、表1内翼段翼型上表面坐标

17、

18、

19、表2内翼段翼型下表面坐标

20、

21、

22、所述外翼段翼型上、下表面数据在表3和表4给出:

23、表3外翼段翼型上表面坐标

24、

25、

26、表4外翼段翼型下表面坐标

27、

28、

29、所述翼尖区翼型上、下表面数据在表5和表6给出:

30、表5翼尖区翼型上表面坐标

31、

32、

33、表6翼尖区翼型下表面坐标

34、

35、

36、进一步的,获得所述内翼段翼型的设计状态为ma=0.73,cl=0.25,基准翼型为naca 65,3-014,设计目标为减阻和提高前向rcs特性,气动约束为力矩系数不小于0.025,几何约束为翼型最大厚度不减小,具体设计数学模型为:

37、

38、s.t.cl=0.25

39、cm≥0.025

40、thickmax≥thickmax_initial

41、获得所述外翼段翼型的设计状态为ma=0.75,cl=0.40,基准翼型为naca 65,3-013,设计目标为减阻和提高前向rcs特性,气动约束为力矩系数不小于0.01、提升阻力发散特性,几何约束为翼型最大厚度不减小,具体设计数学模型为:

42、

43、s.t.:cl=0.40

44、cm≥0.01

45、cd_0.75-cd_0.73≤0.001

46、thickmax≥thickmax_initial

47、获得所述翼尖区翼型的设计状态为ma=0.76,cl=0.20,基准翼型为naca 65,3-011,设计目标为减阻,气动约束为提升阻力发散特性,几何约束为翼型最大厚度不减小,具体设计数学模型为:

48、

49、s.t.:cl=0.20

50、cd_0.76-cd_0.73≤0.001

51、thickmax≥thickmax_initial

52、其中,ma为马赫数,cl、cd、cm分别为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rcs为雷达散射截面积,thickmax为翼型最大厚度,下标initial表示基准翼型。

53、进一步的,所述内翼段翼型的特点为:相比于基准翼型,内翼段翼型的前缘半径明显减小,呈现“鹰嘴”特征,利于提升雷达隐身特性;前缘吸力峰明显降低,上表面低压区前移,压力过度平缓,利于降低压差阻力;前缘正弯度和后缘负弯度增加,利于维持抬头力矩特性;

54、所述外翼段翼型的特点为:相比于基准翼型,外翼段翼型的上表面外形趋于平坦,利于兼顾气动和隐身特性;前缘吸力峰略有提升,最大厚度位置后移,后缘厚度增加,压力恢复和缓,利于削弱激波强度、降低激波阻力,且利于提升阻力发散特性;后缘厚度增加也利于维持力矩特性;

55、所述翼尖区翼型的特点为:相比于基准翼型,翼尖区翼型的上表面外形趋于平坦,利于兼顾气动和隐身特性;前缘半径增大,后缘弯度增大,失速攻角增大,保证在低速时具有良好的升阻特性和力矩特性;最大厚度位置略有前移,前缘吸力峰减少,具有两道压力恢复区,有利于提高阻力发散特性,下表面低压区向前缘移动,使其压力恢复更加和缓,可降低压差阻力。

56、有益效果

57、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单后掠高隐身飞翼布局的翼型族,针对单后掠飞翼布局,将其分为内翼段、外翼段和翼尖区进行气动隐身优化设计,获得翼型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58、对于内翼段,在约束俯仰力矩情况下,通过减阻和隐身设计,所得翼型前缘半径减小,呈现“鹰嘴”特征,雷达隐身性好;前缘吸力峰低,上表面低压区前移,压力过度平缓,压差阻力小;前缘正弯度和后缘负弯度增加,抬头力矩特性得以维持;

59、对于外翼段,在约束俯仰力矩和阻力发散马赫数的情况下,通过减阻和隐身设计,所得翼型上表面外形趋于平坦,可兼顾气动和隐身特性;前缘吸力峰略有提升,最大厚度位置后移,后缘厚度增加,压力恢复和缓,可降低激波阻力,且能够提升阻力发散特性;后缘厚度增加,力矩特性得以维持;

60、对于翼尖区,在约束阻力发散马赫数的情况下,通过减阻设计,所得翼型上表面外形趋于平坦,可兼顾气动和隐身特性;前缘半径增大,后缘弯度增大,失速攻角增大,保证在低速时具有良好的升阻特性和力矩特性;最大厚度位置略有前移,前缘吸力峰减少,具有两道压力恢复区,能够提高阻力发散特性,下表面低压区向前缘移动,使其压力恢复更加和缓,可降低压差阻力。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2088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