艇架及航行设备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6:55:05
本技术涉及航行设备的,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艇架及航行设备。
背景技术:
1、目前,船艇的吊放作业存在的一些问题:相同重量级的各种船艇由于设计要求不同,会存在艇型设计上的不同;具体地,由于各船艇的底部呈“v”型并且每一船艇的底部的“v”型程度不同,因此在设计艇架时需要正对每一个船艇作独立设计,往往使得一个艇架只能适用于一条船艇,导致艇架的适用性差;另外,各个船艇的底部突起的压浪条需要对准艇架支撑处的空隙,加大船艇的吊放难度,也可能会导致船艇受损风险加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艇架及航行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艇架的适用性差、吊放难度大、船艇受损风险大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艇架,包括:
4、至少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架体以及设于所述支撑架体上的支撑柱,对称的两个所述支撑架体之间形成用于放置船艇的底部的支撑空间,两个所述支撑架体的长度方向相交成第一倾斜角,每一所述支撑架体沿自身长度方向布置有多个所述支撑柱,每一所述支撑柱能够适应所述船艇的底部的形状伸缩以抵接并且支撑所述船艇的底部。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成第一倾斜角的支撑架体形成大致适应船艇“v”型的底部的形状,再在支撑架体上设置多个能够适应船艇底部形状伸缩的支撑柱,保持支撑船艇,使得船艇能够适应不同艇型的船艇;吊放船艇时无需精确对准即可将船艇放于艇架上,使得吊放船艇的难度小;多个支撑柱保持支撑船艇,减少了船艇受损的风险。
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包括支撑套筒、支撑柱主体和弹性件,所述支撑套筒设于所述支撑架体上,所述支撑柱主体插设于所述支撑套筒中并且能够相对所述支撑套筒伸缩,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支撑套筒和所述支撑柱主体。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柱通过设置弹性件保持对船艇的底部不同部分的支撑,在保证支撑柱的适用性的同时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包括支撑套筒、支撑柱主体和动力件,所述支撑套筒设于所述支撑架体上,所述支撑柱主体插设于所述支撑套筒中并且能够相对所述支撑套筒伸缩,所述动力件连接所述支撑套筒和所述支撑柱主体,所述动力件用于接收控制信息以驱使所述支撑柱主体伸缩。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的支撑柱能够根据不同艇型的船艇的形状而作出主动伸缩,保证船艇与不同支撑柱抵接的部分受到的抵接作用力的力值相差不大,减少了船艇受损的风险。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还包括与所述动力件电连接的感应件,所述感应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柱主体上。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支撑柱主体抵接于船艇底部的精准程度。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主体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支撑架体相接的侧面成第二倾斜角。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可以根据不同艇型的船艇调整支撑套筒的角度,进而改变支撑柱主体的伸缩方向,提高支撑柱的适应性。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艇架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位于同一个所述支撑架体上的多个所述支撑柱主体的背离所述支撑套筒的端部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能够降低船艇与支撑柱主体抵接部分的压强,减少船艇局部受损的可能。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柱主体铰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支撑板能够相对支撑柱主体转动,保证了支撑板的活动性,使得支撑板能够适应船艇调整自身的倾斜程度。
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艇架还包括气囊,所述气囊设于所述支撑板的背离所述支撑柱的侧面上。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降低了船艇底部受损的可能。
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艇架包括多组所述支撑架体,每组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支撑架体。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船艇在自身长度方向上受力的均匀程度,降低了船艇受损的风险。
22、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航行设备,包括航行设备主体和上述的艇架,所述艇架设于所述航行设备主体上。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具有上述实施例的艇架的优点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航行设备还具有回收船艇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特征:1.一种艇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包括支撑套筒(21)、支撑柱主体(22)和弹性件,所述支撑套筒(21)设于所述支撑架体(1)上,所述支撑柱主体(22)插设于所述支撑套筒(21)中并且能够相对所述支撑套筒(21)伸缩,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支撑套筒(21)和所述支撑柱主体(2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包括支撑套筒(21)、支撑柱主体(22)和动力件,所述支撑套筒(21)设于所述支撑架体(1)上,所述支撑柱主体(22)插设于所述支撑套筒(21)中并且能够相对所述支撑套筒(21)伸缩,所述动力件连接所述支撑套筒(21)和所述支撑柱主体(22),所述动力件用于接收控制信息以驱使所述支撑柱主体(22)伸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还包括与所述动力件电连接的感应件,所述感应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柱主体(22)上。
5.如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主体(22)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支撑架体(1)相接的侧面成第二倾斜角。
6.如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艇架还包括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与位于同一个所述支撑架体(1)上的多个所述支撑柱主体(22)的背离所述支撑套筒(21)的端部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与所述支撑柱主体(22)铰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艇架还包括气囊(4),所述气囊(4)设于所述支撑板(3)的背离所述支撑柱(2)的侧面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艇架包括多组所述支撑架体(1),每组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支撑架体(1)。
10.一种航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航行设备主体和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艇架,所述艇架设于所述航行设备主体上。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艇架及航行设备,其中艇架包括:至少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架体以及设于支撑架体上的支撑柱,对称的两个支撑架体之间形成用于放置船艇的底部的支撑空间,两个支撑架体的长度方向相交成第一倾斜角,每一支撑架体沿自身长度方向布置有多个支撑柱,每一支撑柱能够适应船艇的底部的形状伸缩以抵接并且支撑船艇的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架体形成大致适应船艇“V”型的底部的形状,再在架体上设置多个能够适应船艇底部形状伸缩的支撑柱,保持支撑船艇,使得船艇能够适应不同艇型的船艇;吊放船艇时无需精确对准即可将船艇放于艇架上,使得吊放船艇的难度小;多个支撑柱保持支撑船艇,减少了船艇受损的风险。技术研发人员:吴加康,吴国松,李晶晶,卢伯怡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30技术公布日:2024/6/5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2547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