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多连杆后悬架的空心铸铝转向节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7:31:16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多连杆后悬架的空心铸铝转向节。
背景技术:
1、转向节是汽车悬架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对车辆的操控性和耐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的作用是连接各控制臂总成,用于安装车轮的轮毂轴承,连接车轮与车身;传递并承受汽车载荷,安装相关零部件,保证汽车稳定行驶;传统的转向节通常采用铸铁或铸钢材料制造,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但重量较大,对车辆的悬挂系统性能和燃油经济性有一定影响,因此,针对传统转向节存在的重量大、强度不足、耐用性差等问题,结合轻量化技术的发展,设计一种多连杆后悬架的空心铸铝转向节来满足现在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多连杆后悬架的空心铸铝转向节,可以解决现有的转向节存在的重量大、强度不足、耐用性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多连杆后悬架的空心铸铝转向节,包括转向节本体,所述转向节本体内设置有空心腔,所述空心腔的四周具有腔壁;安装孔,其竖向设置在所述转向节本体的中心处,所述安装孔的外周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个轴承螺纹孔,通过所述轴承螺纹孔将所述转向节本体安装于汽车轮毂轴承;所述转向节本体的后侧右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一下控制臂安装部,所述第一下控制臂安装部的右侧设置有内凹的第二下控制臂安装部,所述转向节本体的后侧左端设置有前束臂安装部,所述转向节本体的前侧右端设置有斜向下延伸的凸台,所述转向节本体的前侧左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一上控制臂安装部,空心腔的设计能够有效减轻转向节的重量,整体结构增强了转向节的强度。
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下控制臂安装部上设有第一下控制臂安装孔,所述第二下控制臂安装部上设有第二下控制臂安装孔,所述凸台的上端设置有第二上控制臂安装孔,所述凸台的下端设置有减震器安装孔,所述第一上控制臂安装部上设有第一上控制臂安装孔,所述前束臂安装部上设有前束臂安装孔,加工方便,有利于装配。
4、作为优选,所述转向节本体的左侧设置有两个制动卡钳安装孔,所述转向节本体的后侧中部设置有轮速传感器安装孔,所述转向节本体的上表面位于所述安装孔的右侧设置有两个附件安装孔,所述转向节本体的上表面位于所述轴承螺纹孔的外周设置有若干个挡泥板安装孔,加工方便,有利于装配。
5、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孔的边缘位置设置有排水槽,可以快速排出积水,并能有效防止车轮外侧泥沙、污水等污染物轻易侵入车轮内侧。
6、作为优选,所述腔壁的平均厚度为3.5mm,轻量化。
7、作为优选,所述空心腔内设置有若干个加强筋,通过加强筋的设计增加了结构强度。
8、作为优选,所述腔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轻量化孔实现所述空心腔与外界相连通,用于砂芯定位以及排沙,同时达到减重的效果。
9、作为优选,所述轻量化孔包括第一轻量化孔、第二轻量化孔和第三轻量化孔,其中所述第一轻量化孔设置在所述第一下控制臂安装部和所述第一上控制臂安装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轻量化孔设置在第二下控制臂安装部和所述前束臂安装部的一侧,所述第三轻量化孔设置在所述转向节本体的上、下、左、右侧的所述腔壁上,用于砂芯定位以及排沙,同时达到减重的效果。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结构简单,通过砂芯空心铸造的方式,实现轻量化,通过较宽的截面轮廓及在内腔内设置加强筋,增强了转向节的结构强度,减轻重量的同时能够满足所需刚度和耐久性能,能够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耐用性,保证汽车稳定行驶。可以解决现有的转向节存在的重量大、强度不足、耐用性差的问题。
技术特征:1.一种应用于多连杆后悬架的空心铸铝转向节,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多连杆后悬架的空心铸铝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控制臂安装部(101)上设有第一下控制臂安装孔(7),所述第二下控制臂安装部(102)上设有第二下控制臂安装孔(8),所述凸台(105)的上端设置有第二上控制臂安装孔(11),所述凸台(105)的下端设置有减震器安装孔(12),所述第一上控制臂安装部(103)上设有第一上控制臂安装孔(10),所述前束臂安装部(104)上设有前束臂安装孔(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多连杆后悬架的空心铸铝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本体(1)的左侧设置有两个制动卡钳安装孔(6),所述转向节本体(1)的后侧中部设置有轮速传感器安装孔(13),所述转向节本体(1)的上表面位于所述安装孔(2)的右侧设置有两个附件安装孔(14),所述转向节本体(1)的上表面位于所述轴承螺纹孔(3)的外周设置有若干个挡泥板安装孔(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多连杆后悬架的空心铸铝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2)的边缘位置设置有排水槽(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多连杆后悬架的空心铸铝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壁(41)的平均厚度为3.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多连杆后悬架的空心铸铝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腔(4)内设置有若干个加强筋(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多连杆后悬架的空心铸铝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壁(41)上开设有若干个轻量化孔(5)实现所述空心腔(4)与外界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多连杆后悬架的空心铸铝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轻量化孔(5)包括第一轻量化孔(51)、第二轻量化孔(52)和第三轻量化孔(53),其中所述第一轻量化孔(51)设置在所述第一下控制臂安装部(101)和所述第一上控制臂安装部(103)的一侧,所述第二轻量化孔(52)设置在第二下控制臂安装部(102)和所述前束臂安装部(104)的一侧,所述第三轻量化孔(53)设置在所述转向节本体(1)的上、下、左、右侧的所述腔壁(41)上。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多连杆后悬架的空心铸铝转向节,转向节本体,所述转向节本体内设置有空心腔,空心腔的四周具有腔壁;安装孔,其竖向设置在所述转向节本体的中心处,安装孔的外周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个轴承螺纹孔,通过所述轴承螺纹孔将所述转向节本体安装于汽车轮毂轴承;转向节本体的后侧右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一下控制臂安装部,所述第一下控制臂安装部的右侧设置有内凹的第二下控制臂安装部,转向节本体的后侧左端设置有前束臂安装部,转向节本体的前侧右端设置有斜向下延伸的凸台,所述转向节本体的前侧左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一上控制臂安装部,本技术可以解决现有的转向节存在的重量大、强度不足、耐用性差的问题。技术研发人员:周超,孙金明,傅子豪,孙鸿祥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拓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07技术公布日:2024/6/20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2773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