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非机动车,自行车装置制造技术 > 氢能源动力车的制作方法  >  正文

氢能源动力车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7:38:51

本技术涉及氢能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氢能源动力车。

背景技术:

1、氢能自行车通过使氢气和氧气进入燃料电池反应堆,通过内部的化学反应产生电能,驱动电机运转,使前轮旋转,从而实现行驶。该类自行车实现了零排放,减少了环境污染,并且具有高能量密度、快速充电和长续航里程的优势。因此,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生产氢能自行车。在燃料电池反应堆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现有结构只在用于放置燃料电池反应堆的壳体上设置有散热孔,散热不充分,散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氢能源动力车,该氢能源动力车能够将车架内的热量快速排出,提高散热效果。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氢能源动力车,包括车架,设置于所述车架内的储氢装置和燃料电池反应堆,所述燃料电池反应堆与所述储氢装置相连用于将氢能转化为电能;所述车架包括固定于座管上的壳体,与所述壳体相连的中管,和与所述中管相连的前管,所述壳体、中管和前管内依次连通形成气道,所述储氢装置设于所述中管内,所述燃料电池反应堆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前管上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开口,由所述燃料电池反应堆产生的热量能被吹向所述中管和前管内并经所述开口流向所述车架外。

3、通过将壳体、中管和前管连通形成气道,且在前管上设置与外界相连通的开口,所述壳体内燃料电池反应堆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由空气携带依次流向中管和前管。在流经中管时,可用于提高储氢装置周围的温度,有利于储氢装置中氢气的释放。在流至前管后,可由前管上的开口将热量散发至车架外,防止热量在车架内积聚。

4、优选的,所述前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车把组件相连,所述第二端设置为所述开口。将前管的底部直接设置为开口结构,其加工方便,且开口较大,有利于热量的顺利排出。

5、优选的,所述前管上连接有用于设置前轮的前叉,所述前叉为中空结构,与所述前管相连通,有利于热量流向所述前叉内,提高散热效率。

6、优选的,所述车把组件包括与所述前管的第一端相连的立管,与所述立管相连通的把手管,所述立管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可将所述立管内部和外部空间相连通,使热量可从所述第一通孔向外散发,增加散热通道,提高散热效率。

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立管与所述座管相对的一侧。将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立管的背风面,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热量也能够顺利排出。

8、优选的,所述把手管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靠近所述把手管的握持区,所述第二通孔内可拆卸设有多个堵头。在所述把手管上设置第二通孔,可使车架内的热量朝向把手管流动。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可提高把手管的温度,使用户握持时更为舒适。尤其将第二通孔靠近把手管的握持区,使向外散发的热量围绕在手附近。需要说明的是,从壳体中流出的热气经中管、前管、立管流向把手管,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发生热交换,其到达把手管时温度以降低很多,因此,只能略微提升把手管的温度,并不会使用户产生烫手的感觉。在所述第二通孔内可拆卸设有多个堵头,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可阻止热量从第二通孔内流出,从而避免把手周围温度的提升。

9、优选的,所述储氢装置包括氢气瓶,套设于所述氢气瓶外的罩子,在所述罩子上设有第三通孔。设置第三通孔可使从壳体内流出的热气直接与氢气瓶相接触,提升与氢气瓶的换热效率。所述罩子可包括两部分,在氢气瓶安装前固定在中管内的上罩体,用于支撑所述氢气瓶的细下罩体。

10、优选的,所述中管内设有导向轨,所述导向轨上设有第四通孔。所述导向轨可用于所述下罩体安装导向。在所述导向轨上设置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有利于热气直接与中管相接触,提高热交换效率。

11、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有风机,所述风机位于所述燃料电池反应堆朝向所述中管的一侧,便于控制热气流动方向。

1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3、1.通过在罩体、导向轨、前管、立管、把手管等多处设置通孔,使热气在车架内的各个位置都能向外散发,有利于车架内多余热空气的顺利排出。

14、2.从壳体内流出的热气先与氢气瓶接触用于氢气瓶的升温,提高氢气的释放,再将其向外排出,使热量在排出前得到回收利用,减少能源的浪费。

15、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氢能源动力车,包括车架,设置于所述车架内的储氢装置和燃料电池反应堆,所述燃料电池反应堆与所述储氢装置相连用于将氢能转化为电能;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固定于座管上的壳体,与所述壳体相连的中管,和与所述中管相连的前管,所述壳体、中管和前管内依次连通形成气道,所述储氢装置设于所述中管内,所述燃料电池反应堆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前管上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开口,由所述燃料电池反应堆产生的热量能被吹向所述中管和前管内并经所述开口流向所述车架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能源动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车把组件相连,所述第二端设置为所述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氢能源动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管上连接有用于设置前轮的前叉,所述前叉为中空结构,与所述前管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氢能源动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组件包括与所述前管的第一端相连的立管,与所述立管相连通的把手管,所述立管上设有第一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氢能源动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立管与所述座管相对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氢能源动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管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靠近所述把手管的握持区,所述第二通孔内可拆卸设有多个堵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能源动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氢装置包括氢气瓶,套设于所述氢气瓶外的罩子,在所述罩子上设有第三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能源动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内设有导向轨,所述导向轨上设有第四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能源动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风机,所述风机位于所述燃料电池反应堆朝向所述中管的一侧。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氢能源动力车,包括车架,设置于所述车架内的储氢装置和燃料电池反应堆,所述燃料电池反应堆与所述储氢装置相连用于将氢能转化为电能;所述车架包括固定于座管上的壳体,与所述壳体相连的中管,和与所述中管相连的前管,所述壳体、中管和前管内依次连通形成气道,所述储氢装置设于所述中管内,所述燃料电池反应堆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前管上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开口,由所述燃料电池反应堆产生的热量能被吹向所述中管和前管内并经所述开口流向所述车架外。该氢能源动力车能够将车架内的热量快速排出,提高散热效果。技术研发人员:朱海波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机替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14技术公布日:2024/6/23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2833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