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非机动车,自行车装置制造技术 > 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扩展桥的底盘机构的制作方法  >  正文

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扩展桥的底盘机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7:45:13

本发明涉及自行式高空作业的底盘机构,具体是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扩展桥的底盘机构,属于高空作业车辆。

背景技术:

1、自行走高空作业平台的轮胎式底盘承载整车质量,并驱动整车行走,在整车行走时,考虑到通过性问题,轮胎式底盘的宽度是受限的,而在整车进行高空作业时,考虑到整车的稳定性,又需要增大轮胎式底盘的整体宽度来提高其对整车支承的稳定性。为兼顾上述两种情况,目前常见的方式是为轮胎式底盘增加扩桥功能,即在行走时轮胎式底盘处于较窄的状态来保证通过性,而在高空作业时轮胎式底盘经过扩桥之后处于较宽的状态来提高支承稳定性。

2、现有中国公开申请cn115257233a一种能够原地扩桥的行驶底盘及高空作业平台,该申请公开了技术方案包括,所述半桥结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撑摆臂摆动端的安装支架,所述车轮组件通过所述轮架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二推动装置包括左右两个分别作用于同侧的所述车轮组件的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而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轮架,所述第二推杆通过伸缩来推动所述车轮组件的转动。该申请的第二推杆在推动车轮组件时,是通过直接推动轮架实现车轮转向,此时车轮组件中的液压马达会在转向的同时靠近第二推杆的伸出端,第二推杆的安全工作范围缩小,易与其他结构件发生磕碰。

3、由于近年来新能源器械的发展速度飞快,驱动装置也逐步由驱动电机代替,但驱动电机结构较大,上述申请所公开的技术方案无法适应结构较大的驱动装置,因此需要解决在安装结构较大的驱动装置时,如何设置底盘的结构保障驱动装置的安装空间,且在车轮转向时不影响推杆和驱动电机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扩展桥的底盘机构,通过在转向油缸和车轮架之间增设转向连杆,在车轮转向时,通过转向油缸的伸出和收回,推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处的销轴沿第一连杆与扩展桥铰接处做弧线运动,使车轮架中部的可利用空间增大,可以适配占据空间体积更大的驱动装置,同时可以实现在转向过程中不与驱动装置发生碰撞,保障车辆安全稳定的运行。

2、技术方案: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扩展桥的底盘机构,包括车架主体和前后两组与车架主体连接的扩展桥总成,每组扩展桥总成包括两个左右对称的扩展桥单体,所述扩展桥单体一端铰接在车架主体上,使扩展桥单体相对于车架主体在水平方向摆动,另一端与安装有车轮的车轮架铰接,所述车架主体和扩展桥单体之间设置有用于推动扩展桥单体向外侧扩展或向内侧收回的扩展桥油缸,所述扩展桥单体与车轮架之间铰接安装有转向油缸,所述转向油缸与车轮架之间铰接安装有转向连杆,所述转向连杆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与扩展桥单体铰接,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与车轮架铰接,所述转向油缸远离扩展桥单体一端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在同一销轴上。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转向油缸和车轮架之间增设转向连杆,在车轮转向时,通过转向油缸的伸出和收回,推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处的销轴沿第一连杆与扩展桥单体铰接处做弧线运动,带动第二连杆前推或后拉车轮架实车轮转向,同时第二连杆与车轮架铰接,使其在前推过程中位置度逐渐远离车轮架中部,使车轮架中部的可利用空间增大,可以适配占据空间体积更大的驱动装置,同时可以实现在转向过程中不与驱动装置发生碰撞,保障车辆安全稳定的运行。

4、为了扩大车轮架中部可利用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设置为弧形连杆。

5、将连杆设置为弧形连杆,可以在推动车轮转向的过程中,更进一步的扩大第二连杆在动作时与车轮架中部的距离,提升车辆运行可靠性。

6、为了使连杆受力均匀,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设置为上下两层,所述转向油缸连接在两层连杆结构之间的销轴上。

7、通过将转向油缸的伸出轴连接在上下两层连杆之间的销轴上,使转向连杆受力均匀,增强车轮转向的平顺性,减少扩展所需的时间。

8、为了提升扩展桥扩展效率,所述扩展桥油缸分为前后两组,每组扩展桥油缸包括左右对称的两个扩展桥油缸单体,每组所述扩展桥油缸一端铰接在车架主体中部,另一端与扩展桥单体中部铰接。

9、通过由内向外方向的安装扩展桥油缸,并且扩展桥油缸与扩展桥单体的铰接点设置在扩展桥单体的中部,使扩展桥单体在扩展时,是扩展桥单体受力向外扩展,使推动结构更加简单有效,增加设备可靠性,提升扩展效率。

10、为了使扩展桥扩展更加省力和快速,所述扩展桥单体设置为v型扩展桥单体,所述扩展桥油缸铰接在v型的扩展桥单体靠近车架主体一侧。

11、将扩展桥油缸与扩展桥单体的铰接点设置在靠近车架主体一侧,在推动扩展桥单体向外扩展时,更加省力,扩展桥单体的受力方向更偏向车辆左右侧的垂直方向上,因此扩展桥油缸在推动扩展桥单体扩展时能够更加快速省力,进一步提升扩展桥单体的扩展速度。

12、为了使转向油缸能够提供更好的转向效果,所述转向油缸与v型的扩展桥单体铰接在扩展桥单体向内侧折弯处的内侧面上。

13、通过将转向油缸与扩展桥单体的铰接点设定在扩展桥单体折弯处,增加转向油缸的伸出和收回距离,使车轮能够在转向油缸的拉动下产生更大角度的转动。

14、为了进一步增加车轮的转向角度,所述扩展桥单体与车轮架铰接一端开设有活动空腔,所述第一连杆通过销轴与扩展桥单体铰接在活动空腔内。

15、第一连杆与扩展桥单体在活动空腔内的铰接点为增大轮胎转向角的点位,使第一连杆的铰接点位于扩展桥单体内的活动空腔,实现扩展桥单体与车轮架铰接点、第一连杆与车轮架的铰接点、第二连杆和第一连杆的铰接点以及第一连杆与活动空腔内的铰接点所组成的四连杆结构具备更大的转向能力。

16、为了实时监控扩展桥转向角度,所述扩展桥单体与车架主体铰接处的销轴上,安装有角度传感器。

17、所述车轮架内设置有输出端与车轮动力连接的驱动电机。

18、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转向油缸和车轮架之间增设转向连杆,在车轮转向时,通过转向油缸的伸出和收回,推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处的销轴沿第一连杆与扩展桥铰接处做弧线运动,使车轮架中部的可利用空间增大,可以适配占据空间体积更大的驱动装置,同时可以实现在转向过程中不与驱动装置发生碰撞,保障车辆安全稳定的运行。

19、第一连杆与扩展桥在活动空腔内的铰接点为增大轮胎转向角的点位,使第一连杆的铰接点位于扩展桥内的活动空腔,实现扩展桥与车轮架铰接点、第一连杆与车轮架的铰接点、第二连杆和第一连杆的铰接点以及第一连杆与活动空腔内的铰接点所组成的四连杆结构具备更大的转向能力。

技术特征:

1.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扩展桥的底盘机构,包括车架主体(1)和前后两组与车架主体(1)连接的扩展桥总成,每组扩展桥总成包括两个左右对称的扩展桥单体(2),所述扩展桥单体(2)一端铰接在车架主体(1)上,使扩展桥单体(2)相对于车架主体(1)在水平方向摆动,另一端与安装有车轮(3)的车轮架(31)铰接,所述车架主体(1)和扩展桥单体(2)之间设置有用于推动扩展桥单体(2)向外侧扩展或向内侧收回的扩展桥油缸(4),所述扩展桥单体(2)与车轮架(31)之间铰接安装有转向油缸(5),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油缸(5)与车轮架(31)之间铰接安装有转向连杆(6),所述转向连杆(6)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杆(61)和第二连杆(62),所述第一连杆(61)另一端与扩展桥单体(2)铰接,所述第二连杆(62)另一端与车轮架(31)铰接,所述转向油缸(5)远离扩展桥单体(2)一端分别与第一连杆(61)和第二连杆(62)铰接在同一销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扩展桥的底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61)和第二连杆(62)均设置为弧形连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扩展桥的底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61)和第二连杆(62)均设置为上下两层,所述转向油缸(5)连接在两层连杆结构之间的销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扩展桥的底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桥油缸(4)分为前后两组,每组扩展桥油缸(4)包括左右对称的两个扩展桥油缸(4)单体,每组所述扩展桥油缸(4)一端铰接在车架主体(1)中部,另一端与扩展桥单体(2)中部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扩展桥的底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桥单体(2)设置为v型扩展桥单体(2),所述扩展桥油缸(4)铰接在v型的扩展桥单体(2)靠近车架主体(1)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扩展桥的底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油缸(5)与v型的扩展桥单体(2)铰接在扩展桥单体(2)向内侧折弯处的内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扩展桥的底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桥单体(2)与车轮架(31)铰接一端开设有活动空腔(21),所述第一连杆(61)通过销轴与扩展桥单体(2)铰接在活动空腔(21)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扩展桥的底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桥单体(2)与车架主体(1)铰接处的销轴上,安装有角度传感器(1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扩展桥的底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架(31)内设置有输出端与车轮(3)动力连接的驱动电机(32)。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了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扩展桥的底盘机构,通过在转向油缸和车轮架之间增设转向连杆,在车轮转向时,通过转向油缸的伸出和收回,推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处的销轴沿第一连杆与扩展桥铰接处做弧线运动,使车轮架中部的可利用空间增大,可以适配占据空间体积更大的驱动装置,同时可以实现在转向过程中不与驱动装置发生碰撞,保障车辆安全稳定的运行。技术研发人员:邵旭,刘巧珍,李彬,文强,阮永强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柳工机械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22技术公布日:2024/6/26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2883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