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舱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8:19:02
本申请涉及用电汽车,尤其涉及一种前舱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1、对于车辆来说,前舱布置是车辆的关键性技术之一,合理的前舱布置关系到各个零部件对整车重心的影响,而且可以起到增加车辆的安全性。通常前舱的零部件数量较多,且布置较分散,空间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前舱系统及车辆,至少用于解决前舱系统的零部件集成化低,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前舱系统,所述前舱系统应用于车辆,所述前舱系统包括前舱体、稳定杆和热管理集成模块,所述前舱体形成有腔室;所述稳定杆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固定于所述前舱体;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设置在所述稳定杆上。
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舱系统还包括第一横梁及第二组件,所述第二组件包括智能驾驶总成、洗涤液壶总成及配电盒总成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稳定杆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稳定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上方,所述第二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
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二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组件的下方,或,所述第二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的下方。
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组件包括所述智能驾驶总成及所述洗涤液壶总成,所述洗涤液壶总成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正投影和所述智能驾驶总成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所述洗涤液壶总成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和所述智能驾驶总成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组件和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之间围合有收容腔,所述前舱系统还包括前舱工具盒,所述前舱工具盒安装于所述收容腔内。
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舱系统还包括车身前围板,所述前舱系统还包括冷却模块,所述冷却模块位于所述腔室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前端,所述车身前围板位于所述腔室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后端,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位于所述车身前围板和所述冷却模块之间。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车身前围板、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所述第二组件和所述冷却模块依次排布设置,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与所述车身前围板之间具有间隔。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与所述车身前围板之间的间隔大于等于150mm且小于等于180mm。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舱系统还包括第三组件,所述第三组件设置于所述前舱体,所述第三组件的部件与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和/或,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组件包括前电驱总成和前副车架总成,所述前副车架总成安装于所述腔室,所述前副车架总成包括架体和多个悬置支座,多个所述悬置支座间隔设于所述架体上,所述前电驱总成通过所述悬置支座安装于所述架体上,所述前电驱总成与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舱系统还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组件,所述第二组件包括智能驾驶总成、洗涤液壶总成及配电盒总成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稳定杆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稳定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上方,所述第二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及所述第二组件均位于所述前电驱总成的同一侧。
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前电驱总成位于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的前侧。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架体包括第二横梁,部分多个所述悬置支座间隔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梁,所述悬置支座部分嵌入所述第二横梁内。
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组件还包括转向总成,所述转向总成安装于所述架体上,所述转向总成与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转向总成与所述前电驱总成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排列设置,所述前舱系统还包括车身前围板,所述转向总成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车身前围板和所述前电驱总成之间。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组件还包括换热控制器总成和空调压缩机总成,所述换热控制器总成用于控制暖风ptc和压缩机,所述空调压缩机总成包括空调压缩机及空调压缩机支架,所述空调压缩机总成及所述换热控制器总成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与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间隔设置,所述换热控制器总成安装于所述前电驱总成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一端部,所述换热控制器总成与所述空调压缩机支架均与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电驱总成为双电驱总成。
18、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体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前舱系统,所述前舱系统安装于所述车体。
19、将热管理集成模块设置稳定杆上,不需要设置支架,使得前舱系统的集成度高,各结构布置紧凑,节约前舱系统的布置空间,同时,减少了安装热管理集成模块的连接支架,在满足安装强度的前提下,节约了零部件的设计成本,有利于整车的轻量化设计。
技术特征:1.一种前舱系统,应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系统还包括第一组件,第一组件包括制动液壶总成和继电盒总成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组件均设置于所述稳定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系统还包括第一横梁及第二组件,所述第二组件包括智能驾驶总成、洗涤液壶总成及配电盒总成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稳定杆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稳定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上方,所述第二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舱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二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组件的下方,或,所述第二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件包括所述智能驾驶总成及所述洗涤液壶总成,所述洗涤液壶总成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正投影和所述智能驾驶总成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所述洗涤液壶总成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和所述智能驾驶总成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件和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之间围合有收容腔,所述前舱系统还包括前舱工具盒,所述前舱工具盒安装于所述收容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系统还包括车身前围板,所述前舱系统还包括冷却模块,所述冷却模块位于所述腔室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前端,所述车身前围板位于所述腔室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后端,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位于所述车身前围板和所述冷却模块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舱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车身前围板、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所述第二组件和所述冷却模块依次排布设置,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与所述车身前围板之间具有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舱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与所述车身前围板之间的间隔大于等于150mm且小于等于18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系统还包括第三组件,所述第三组件设置于所述前舱体,所述第三组件的部件与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和/或,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前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组件包括前电驱总成和前副车架总成,所述前副车架总成安装于所述腔室,所述前副车架总成包括架体和多个悬置支座,多个所述悬置支座间隔设于所述架体上,所述前电驱总成通过所述悬置支座安装于所述架体上,所述前电驱总成与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前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系统还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组件,所述第二组件包括智能驾驶总成、洗涤液壶总成及配电盒总成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稳定杆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稳定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上方,所述第二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及所述第二组件均位于所述前电驱总成的同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前舱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前电驱总成位于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的前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前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第二横梁,部分多个所述悬置支座间隔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梁,所述悬置支座部分嵌入所述第二横梁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前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组件还包括转向总成,所述转向总成安装于所述架体上,所述转向总成与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转向总成与所述前电驱总成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排列设置,所述前舱系统还包括车身前围板,所述转向总成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车身前围板和所述前电驱总成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前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组件还包括换热控制器总成和空调压缩机总成,所述换热控制器总成用于控制暖风ptc和压缩机,所述空调压缩机总成包括空调压缩机及空调压缩机支架,所述空调压缩机总成及所述换热控制器总成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与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间隔设置,所述换热控制器总成安装于所述前电驱总成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一端部,所述换热控制器总成与所述空调压缩机支架均与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1-16任一项所述的前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电驱总成为双电驱总成。
1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本申请提供一种前舱系统及车辆,前舱系统应用于车辆,前舱系统包括前舱体、稳定杆和热管理集成模块,前舱体形成有腔室;稳定杆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固定于前舱体;热管理集成模块设置在稳定杆上;将热管理集成模块设置稳定杆上,不需要设置支架,使得前舱系统的集成度高,各结构布置紧凑,节约前舱系统的布置空间,同时,减少了安装热管理集成模块的连接支架,在满足安装强度的前提下,节约了零部件的设计成本,有利于整车的轻量化设计。技术研发人员:邓超,曾董,牟晓龙,高松化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28技术公布日:2024/7/18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3113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一种折叠推车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