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部件、出风组件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0:38:20
本公开属于空调器,具体涉及一种分流部件、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1、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采用双出风口的空调器也逐渐进入生活,相关技术中的双出风口的空调器大多采用双贯流双出风的方式,然而双贯流双出风的布置方式需要装配的零部件较多,不仅导致装配效率降低,还使整个机身的尺寸偏大,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分流部件,可以减小零部件数量,提高装配效率。
2、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出风组件。
3、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
4、本公开的实施例分流部件包括:一体成型地分流筋、出风格栅和分流锥,所述分流筋与所述出风格栅相连,所述分流锥和所述分流筋在沿出风方向依次布置,且所述分流筋位于所述分流锥的上游。
5、本实施例的分流部件,可以减小零部件数量,提高装配效率。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流筋和所述分流锥在所述出风格栅的厚度方向上相对布置,且所述分流筋朝向远离所述分流锥的一侧延伸,和/或,所述分流锥和所述出风格栅间隔布置。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流锥在所述出风格栅的宽度方向上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为平面,所述第二端面为弧形面或所述第二端面为多个平面依次连接形成的弯折面。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流筋与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交汇处在所述出风格栅的厚度方向上相对布置。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流筋为倾斜的弧形筋。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流部件内具有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所述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位于所述分流锥的两侧。
11、本公开实施例的出风组件,包括:
12、固定框和分流部件,所述分流部件为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流部件,所述分流部件与所述固定框相连,所述分流锥与所述固定框之间形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出风格栅和所述分流筋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进口侧。
13、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出风组件,采用上述的分流部件,可以减小零部件数量,提高装配效率。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的进口尺寸与所述第二风道的进口尺寸不同。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组件还包括扫风叶片,所述扫风叶片朝向所述分流部件的一侧具有缺口,所述分流筋远离所述出风格栅的一侧伸入所述缺口内。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组件还包括第一导风部件和第二导风部件,所述第一导风部件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二导风部件位于所述第二风道内。
17、本公开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出风组件,或,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分流部件。
18、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空调器,采用上述的出风组件,可以减小零部件数量,提高装配效率。
技术特征:1.一种分流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地分流筋、出风格栅和分流锥,所述分流筋与所述出风格栅相连,所述分流锥和所述分流筋在沿出风方向依次布置,且所述分流筋位于所述分流锥的上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筋和所述分流锥在所述出风格栅的厚度方向上相对布置,且所述分流筋朝向远离所述分流锥的一侧延伸,和/或,所述分流锥和所述出风格栅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锥在所述出风格栅的宽度方向上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为平面,所述第二端面为弧形面或所述第二端面为多个平面依次连接形成的弯折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筋与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交汇处在所述出风格栅的厚度方向上相对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筋为倾斜的弧形筋。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件内具有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所述第一出风道和第二出风道位于所述分流锥的两侧。
7.一种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的进口尺寸与所述第二风道的进口尺寸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扫风叶片,所述扫风叶片朝向所述分流部件的一侧具有缺口,所述分流筋远离所述出风格栅的一侧伸入所述缺口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风部件和第二导风部件,所述第一导风部件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二导风部件位于所述第二风道内。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组件,或,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流部件。
技术总结本公开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流部件、出风组件及空调器,所述分流部件包括一体成型地分流筋、出风格栅和分流锥,分流筋与出风格栅相连,分流锥和所述分流筋在沿出风方向依次布置,且分流筋位于分流锥的上游。本公开的分流部件,可以减小零部件数量,提高装配效率。技术研发人员:罗文悦,熊本文,张明明,王美,陈港平,薛自然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25技术公布日:2024/7/11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4/20171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