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供热炉灶,通风,干燥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吸液芯及环路热管装置  >  正文

一种吸液芯及环路热管装置

  • 国知局
  • 2024-08-01 00:52:03

本发明涉及环路热管传热传质,尤其涉及一种吸液芯及环路热管装置。

背景技术:

1、环路热管利用工质相变传热,可以有效地扩大散热面,解决高功率器件的散热问题,不仅传热性能好,而且重量轻,结构紧凑。工质在吸液芯中的相变过程(蒸发和冷凝)实现热量的传递,当热源部位温度升高时,工质在吸液芯中蒸发,热量随着蒸汽传递到冷凝器。随后,工质在冷凝器液化,释放出热量,再通过吸液芯的毛细抽吸作用回到蒸发器,如此循环,完成热量的传输。

2、然而,吸液芯是环路热管最核心的部件,其毛细抽吸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环路热管的传热性能。常规的吸液芯的孔径恒定的,毛细抽吸性能表现较差,其热量的长距离传递性能较差,需要对现有吸液芯做进一步改进,来获得更优异的传热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液芯及环路热管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吸液芯,包括第一吸液通道、第二吸液通道以及第三吸液通道,所述第一吸液通道、第二吸液通道以及第三吸液通道的孔径逐渐增大,所述第一吸液通道、第二吸液通道以及第三吸液通道的孔隙密度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一吸液通道、第二吸液通道以及第三吸液通道由形状记忆聚合物、压力敏感材料或形状记忆合金制成。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液通道的孔径为20-200μm,孔隙密度为500-1000ppi;所述第二吸液通道的孔径为30-300μm,孔隙密度为500-1000ppi;所述第三吸液通道的孔径为40-400μm,孔隙密度为500-1000ppi。

5、进一步的,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为cuznal形状记忆合金、niti形状记忆合金或cualni形状记忆合金。

6、进一步的,所述形状记忆聚合物为聚氨酯类形状记忆聚合物、聚醚酯类形状记忆聚合物或聚酰亚胺类形状记忆聚合物。

7、进一步的,所述压力敏感材料为丙烯酸压敏胶、聚乙烯薄膜或碳纳米管压敏纤维。

8、一种环路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前文所述的吸液芯。

9、进一步的,包括蒸发器、冷凝器、蒸汽联管以及液体联管,所述蒸发器设有进液口和出气口,所述冷凝器包括进气口和出液口,所述蒸汽联管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液体联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吸液芯设置于所述蒸发器内部,所述第一吸液通道靠近所述液体联管,所述第三吸液通道靠近所述蒸汽联管。

10、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冷凝器、蒸汽联管以及液体联管外均设有壳体,各所述壳体通过焊接进行连接,且所述壳体内设有真空度为到1×10-3pa-1×10-6pa。

11、进一步的,所述壳体材料为铜、铝或不锈钢,所述壳体厚度为0.5mm~1mm。

12、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外还连接有热沉,所述热沉的平面导热系数在500~2000w/(m·k),其厚度为0.05mm~0.6mm。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吸液芯,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吸液通道、第二吸液通道以及第三吸液通道,所述第一吸液通道、第二吸液通道以及第三吸液通道的初始孔径逐渐增大,且第一吸液通道、第二吸液通道以及第三吸液通道的初始孔隙密度逐渐减小,使得该吸液芯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密度,可以增大工作流体与吸液芯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其毛细抽吸性能,从而增强热传导效率。

15、2、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吸液芯,由形状记忆聚合物、压力敏感材料或形状记忆合金制成,所制造的吸液芯具有温度、压力等智能响应特性,可以根据环路热管工作过程中的温度、压力等条件自动调整孔径大小,满足环路热管吸液芯对毛细抽吸力和流动阻力的要求,使吸液芯在不同工况下始终工作在最佳的状态,从而实现更高效的传热和传质性能,加大整体结构的灵活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吸液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吸液通道、第二吸液通道以及第三吸液通道,所述第一吸液通道、第二吸液通道以及第三吸液通道的孔径逐渐增大,所述第一吸液通道、第二吸液通道以及第三吸液通道的孔隙密度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一吸液通道、第二吸液通道以及第三吸液通道由形状记忆聚合物、压力敏感材料或形状记忆合金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液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液通道的孔径为20-200μm,孔隙密度为500-1000ppi;所述第二吸液通道的孔径为30-300μm,孔隙密度为500-1000ppi;所述第三吸液通道的孔径为40-400μm,孔隙密度为500-1000ppi。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液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为cuznal形状记忆合金、niti形状记忆合金或cualni形状记忆合金。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液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记忆聚合物为聚氨酯类形状记忆聚合物、聚醚酯类形状记忆聚合物或聚酰亚胺类形状记忆聚合物。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液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敏感材料为丙烯酸压敏胶、聚乙烯薄膜或碳纳米管压敏纤维。

6.一种环路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吸液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环路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器、冷凝器、蒸汽联管以及液体联管,所述蒸发器设有进液口和出气口,所述冷凝器包括进气口和出液口,所述蒸汽联管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液体联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吸液芯设置于所述蒸发器内部,所述第一吸液通道靠近所述液体联管,所述第三吸液通道靠近所述蒸汽联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环路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冷凝器、蒸汽联管以及液体联管外均设有壳体,各所述壳体通过焊接进行连接,且所述壳体内设有真空度为到1×10-3pa~1×10-6pa。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环路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材料为铜、铝或不锈钢,所述壳体厚度为0.5mm~1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路热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外还连接有热沉,所述热沉的平面导热系数在500~2000w/(m·k),其厚度为0.05mm~0.6mm。

技术总结一种吸液芯及环路热管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吸液通道、第二吸液通道以及第三吸液通道,所述第一吸液通道、第二吸液通道以及第三吸液通道的初始孔径逐渐增大,且第一吸液通道、第二吸液通道以及第三吸液通道的初始孔隙密度逐渐减小,使得该吸液芯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密度,可以增大工作流体与吸液芯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热传导效率。技术研发人员:凌伟淞,胡展鹏,崔家荣,徐文俊,马尧,周伟,张金一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大学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18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4/20283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