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炉系统及其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1:30:44
本文涉及余热回收技术,尤指一种燃烧炉系统及其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1、燃煤沸腾炉对煤种的适应性极高,对低热值低品位劣质煤及煤矸石均可实现充分燃烧,此类煤种一般灰分较高,灰分最终以大颗粒炉渣及更细小的粉煤灰粉体形式排出。沸腾炉排渣一般是直接打开位于布风板上的排渣阀门,使炽热的底料和炉渣一同从溜渣管排出,此时床面炉渣温度在900℃以上,排渣带出的大量热只能被冷却水或者外界空气吸收,从而损失浪费。同时,粉煤灰在沸腾炉沉降室底部不断沉积,受炉膛热辐射及传热作用温度达到500℃以上,间歇性排灰过程中,粉煤灰会带出大量蓄热;如果沸腾炉运行工况不佳,未燃尽颗粒会在沉降室发生二次燃烧,出现结焦现象,同时提高了粉煤灰排灰温度,造成热损失。
2、由于上述原因高温炉渣及粉煤灰对有组织排渣提出较高的技术要求,所以一般小型沸腾炉,排渣及排灰系统多采用开放式直排,自然冷却后再通过人工清理运输,现场环境恶劣,产生大量扬尘污染,劳动强度高;热能无法回收利用白白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回收炉渣的余热。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炉渣的余热回收装置,其包括:
3、风箱,设置有第一内腔以及均与所述第一内腔相接通的第一进风口、多个第一出风口、第一进灰口和第一出灰口;
4、过灰通道,设置在所述风箱内且沿竖向延伸,所述过灰通道的顶端接通所述第一进灰口,所述过灰通道的底端接通所述第一出灰口;以及
5、第一输送泵,接通于所述第一出灰口,用于间歇性地将所述过灰通道内的炉渣排出;
6、其中,所述第一进灰口用于接收燃烧炉输出的炉渣,所述第一进风口用于接收一次风机输出的一次风,所述第一出风口用于将所述一次风输送至沸腾炉。
7、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风箱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内腔一侧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
8、所述过灰通道构造为扁平的通道,所述过灰通道较窄的两侧分别为迎风侧和背风侧,所述迎风侧朝向所述第一侧板,所述背风侧背向所述第一侧板。
9、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迎风侧在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方向上宽度渐缩。
10、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过灰通道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过灰通道并排地间隔设置。
11、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风箱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内腔顶部的布风板,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一进灰口均设置在所述布风板上;
12、所述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一进灰口的进灰管,所述进灰管的底端与所述过灰通道的顶端相接通,所述进灰管的流通面积小于过灰通道的流通面积。
13、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风箱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内腔底部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出灰口;
14、所述过灰通道的底端分叉为多个分支通道,每个分支通道的底端均连通一个所述第一出灰口,分支通道越靠近所述底板则其横截面积越小。
15、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倾斜设置,所述底板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高度小于所述底板背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高度;
16、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
17、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泵设置在所述风箱下方,所述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出灰口延伸到所述第一输送泵的排渣管。
18、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燃烧炉系统,其包括如上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燃烧炉和一次风机;
19、其中,所述燃烧炉包括位于所述风箱上方的燃烧室,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一进灰口均与所述燃烧室相接通,所述一次风机的出风口接通于所述第一进风口。
20、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燃烧炉还包括与所述燃烧室相连通的沉降室;
21、燃烧炉系统还包括冷却器、循环风机和第二输送泵;
22、所述冷却器包括设置在所述沉降室下方的换热箱以及设置在所述换热箱内的落灰通道,所述换热箱设置有第二内腔以及均与所述第二内腔相接通的第二进风口、第二出风口、第二进灰口和第二出灰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二进灰口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腔的顶部,所述第二出灰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腔的底部;以及
23、其中,所述落灰通道从所述第二进灰口延伸至第二出灰口,所述循环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相接通,所述第二输送泵接通于所述第二出灰口,用于间歇性地将所述落灰通道内的炉灰排出。
24、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器还包括:
25、多根换热管,均设置在所述落灰通道内,每根换热管的两端分别延伸到所述落灰通道的相对两侧壁,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均接通于所述落灰通道与所述换热箱之间的空腔。
26、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换热箱的侧壁上,所述换热管的一端朝向所述换热箱设置有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一侧。
27、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器还包括送风管;
28、所述送风管从所述第二出风口伸入到所述沉降室内,且沿所述沉降室的底壁延伸,所述送风管朝向所述沉降室的底壁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孔。
29、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送风管上的出风孔设置有两排,每排出风孔中的多个出风孔沿送风管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
30、两排出风孔分别设置在过所述送风管的轴线的竖直面的相对两侧。
31、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燃烧炉系统还包括热交换器和第三输送泵,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竖向延伸的烟气流道以及设置在所述烟气流道的底端的锥体斗,所述烟气流道的顶端接通于所述沉降室,所述锥体斗的底端设置有第三出灰口,所述锥体斗的侧壁上设置有烟气出口;
32、其中,第三输送泵接通于所述第三出灰口,用于间歇性地将所述锥体斗的炉灰排出。
33、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燃烧炉系统还包括收集装置,收集装置包括罗茨鼓风机、收集罐、输水管和除尘器;
34、所述收集装置包括:
35、罗茨鼓风机;
36、收集罐,其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和排放口;
37、输送管,一端连接于所述罗茨鼓风机的出风口,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进料口;以及
38、除尘器,设置在所述收集罐的顶部且与所述排放口相接通,用于对排放口所输出的气流进行除尘;
39、其中,所述第二输送泵和第三输送泵均接通于所述输送管,且均向所述输送管输送炉灰。
40、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燃烧炉产生的炉渣落入到过灰通道内与流经风箱的低温一次风进行换热,炉渣的余热加热一次风以对一次风进行预热,一次风与炉渣进行换热后输送到燃烧炉内参与燃烧,从而能将炉渣的热量重新输入燃烧炉,降低了热损失,节约能资源。第一输送泵间歇性地将过灰通道内的炉渣排出过灰通道,能使得过灰通道内的炉渣与一次风进行充分的换热,提升两者之间的换热效率。冷却后的炉渣可以通过第一输送泵排入密封出渣机收集起来。
41、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描述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4/20554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