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燃烧设备,加热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阶梯式处理油泥的装置与方法与流程  >  正文

一种阶梯式处理油泥的装置与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8-01 01:30:47

本发明涉及油泥处理,尤其涉及一种阶梯式处理油泥的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1、在石油业的生产过程中,除了事故导致的原油泄露造成环境污染外,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含油污泥,这种物质同样会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

2、含油污泥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属于hw08危险废弃物,面对令人头疼的油泥,企业处理含油污泥曾经一度只有掩埋和焚烧两种办法。掩埋就是将含油污泥找个地方挖个坑,做好防渗透后埋起来,这种方法会占用大量的土地,且容量有限。而焚烧法就是将含油污泥进行高温焚烧,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废物减量并焚毁污染物质,还可以回收一部分热量。但缺陷在于需要消耗大量燃料,运行成本高。

3、国内目前还开发了多种含油污泥的新处理方法,如生物处理法、热洗涤法、溶剂萃取法等。但上述方法在实际大规模工业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如生物处理效率过低且适应性差、热洗产生废水废液二次污染、溶剂萃取成本高等。因此,行业内亟需开发一种新型油泥固废处理技术,解决固废处理和利用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阶梯式处理油泥的装置与方法,使含油污泥在处理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2、本发明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阶梯式处理油泥的装置,包括:油泥仓、油泥处理区、阶梯式传送机构、渣仓和尾气处理装置,所述油泥仓的底部连通有落泥管;所述油泥处理区通过若干个隔墙分隔为干化区、热解区和燃尽区,所述隔墙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油泥处理区内,所述燃尽区的顶部连接排气管路;所述阶梯式传送机构具有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干化阶梯、热解阶梯和燃尽阶梯,所述干化阶梯位于所述干化区的下方且与所述落泥管的尾端衔接,所述热解阶梯位于所述热解区的正下方,所述燃尽区位于所述燃尽阶梯的正下方,所述燃尽区的底部设有空气喷口,所述空气喷口布置于靠近所述燃尽阶梯的位置;所述渣仓设于所述燃尽阶梯的尾端的下方;所述尾气处理装置连接于所述排气管路。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干化区内设有若干个微波头,所述微波头布置于靠近所述干化阶梯的位置。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解区的顶部设有烟气喷口,所述烟气喷口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热解阶梯,所述烟气喷口通过循环管路连接所述排气管路,以将所述排气管路中的尾气输送至所述烟气喷口处。

5、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折返传送带,所述折返传送带的首端位于所述燃尽阶梯的斜下方,所述折返传送带的首端伸出所述燃尽阶梯的尾端前方一段距离,所述折返传送带的首端位于所述渣仓的正上方,所述折返传送带的尾端设于所述干化阶梯的首端的上方,所述折返传送带的尾端相较于所述落泥管的尾端更接近所述干化阶梯的首端。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返传送带包括上升段和转弯段,所述上升段的尾端与转弯段的首端相互衔接,上升段倾斜设置,上升段的尾端高于上升段的首端,上升段的首端位于燃尽阶梯的斜下方,转弯段的尾端高于转弯段的首端,转弯段的尾端位于干化阶梯的首端的上方。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干化阶梯与所述热解阶梯之间通过第一过渡坡连接,所述热解阶梯与所述燃尽阶梯之间通过第二过渡坡连接,所述干化区与所述热解区之间通过第一隔墙隔开,所述热解区与所述燃尽区之间通过第二隔墙隔开,所述第一隔墙与所述第二隔墙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隔墙与所述第一过渡坡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隔墙与所述第二过渡坡之间均留有用于油泥通过的间隙。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干化阶梯与所述热解阶梯均为水平阶梯面,所述燃尽阶梯为朝向所述渣仓的方向斜向下的倾斜阶梯面。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管路上连接有引风机,所述排气管路的尾端连接烟囱,所述引风机设于所述尾气处理装置与所述烟囱之间。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燃尽区内设有水冷管,以吸收所述燃尽区的热量。

11、本发明另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阶梯式处理油泥的方法,利用上述的阶梯式处理油泥的装置,包括如下步骤:油泥仓内的油泥通过落泥管落在干化阶梯上,吸收布置于干化区的微波头释放的微波能量而升温,使得油泥所含的水分蒸发而干化,得到干化后油泥与干化废气;所述干化后油泥落在热解阶梯上,进一步吸收燃尽区释放的热量而升温热解,得到油泥热解渣与热解气;所述油泥热解渣落在燃尽阶梯上,所述干化废气与所述热解气进入所述燃尽区内;所述油泥热解渣、所述热解气与所述干化废气与来自空气喷口的空气发生燃烧反应,释放的热量由布置于所述燃尽区的水冷管吸收,释放的烟气中的一部分进入所述热解区,其余部分进入尾气处理装置净化处理后排空;当热解渣未燃烧完全,则启动折返传送带,热解渣落在折返传送带后,传送回干化阶梯,重复上述步骤;当所述热解渣燃烧完全后,关闭折返传送带,产生的残渣落入渣仓。

技术特征:

1.一种阶梯式处理油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处理油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化区内设有若干个微波头,所述微波头布置于靠近所述干化阶梯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处理油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区的顶部设有烟气喷口,所述烟气喷口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热解阶梯,所述烟气喷口通过循环管路连接所述排气管路,以将所述排气管路中的尾气输送至所述烟气喷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处理油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折返传送带,所述折返传送带的首端位于所述燃尽阶梯的斜下方,所述折返传送带的首端伸出所述燃尽阶梯的尾端前方一段距离,所述折返传送带的首端位于所述渣仓的正上方,所述折返传送带的尾端设于所述干化阶梯的首端的上方,所述折返传送带的尾端相较于所述落泥管的尾端更接近所述干化阶梯的首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阶梯式处理油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返传送带包括上升段和转弯段,所述上升段的尾端与所述转弯段的首端相互衔接,所述上升段倾斜设置,所述上升段的尾端高于所述上升段的首端,所述上升段的首端位于所述燃尽阶梯的斜下方,所述转弯段的尾端高于所述转弯段的首端,所述转弯段的尾端位于所述干化阶梯的首端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处理油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化阶梯与所述热解阶梯之间通过第一过渡坡连接,所述热解阶梯与所述燃尽阶梯之间通过第二过渡坡连接,所述干化区与所述热解区之间通过第一隔墙隔开,所述热解区与所述燃尽区之间通过第二隔墙隔开,所述第一隔墙与所述第二隔墙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隔墙与所述第一过渡坡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隔墙与所述第二过渡坡之间均留有用于油泥通过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处理油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化阶梯与所述热解阶梯均为水平阶梯面,所述燃尽阶梯为朝向所述渣仓的方向斜向下的倾斜阶梯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处理油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路上连接有引风机,所述排气管路的尾端连接烟囱,所述引风机设于所述尾气处理装置与所述烟囱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处理油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尽区内设有水冷管,以吸收所述燃尽区的热量。

10.一种阶梯式处理油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阶梯式处理油泥的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总结本发明提出一种阶梯式处理油泥的装置与方法,装置包括油泥仓、油泥处理区、阶梯式传送机构、渣仓和尾气处理装置,油泥仓的底部连通有落泥管;油泥处理区通过若干个隔墙分隔为干化区、热解区和燃尽区,燃尽区的顶部连接排气管路;阶梯式传送机构具有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干化阶梯、热解阶梯和燃尽阶梯,燃尽区的底部设有空气喷口;尾气处理装置连接于所述排气管路。本发明通过在燃尽区设置尾气处理装置,可防止油泥在处理过程中排出的尾气进入大气而产生二次污染。通过设置阶梯式传送结构,使油泥在上一区域处理结束后落入下一区域时进行散落,使得油泥处理更加均匀和高效,避免油泥受热不均的问题。技术研发人员:茹宇,李昱喆,马海员,张塽,陈建亮,张华东,杨文强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能烟台八角热电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5/16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4/20555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