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及包含其的灶具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1:31:11
本发明涉及家用厨具,特别涉及一种燃烧器及包含其的灶具。
背景技术:
1、用户使用灶具烹饪时,通常需将锅具放置在锅支架上。虽然目前的锅支架在结构上有众多改进以同时适应平底锅和尖底锅,但由于锅具的形状多种多样,而现有的锅支架多为固定结构,很难适配所有形状、尺寸的锅具,导致滑锅、翻锅等情况时有发生,影响用户体验。此外,锅支架与燃烧器的火盖也相对独立,当遇到锅底特别尖的锅具时,锅具可能与燃烧器的火盖干涉,影响锅具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锅支架无法适配形状各异的锅具以及锅支架与燃烧器的火盖缺乏配合的缺陷,提供一种燃烧器及包含其的灶具。
2、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一种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包括火盖和混气室,所述火盖盖设于所述混气室的顶部,所述火盖与所述混气室之间形成混气腔;所述火盖包括火盖支架、多个火盖环和多个弹性件;所述火盖支架连接于所述混气室的外周壁的顶部,多个所述火盖环同心设置,且所述火盖环设置于所述火盖支架的径向内侧,相邻的所述火盖环具有间隙以形成火缝;所述火盖环的顶部用于搁置锅具,所述火盖环的底部连接所述弹性件,当锅具放置于所述火盖环的顶部时,所述火盖环向下移动且所述弹性件受力压缩,以使所述火盖环的顶部贴合抵靠锅具。
4、在本方案中,火盖中火盖环的顶部用于搁置锅具,使得火盖同时具有了锅支架的作用,锅具可以直接放置在火盖上,无需担心燃烧器火盖与锅支架的配合不适用于某些锅具。此外,由于火盖环的底部连接有弹性件,在火盖环的顶部放置锅具、尤其是尖底锅时,不同层的火盖环将有不同程度的下移情况,具体而言,径向内侧的火盖环先接触锅底,且向下位移的距离也较大,径向外侧的火盖环后接触锅底,向下位移的距离也较小,当锅具完全放置在火盖上时,层层火盖环将适应锅底的形状发生相应的下移,而火盖环底部连接的弹性件会向火盖环施加弹力,使火盖环的顶部贴合抵靠锅具,由此,火盖环位移变形所形成的支撑面能够自适应地拟合、适配锅具的形状,确保烹饪过程中锅具放置的稳定性,减少滑锅、翻锅情况的发生,提升用户体验。
5、较佳地,所述燃烧器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混气腔内并连接于所述混气室和/或所述火盖支架;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火盖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上。
6、在本方案中,支撑板的设置为弹性件的安装提供连接基础和受力支撑。
7、较佳地,所述混气室的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开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沿竖直方向贯通所述底板;所述燃烧器还包括支撑板,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火盖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进气口中,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进气口。
8、在本方案中,将支撑板设置在混气室底部的底板,使支撑板尽可能地远离火盖,为弹性件的安装及火盖环的位移留出充足的空间;此外,支撑板可活动地连接于底板的第一进气口中,通过弹性件的作用力带动支撑板活动并打开或关闭第一进气口,调节进气流向和流速。
9、较佳地,所述支撑板在所述火盖的径向方向上的中间位置通过销杆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的内周壁连接,以使所述支撑板在所述火盖的径向方向的两端在竖直方向上可方向相反地转动。
10、在本方案中,通过上述结构形式,支撑板通过销杆与第一进气口实现了连接,且使得支撑板以销杆为轴,支撑板在火盖径向方向的两端在竖直方向上可方向相反地转动;由此,当圆底或尖底锅放置在火盖环上时,径向内侧的火盖环先接触锅底,并通过弹性件带动支撑板在火盖径向内侧的一端下移,此时支撑板在火盖径向外侧的一端上翘,当锅具完全放置在火盖环上时,各层火盖环、各层火盖环下连接的弹性件以及支撑板通过一系列力和力矩的平衡,最终使得火盖环能够自适应拟合锅具的形状,此时,支撑板所处的位置基本与圆底或尖底锅的锅底相切。当燃气穿过第一进气口时,受到了支撑板的阻挡,一方面降低了燃气的流速,从而降低离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锅具底部的弧度不是十分大时,燃气绕过与锅具底部相切的支撑板后,各个部分到锅底或者说与锅底形状适配的火盖环的距离大致相等,从而提高了火盖各部分火焰的均匀性。
11、较佳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火盖环的底部和/或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有限位柱;所述弹簧的端部套设于所述限位柱中。
12、在本方案中,以弹簧作为弹性件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在火盖环的底部或支撑板的顶部设置限位柱,可以方便地将弹簧的两端抵住,且可通过限位柱尽可能地将弹簧的压缩方向限制在上下方向,避免弹簧在受压时弯折偏移。
13、较佳地,所述混气室的周侧开设有第一进风通道,所述火盖还包括遮挡部;位于最内侧的所述火盖环为第一火盖环,所述遮挡部与所述第一火盖环连接,且所述遮挡部位于所述混气腔外;在所述第一火盖环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所述遮挡部向下移动并调节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开度大小。
14、在本方案中,当火盖环上放置不同形状的锅具时,位于火盖环中最内侧的第一火盖环的移动距离受锅具形状的影响最大,在第一火盖环连接遮挡部,第一火盖环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将带动遮挡部移动以调节第一进风通道的开度大小,且不同的锅具将导致遮挡部不同程度地关闭(或者说开启)第一进风通道,也即将遮挡部作为第一进风通道的风门,适应锅具形状地调节第一进风通道中二次空气的进量,保证空燃比接近最佳状态,提高烟气效率。此外,过量的二次空气会引发离焰现象,对于尖底锅来说,遮挡部将关小第一进风通道的开度,提高燃烧器的点火、保火性能。
15、较佳地,所述遮挡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火盖环的径向内侧,并与所述第一火盖环间隔预定距离形成容置槽;所述混气室具有位于外周壁的径向内侧的内周壁,所述混气室的外周壁和内周壁之间形成所述混气腔;所述第一进风通道贯通所述混气室的外周壁和内周壁;所述混气室的内周壁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遮挡部贴合于所述混气室的内周壁中背离所述混气腔的一侧;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在所述混气室的内周壁的开口位于所述遮挡部的移动路径上。
16、在本方案中,混气室的内周壁可移动地套设于第一火盖环和遮挡部形成的容置槽内,使得混气室的内周壁与容置槽可发生相对位移,当第一火盖环受压下移时,容置槽能够朝向混气室的内周壁移动,以使遮挡部将第一进风通道在混气室的内周壁的开口关小。混气室的内周壁套设于容置槽内,在火盖的径向方向上限制了第一火盖环与混气室的内周壁之间的相对位移,使两者的配合紧密,使遮挡部能够贴合于混气室的内周壁中背离混气腔的一侧,确保遮挡部发挥调节第一进风通道开度的作用。
17、较佳地,所述火盖支架的顶部设有多个锅支脚,且所述火盖支架顶部的所述锅支脚沿远离所述火盖的中心的方向延伸预定距离;和/或,所述火盖环的顶部设有多个锅支脚。
18、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火盖环的顶部设置锅支脚,避免了锅具与火盖环直接接触导致锅具对火盖环造成损坏,且锅支脚的设置使火盖更适于放置锅具。此外,火盖支架连接于混气室的外周壁的顶部,使火盖支架相对固定,在火盖支架上设置锅支脚,当在火盖上放置平底锅或凹底锅时,锅具可仅使火盖支架受力,此时已经可以确保锅具搁置的稳定,无需火盖环受力下压;而火盖支架顶部的锅支脚沿远离火盖的中心的方向延伸预定距离,尽可能扩大锅支脚在火盖径向上形成的支撑面的长度,使火盖在放置直径较大的(平底)锅具时仍能提供稳定的支撑。
19、较佳地,所述锅支脚的顶部均设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在竖直向下和指向所述火盖的中心的方向上倾斜。
20、在本方案中,当火盖上放置圆底锅时,由于火盖环层层下移,径向内侧的火盖环位于径向外侧的火盖环的下方,使火盖在竖直面内形成倾斜的“支撑面”,但是火盖环毕竟存在棱角,直接由火盖环形成的“支撑面”基本是点接触或线接触,与锅具的摩擦力较小,防滑效果欠佳;通过在锅支脚的顶部设置在竖直向下和指向火盖的中心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每一层火盖环的锅支脚的倾斜面将组成一个更加贴合锅具底部形状的、提高与锅具面接触的支撑面,以增强摩擦力,提高防滑性能,同时更好的匹配锅具形状。
21、一种灶具,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燃烧器。
22、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23、在本发明中,火盖中火盖环的顶部用于搁置锅具,使得火盖同时具有了锅支架的作用,锅具可以直接放置在火盖上,无需担心燃烧器火盖与锅支架的配合不适用于某些锅具。此外,由于火盖环的底部连接有弹性件,在火盖环的顶部放置锅具、尤其是尖底锅时,不同层的火盖环将有不同程度的下移情况,具体而言,径向内侧的火盖环先接触锅底,且向下位移的距离也较大,径向外侧的火盖环后接触锅底,向下位移的距离也较小,当锅具完全放置在火盖上时,层层火盖环将适应锅底的形状发生相应的下移,而火盖环底部连接的弹性件会向火盖环施加弹力,使火盖环的顶部贴合抵靠锅具,由此,火盖环位移变形所形成的支撑面能够自适应地拟合、适配锅具的形状,确保烹饪过程中锅具放置的稳定性,减少滑锅、翻锅情况的发生,提升用户体验。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4/20557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