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分离筛选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静电集尘装置、静电除尘系统以及静电集尘装置设计方法与流程  >  正文

静电集尘装置、静电除尘系统以及静电集尘装置设计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7-29 11:17:17

本技术涉及静电除尘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静电集尘装置、静电除尘系统以及静电集尘装置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1、现今的静电集尘装置通常包括多层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平行导电板,相邻两个平行导电板之间的间距越小,静电集尘装置的净化效率越高。现今的静电集尘装置通常包括塑料板微静电场集尘装置和金属板微静电场集尘装置两种形式。

2、然而,现今的塑料板微静电场集尘装置的平行导电板通常采用在塑胶基材表面涂布导电涂层的结构形式,这使得在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变化的情况下,基材极易发生变形、破损的现象,进而使得导电板发生变形、破损,造成短路打火,不仅使得静电集尘装置的净化效率锐减,而且塑料板微静电场集尘装置再使用一段时间后极易存在的安全隐患。

3、而现今的金属板静电场集尘装置的平行导电板通常采用金属薄板的结构形式,这使得受支撑金属薄板的支撑结构的加工精度和金属薄板的装配精度等因素影响,使得相邻两个平行导电板之间的间距难以保持一致,这使得金属板静电场集尘装置相邻两个平行导电板之间需要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例如,相邻两个平行导电板之间的间距需要达到5mm~10mm以上),以避免两个平行导电板之间因间距不一致导致局部产生啪啪放电的声音的现象发生。这极大影响了金属板静电场集尘装置的净化效率。

4、此外,现今金属板静电场集尘装置的平行导电板的宽度设计的比较大,以便于弥补金属板静电场集尘装置因相邻两个平行导电板之间需要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导致净化效率不足的问题,进而导致现今金属板静电场集尘装置通常比较“粗大笨”,制造成本高、占用空间、应用场景受限,难以替代海帕滤网等净化除尘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电集尘装置、静电除尘系统以及静电集尘装置设计方法,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塑料板微静电场集尘装置,其基材极易发生变形、破损的现象,进而使得导电板发生变形、破损,造成短路打火,不仅使得静电集尘装置的净化效率锐减,而且塑料板微静电场集尘装置再使用一段时间后极易存在的安全隐患;金属板静电场集尘装置受支撑金属薄板的支撑结构的加工精度和金属薄板的装配精度等因素影响,使得相邻两个平行导电板之间的间距难以保持一致,为了避免因间距不一致导致局部产生啪啪放电的声音的现象发生,金属板静电场集尘装置相邻两个平行导电板之间需要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这极大影响了金属板静电场集尘装置的净化效率;若想弥补金属板静电场集尘装置因相邻两个平行导电板之间需要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导致净化效率不足的问题,需要增大平行导电板的宽度,导致现今金属板静电场集尘装置通常比较“粗大笨”,制造成本高、占用空间、应用场景受限,难以替代海帕滤网等净化除尘产品的技术问题。

2、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静电集尘装置,包括集尘主体,所述集尘主体包括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支柱部和定位组件;

3、所述支柱部包括用于与第一极性连接的第一支柱和用于与第二极性连接的第二支柱;

4、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两者平行且沿第一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均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且所述第一支柱与所述第一金属板电连接,所述第二支柱与所述第二金属板电连接;

5、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柱的外侧,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金属板经由所述第一定位部支撑,所述第二定位部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柱的外侧,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金属板经由所述第二定位部支撑。

6、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之间的距离为1.5mm~2.7mm;

7、和/或,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均为55mm,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8、优选地,还包括翅板,所述翅板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翅板的避让孔和连接孔;

9、所述支柱部能够分别贯穿所述避让孔和所述连接孔,所述定位组件能够贯穿所述避让孔;

10、所述避让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定位组件的外径;

11、所述连接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定位组件的外径,且大于等于所述支柱部的外径。

12、优选地,定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之间的距离为w;

13、所述避让孔的孔径与所述定位组件的外径两者之差大于或者等于w+2mm。

14、优选地,所述翅板上的连接孔和避让孔两者的至少部分呈阵列分布,且在所述阵列中,任一行孔和任一列孔均以所述避让孔和所述连接孔交替的方式设置。

15、优选地,所述翅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16、所述阵列的任意行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阵列的行数为偶数,且所述阵列的各行在第三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17、所述阵列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中线与所述翅板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中线重合。

18、优选地,定义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且在所述阵列中,相邻两行之间的孔距为d,所述翅板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尺寸为d,所述阵列包含的连接孔和避让孔的数量的总和为n;

19、其中,

20、优选地,定义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且在所述阵列内,相邻两列之间的孔距为m;

21、在所述翅板的相邻两列之间的中点处,沿所述第一方向施加2牛顿的压力,此时所述翅板的中点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变形量为s;

22、改变m值反复测试以获取s值,直至s=0.5w时,获取在此状态下,相邻两列之间的孔距为m0;

23、使得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且在所述阵列内,相邻两列之间的实际孔距m实≤m0。

24、优选地,所述翅板设置有安置区域,所述安置区域内的连接孔和避让孔呈所述阵列分布;

25、所述翅板在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加密区域,所述翅板的除所述加密区域之外的部分为所述安置区域,所述加密区域设置有至少一列沿第三方向交替设置的连接孔和避让孔;

26、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在所述加密区域内相邻两行的孔距等于在所述安置区域内相邻两行的孔距的一半。

27、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两者均为所述翅板,且所述第二金属板为所述第一金属板翻转(1+2n)×180°的结构,其中n为整数。

28、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为第一定位套,所述第二定位部为第二定位套;

29、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调整部,所述调整部能够套设于所述支柱部的外侧,以用于调整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之间的间距。

30、优选地,所述调整部包括:

31、粗调块,能够设置于所述集尘主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以补偿所述定位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累计公差;

32、调节垫,能够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一定位套之间或者所述第二金属板和所述第二定位套之间;

33、所述粗调块和所述调节垫均具有多个尺寸规格;

34、所述粗调块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1mm、2mm、3mm、4mm或者5mm;

35、所述调节垫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0.1mm、0.2mm、0.3mm、0.4mm或者0.5mm。

36、优选地,还包括防护框架和控制部,所述防护框架框设于所述集尘主体的外侧,所述防护框架设置有嵌设槽,所述控制部设置于所述嵌设槽内,且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分别与所述控制部电连接。

37、优选地,所述防护框架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集尘主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的盖体;

38、所述支柱部的两端分别插设于两个所述盖体。

39、优选地,所述支柱部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设置有限位部,以限定穿设于所述支柱部的所述第一金属板、所述第二金属板和所述定位组件的位置;

40、设置于同一所述支柱部的两个限位部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支柱部活动连接,以调整穿设于所述支柱部的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定位组件之间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与所述定位组件之间的压紧程度。

41、优选地,还包括绝缘端子,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两者中的第一者经由所述绝缘端子插入所述盖体,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两者中的第二者直接插设于所述盖体;

42、和/或,所述嵌设槽设置于两个所述盖体中的至少一者;

43、和/或,所述控制部经由灌胶密封工艺处理;

44、和/或,所述控制部包括直流正极输出端和直流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两者中的第一者与所述直流正极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两者中的第二者与所述直流负极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直流正极输出端和所述直流负极输出端两者之间的电压为12v~24v。

45、优选地,所述绝缘端子经由灌胶密封工艺处理;

46、和/或,

47、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两者中距所述绝缘端子所在的盖体最近的一者到所述绝缘端子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之间的距离。

48、优选地,所述盖体设置有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凸筋,所述凸筋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柱部之间;

49、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两者中距所述凸筋所在的盖体最近的一者到所述凸筋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0.8v,其中,v为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之间的面风速。

50、优选地,所述防护框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集尘主体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两侧的侧盖;

51、所述侧盖设置有防护空间,所述集尘主体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防护空间;

52、所述侧盖与所述集尘主体之间设置有防爬电间隙。

53、优选地,所述侧盖包括彼此连接的遮挡板和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遮挡板的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同一侧,且分别与所述遮挡板的在第三方向上的两端连接,以使侧板围设形成所述防护空间,所述第三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54、和/或,所述侧盖经由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盖体连接。

55、优选地,定义所述连接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为c,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遮挡板到所述集尘主体的最小距离为z,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之间的面风速为v,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之间的距离为w;

56、其中,c≥z+1.5v,且z≥1.5w。

57、优选地,在相邻的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之间,除所述支柱部和所述定位组件外的其他部分为镂空结构。

58、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静电除尘系统,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静电集尘装置,因而,具有该静电集尘装置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59、优选地,还包括静电放电装置,所述静电放电装置与所述静电集尘装置两者分立设置。

60、优选地,所述静电放电装置为针尖放电装置、碳刷放电装置或者极丝放电装置。

61、根据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静电集尘装置设计方法,用于设计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静电集尘装置,因而,具有该静电集尘装置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62、具体地,其步骤包括:

63、确定所述静电集尘装置的翅板的尺寸,确定所述翅板的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的尺寸;

64、确定所述翅板的安置区域内孔的位置,使得所述安置区域内的孔按照阵列分布,从而所述安置区域内的任一行和任一列均以第一孔和第二孔交替的方式设置,依据所述翅板的尺寸确认安置区域内的孔的行数和列数,并确认各行孔距和各列孔距;

65、设计集尘主体的结构,将所述翅板划分为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使得且所述第二金属板为所述第一金属板翻转(1+2n)×180°的结构,其中n为整数,使得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平行且沿第一方向交替设置,使得支柱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经由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贯穿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且使得定位组件套设于所述支柱部的外侧,以通过定位组件支撑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金属板或者支撑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金属板,以组成所述集尘主体;

66、确定所述静电集尘装置的支柱部、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孔的孔径和所述第二孔的孔径的尺寸,确定所述支柱部和所述定位组件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使得所述第一孔的孔径大于定位组件的外径,所述第二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定位组件的外径,且大于等于支柱部的外径;

67、设计防护框架结构,按照集尘主体的尺寸设计能够框设于所述集尘主体外侧的防护框架的结构和尺寸。

68、优选地,所述阵列的各行孔距所述阵列的各列孔距m实≤m0;

69、其中,d为所述翅板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尺寸,n为所述阵列包含的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的数量的总和,m0为在所述翅板的相邻两列之间的中点处沿第一方向施加2牛顿的压力的情况下,所述翅板的中点处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变形量为s=0.5w时,在安置区域内,相邻两列之间的孔距。

70、优选地,在所述确定所述翅板的安置区域内孔的位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设计加密区域,在所述翅板的第二方向上的两端设计至少一列沿第三方向交替设置的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使得所述加密区域内的各行孔距为所述安置区域内的各行孔距的一半。

7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72、本技术提供的静电集尘装置,通过在第一支柱外侧套设第一定位套、第二支柱外侧套设第二定位套,进而使得相邻两个第一金属板能够经由第一定位套支撑,相邻两个第二金属板能够经由第二定位套支撑,如此,一方面,使用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作为两种不同极性的导电板,有效避免了塑料板微静电场集尘装置基材极易发生变形、破损的现象,并且通过第一支柱贯穿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和第一定位套,实现相对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平面,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和第一定位套三者的位置固定,(以及通过第二支柱贯穿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和第二定位套,实现相对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平面,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和第二定位套三者的位置固定);另一方面,通过第一定位套支撑相邻两个第一金属板(以及第二定位套支撑相邻两个第二金属板)的形式,将静电集尘装置的各层导电板的支撑结构化整为零,有效降低了支撑结构的加工难度,提高了支撑结构的加工精度,进而保证了静电集尘装置相邻两个导电板之间的间距的均匀性,节省了相邻两个导电板之间需要设置安全距离的空间,使得静电集尘装置的相邻两个导电板之间的间距大幅减小,有效提高了静电集尘装置的净化效率,突破了静电集尘装置牺牲导电板的宽度尺寸以保证净化效率的困境,有效压缩了金属板静电场集尘装置的体积,提高金属板静电场集尘装置的适配性。

7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5/13552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