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29 14:17:16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属于制冷。
背景技术:
1、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目前空调制冷设备作为空调供暖系统的冷热源设备在工业、农业和民用领域获得了大规模的应用,但由于技术的局限,一直以来由压缩机构、四通换向机构、热源侧换热器、用户侧换热器和节流机构所组成的冬夏季两用空调制冷设备,在用于制冷时,利用用户侧换热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冷却或生产冷冻水,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通过热源侧换热器排入环境(如:室外空气、地表水、地下水或土壤等);用于制热时,利用热源侧换热器从环境处吸取热量,再通过用户侧换热器生产热水或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众所周知,上述空调制冷设备在工作时,只能满足夏季制冷或冬季加热的单一需求,无法在运行过程中,满足用户的夏季制冷、冬季供暖和全年热水需求。
2、本实用新型申请人于2014年12月10日获得的授权、专利号为201110355046.1的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多功能空调制冷设备,克服了常规空调制冷设备的缺陷,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制冷量和制热量之间的无级调节;满足用户的夏季制冷、冬季供暖和全年热水需求,其系统组成如图3所示;在图3所示系统中,
3、工作时,第二换热器6是用户侧换热器,夏天作为蒸发器,为用户制冷,冬天作为冷凝器,为用户供暖;第一换热器3是热源侧换热器,既可以作为冷凝器,向环境中散发制冷所产生的冷凝热,也可以作为蒸发器,从环境中吸收热量,为用户供暖或生产热水;第三换热器8是热水加热器,全年为用户生产热水。
4、在运行过程中,图3所示空调制冷设备可以实现以下功能:单独制冷功能、制冷兼全热回收生产热水功能、制冷兼部份热回收生产热水功能、按用户需要同时制冷和生产热水功能、单独生产热水功能、单独供暖功能、同时供暖和生产热水功能、冬季除霜功能等。
5、在实际应用时,为了使空调制冷设备工作更稳定,更有利于调节该空调制冷设备输出的制冷量和制热量,图3所示空调制冷设备通过在系统中增加高温水箱20、循环水泵9、蓄能水箱30、蓄能水泵10,可以构成如图4所示空调制冷设备。在工作过程中,高温水箱20全年用于蓄存第三换热器8所生产的热水,供给中央空调系统用于空气处理过程,或者通过在高温水箱20中增加一个水-水式换热盘管,通过该水-水式换热盘管加热自来水,即:生产生活热水;而蓄能水箱30在夏季用于蓄存第二换热器6所生产的冷冻水,在冬季用于蓄存第二换热器6所生产的热水。
6、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图3和图4所示空调制冷设备所存在的缺陷是:在单独生产热水功能下,利用第三换热器8生产热水时,第二换热器6不工作,处于闲置状态;此时,第一节流机构5正常工作,用于制冷剂节流,第二节流机构4关闭,第三节流机构7全开;第一换热器3变成蒸发器,用于从室外空气中吸取热量,供第三换热器8生产热水;同时,由于第二换热器6不工作,与其相配的蓄能水泵10也要关闭,因此当空调制冷设备在各功能之间切换时,会造成蓄能水泵10的频繁启停。
7、在单独供暖功能下也存在类似问题,在该功能下工作时,利用第二换热器6生产热水时,第三换热器8不工作,处于闲置状态;此时,第一节流机构5正常工作,用于制冷剂节流,第二节流机构4全开,第三节流机构7关闭;第一换热器3变成蒸发器,用于从室外空气中吸取热量,供第二换热器6生产热水,同时,由于第三换热器8不工作,与其相配的循环水泵9也要关闭,因此当空调制冷设备在各功能之间切换时,会造成循环水泵9的频繁启停。
8、另外,在图3和图4所示空调制冷设备中使用了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4、第三节流机构7共计三个节流机构,不但增加了设备造价,而且也使空调制冷设备在各功能之间切换时,控制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充分利用制冷剂-水换热器的换热能力,避免制冷剂-水换热器闲置;减少和避免水泵的频繁启停;在使用定频水泵时,也能保证各运行工况下通过每组制冷剂-水换热器的水流量稳定,且节流机构数量少的空调制冷设备。
2、为了克服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3、1、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1)、第一四通阀(70)、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6)、第三换热器(8)、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4)、第三节流机构(7)、第一单向阀(21)和第二单向阀(22);
4、所述第一四通阀的高压节点(71)通过第六十管道(60)与压缩机构(1)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的高压节点(81)通过第五十九管道(59)与第六十管道(60)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五管道(65)与所述第二四通阀的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第二换向节点(74)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64)、第二换热器(6)、第二节流机构(4)、第五十七管道(57)、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第四换向节点(84)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第三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六十六管道(66)、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第三换热器(8)制冷剂侧入口端、第三换热器(8)制冷剂侧出口端、第三节流机构(7)、第五十二管道(52)与第五十七管道(57)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第一换向节点(72)依次通过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与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和第三换热器(8)制冷剂侧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压缩机构(1)入口端通过第六十三管道(63)与第六十五管道(65)相连;
5、其特征是:所述空调制冷设备还包括高温水箱(20)、蓄能水箱(30)、低温循环管(40)、高温循环管(50)、第一流向控制阀(23)、第二流向控制阀(24)和第三流向控制阀(27);
6、所述第三换热器(8)水侧出口端依次通过第二流向控制阀(24)入口端、第二流向控制阀(24)出口端与高温水箱(20)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水侧入口端与高温水箱(20)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6)水侧出口端依次通过第三流向控制阀(27)入口端、第三流向控制阀(27)出口端与蓄能水箱(30)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6)水侧入口端与蓄能水箱(30)出口端相连;所述低温循环管(40)低温端与第二换热器(6)水侧入口端和蓄能水箱(30)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低温循环管(40)高温端与第三换热器(8)水侧入口端和高温水箱(20)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高温循环管(50)低温端与第二换热器(6)水侧出口端和第三流向控制阀(27)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高温循环管(50)高温端与第三换热器(8)水侧出口端和第二流向控制阀(24)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一流向控制阀(23)设置于低温循环管(40)或高温循环管(50)上。
7、2、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1)、第一四通阀(70)、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6)、第三换热器(8)、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4)、第三节流机构(7)、第一单向阀(21)和第二单向阀(22);
8、所述第一四通阀的高压节点(71)通过第六十管道(60)与压缩机构(1)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的高压节点(81)通过第五十九管道(59)与第六十管道(60)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五管道(65)与所述第二四通阀的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第二换向节点(74)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64)、第二换热器(6)、第二节流机构(4)、第五十七管道(57)、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第四换向节点(84)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第三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六十六管道(66)、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第三换热器(8)制冷剂侧入口端、第三换热器(8)制冷剂侧出口端、第三节流机构(7)、第五十二管道(52)与第五十七管道(57)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第一换向节点(72)依次通过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与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和第三换热器(8)制冷剂侧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压缩机构(1)入口端通过第六十三管道(63)与第六十五管道(65)相连;
9、其特征是:所述空调制冷设备还包括高温水箱(20)、蓄能水箱(30)、低温循环管(40)、高温循环管(50)、第一流向控制阀(23)、第二流向控制阀(24)和第三流向控制阀(27);
10、所述第三换热器(8)水侧出口端依次通过第二流向控制阀(24)入口端、第二流向控制阀(24)出口端与高温水箱(20)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水侧入口端与高温水箱(20)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6)水侧出口端与蓄能水箱(30)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6)水侧入口端依次通过第三流向控制阀(27)出口端、第三流向控制阀(27)入口端与蓄能水箱(30)出口端相连;所述低温循环管(40)低温端与第二换热器(6)水侧入口端和第三流向控制阀(27)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低温循环管(40)高温端与第三换热器(8)水侧入口端和高温水箱(20)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高温循环管(50)低温端与第二换热器(6)水侧出口端和蓄能水箱(30)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高温循环管(50)高温端与第三换热器(8)水侧出口端和第二流向控制阀(24)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一流向控制阀(23)设置于低温循环管(40)或高温循环管(50)上。
11、3、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1)、第一四通阀(70)、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6)、第三换热器(8)、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4)、第三节流机构(7)、第一单向阀(21)和第二单向阀(22);
12、所述第一四通阀的高压节点(71)通过第六十管道(60)与压缩机构(1)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的高压节点(81)通过第五十九管道(59)与第六十管道(60)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五管道(65)与所述第二四通阀的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第二换向节点(74)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64)、第二换热器(6)、第二节流机构(4)、第五十七管道(57)、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第四换向节点(84)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第三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六十六管道(66)、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第三换热器(8)制冷剂侧入口端、第三换热器(8)制冷剂侧出口端、第三节流机构(7)、第五十二管道(52)与第五十七管道(57)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第一换向节点(72)依次通过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与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和第三换热器(8)制冷剂侧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压缩机构(1)入口端通过第六十三管道(63)与第六十五管道(65)相连;
13、其特征是:所述空调制冷设备还包括高温水箱(20)、蓄能水箱(30)、低温循环管(40)、高温循环管(50)、第一流向控制阀(23)、第二流向控制阀(24)和第三流向控制阀(27);
14、所述第三换热器(8)水侧出口端与高温水箱(20)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水侧入口端依次通过第二流向控制阀(24)出口端、第二流向控制阀(24)入口端与高温水箱(20)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6)水侧出口端依次通过第三流向控制阀(27)入口端、第三流向控制阀(27)出口端与蓄能水箱(30)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6)水侧入口端与蓄能水箱(30)出口端相连;所述低温循环管(40)低温端与第二换热器(6)水侧入口端和蓄能水箱(30)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低温循环管(40)高温端与第三换热器(8)水侧入口端和第二流向控制阀(24)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高温循环管(50)低温端与第二换热器(6)水侧出口端和第三流向控制阀(27)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高温循环管(50)高温端与第三换热器(8)水侧出口端和高温水箱(20)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一流向控制阀(23)设置于低温循环管(40)或高温循环管(50)上。
15、4、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1)、第一四通阀(70)、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6)、第三换热器(8)、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4)、第三节流机构(7)、第一单向阀(21)和第二单向阀(22);
16、所述第一四通阀的高压节点(71)通过第六十管道(60)与压缩机构(1)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的高压节点(81)通过第五十九管道(59)与第六十管道(60)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五管道(65)与所述第二四通阀的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第二换向节点(74)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64)、第二换热器(6)、第二节流机构(4)、第五十七管道(57)、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第四换向节点(84)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第三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六十六管道(66)、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第三换热器(8)制冷剂侧入口端、第三换热器(8)制冷剂侧出口端、第三节流机构(7)、第五十二管道(52)与第五十七管道(57)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第一换向节点(72)依次通过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与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和第三换热器(8)制冷剂侧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压缩机构(1)入口端通过第六十三管道(63)与第六十五管道(65)相连;
17、其特征是:所述空调制冷设备还包括高温水箱(20)、蓄能水箱(30)、低温循环管(40)、高温循环管(50)、第一流向控制阀(23)、第二流向控制阀(24)和第三流向控制阀(27);
18、所述第三换热器(8)水侧出口端与高温水箱(20)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水侧入口端依次通过第二流向控制阀(24)出口端、第二流向控制阀(24)入口端与高温水箱(20)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6)水侧出口端与蓄能水箱(30)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6)水侧入口端依次通过第三流向控制阀(27)出口端、第三流向控制阀(27)入口端与蓄能水箱(30)出口端相连;所述低温循环管(40)低温端与第二换热器(6)水侧入口端和第三流向控制阀(27)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低温循环管(40)高温端与第三换热器(8)水侧入口端和第二流向控制阀(24)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高温循环管(50)低温端与第二换热器(6)水侧出口端和蓄能水箱(30)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高温循环管(50)高温端与第三换热器(8)水侧出口端和高温水箱(20)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一流向控制阀(23)设置于低温循环管(40)或高温循环管(50)上。
19、5、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1)、第一四通阀(70)、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6)、第三换热器(8)、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4)、第三节流机构(7)、第一单向阀(21)和第二单向阀(22);
20、所述第一四通阀的高压节点(71)通过第六十管道(60)与压缩机构(1)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的高压节点(81)通过第五十九管道(59)与第六十管道(60)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五管道(65)与所述第二四通阀的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第二换向节点(74)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64)、第二换热器(6)、第二节流机构(4)、第五十七管道(57)、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第四换向节点(84)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第三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六十六管道(66)、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第三换热器(8)制冷剂侧入口端、第三换热器(8)制冷剂侧出口端、第三节流机构(7)、第五十二管道(52)与第五十七管道(57)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第一换向节点(72)依次通过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与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和第三换热器(8)制冷剂侧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压缩机构(1)入口端通过第六十三管道(63)与第六十五管道(65)相连;
21、其特征是:所述空调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三单向阀(13)、第四单向阀(14)、第一常开电磁阀(28)、高温水箱(20)、蓄能水箱(30)、低温循环管(40)、高温循环管(50)、第一流向控制阀(23)、第二流向控制阀(24)和第三流向控制阀(27);
22、所述第一常开电磁阀(28)入口端与第三换热器(8)制冷剂侧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一常开电磁阀(28)出口端通过第三节流机构(7)与第五十二管道(52)相连;所述第三单向阀(13)入口端与第一换热器(3)和第一节流机构(5)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三单向阀(13)出口端与第一常开电磁阀(28)出口端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四单向阀(14)入口端与第二换热器(6)和第二节流机构(4)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四单向阀(14)出口端与第一常开电磁阀(28)出口端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相连;
23、所述第三换热器(8)水侧出口端依次通过第二流向控制阀(24)入口端、第二流向控制阀(24)出口端与高温水箱(20)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水侧入口端与高温水箱(20)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6)水侧出口端依次通过第三流向控制阀(27)入口端、第三流向控制阀(27)出口端与蓄能水箱(30)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6)水侧入口端与蓄能水箱(30)出口端相连;所述低温循环管(40)低温端与第二换热器(6)水侧入口端和蓄能水箱(30)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低温循环管(40)高温端与第三换热器(8)水侧入口端和高温水箱(20)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高温循环管(50)低温端与第二换热器(6)水侧出口端和第三流向控制阀(27)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高温循环管(50)高温端与第三换热器(8)水侧出口端和第二流向控制阀(24)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一流向控制阀(23)设置于低温循环管(40)或高温循环管(50)上。
24、6、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1)、第一四通阀(70)、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6)、第三换热器(8)、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4)、第三节流机构(7)、第一单向阀(21)和第二单向阀(22);
25、所述第一四通阀的高压节点(71)通过第六十管道(60)与压缩机构(1)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的高压节点(81)通过第五十九管道(59)与第六十管道(60)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五管道(65)与所述第二四通阀的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第二换向节点(74)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64)、第二换热器(6)、第二节流机构(4)、第五十七管道(57)、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第四换向节点(84)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第三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六十六管道(66)、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第三换热器(8)制冷剂侧入口端、第三换热器(8)制冷剂侧出口端、第三节流机构(7)、第五十二管道(52)与第五十七管道(57)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第一换向节点(72)依次通过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与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和第三换热器(8)制冷剂侧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压缩机构(1)入口端通过第六十三管道(63)与第六十五管道(65)相连;
26、其特征是:所述空调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三单向阀(13)、第四单向阀(14)、第一常开电磁阀(28)、高温水箱(20)、蓄能水箱(30)、低温循环管(40)、高温循环管(50)、第一流向控制阀(23)、第二流向控制阀(24)和第三流向控制阀(27);
27、所述第一常开电磁阀(28)入口端与第三换热器(8)制冷剂侧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一常开电磁阀(28)出口端通过第三节流机构(7)与第五十二管道(52)相连;所述第三单向阀(13)入口端与第一换热器(3)和第一节流机构(5)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三单向阀(13)出口端与第一常开电磁阀(28)出口端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四单向阀(14)入口端与第二换热器(6)和第二节流机构(4)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四单向阀(14)出口端与第一常开电磁阀(28)出口端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相连;
28、所述第三换热器(8)水侧出口端依次通过第二流向控制阀(24)入口端、第二流向控制阀(24)出口端与高温水箱(20)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水侧入口端与高温水箱(20)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6)水侧出口端与蓄能水箱(30)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6)水侧入口端依次通过第三流向控制阀(27)出口端、第三流向控制阀(27)入口端与蓄能水箱(30)出口端相连;所述低温循环管(40)低温端与第二换热器(6)水侧入口端和第三流向控制阀(27)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低温循环管(40)高温端与第三换热器(8)水侧入口端和高温水箱(20)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高温循环管(50)低温端与第二换热器(6)水侧出口端和蓄能水箱(30)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高温循环管(50)高温端与第三换热器(8)水侧出口端和第二流向控制阀(24)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一流向控制阀(23)设置于低温循环管(40)或高温循环管(50)上。
29、7、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1)、第一四通阀(70)、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6)、第三换热器(8)、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4)、第三节流机构(7)、第一单向阀(21)和第二单向阀(22);
30、所述第一四通阀的高压节点(71)通过第六十管道(60)与压缩机构(1)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的高压节点(81)通过第五十九管道(59)与第六十管道(60)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五管道(65)与所述第二四通阀的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第二换向节点(74)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64)、第二换热器(6)、第二节流机构(4)、第五十七管道(57)、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第四换向节点(84)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第三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六十六管道(66)、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第三换热器(8)制冷剂侧入口端、第三换热器(8)制冷剂侧出口端、第三节流机构(7)、第五十二管道(52)与第五十七管道(57)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第一换向节点(72)依次通过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与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和第三换热器(8)制冷剂侧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压缩机构(1)入口端通过第六十三管道(63)与第六十五管道(65)相连;
31、其特征是:所述空调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三单向阀(13)、第四单向阀(14)、第一常开电磁阀(28)、高温水箱(20)、蓄能水箱(30)、低温循环管(40)、高温循环管(50)、第一流向控制阀(23)、第二流向控制阀(24)和第三流向控制阀(27);
32、所述第一常开电磁阀(28)入口端与第三换热器(8)制冷剂侧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一常开电磁阀(28)出口端通过第三节流机构(7)与第五十二管道(52)相连;所述第三单向阀(13)入口端与第一换热器(3)和第一节流机构(5)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三单向阀(13)出口端与第一常开电磁阀(28)出口端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四单向阀(14)入口端与第二换热器(6)和第二节流机构(4)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四单向阀(14)出口端与第一常开电磁阀(28)出口端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相连;
33、所述第三换热器(8)水侧出口端与高温水箱(20)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水侧入口端依次通过第二流向控制阀(24)出口端、第二流向控制阀(24)入口端与高温水箱(20)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6)水侧出口端依次通过第三流向控制阀(27)入口端、第三流向控制阀(27)出口端与蓄能水箱(30)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6)水侧入口端与蓄能水箱(30)出口端相连;所述低温循环管(40)低温端与第二换热器(6)水侧入口端和蓄能水箱(30)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低温循环管(40)高温端与第三换热器(8)水侧入口端和第二流向控制阀(24)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高温循环管(50)低温端与第二换热器(6)水侧出口端和第三流向控制阀(27)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高温循环管(50)高温端与第三换热器(8)水侧出口端和高温水箱(20)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一流向控制阀(23)设置于低温循环管(40)或高温循环管(50)上。
34、8、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构(1)、第一四通阀(70)、第二四通阀(80)、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6)、第三换热器(8)、第一节流机构(5)、第二节流机构(4)、第三节流机构(7)、第一单向阀(21)和第二单向阀(22);
35、所述第一四通阀的高压节点(71)通过第六十管道(60)与压缩机构(1)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的高压节点(81)通过第五十九管道(59)与第六十管道(60)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的低压节点(73)通过第六十五管道(65)与所述第二四通阀的低压节点(83)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第二换向节点(74)依次通过第六十四管道(64)、第二换热器(6)、第二节流机构(4)、第五十七管道(57)、第一节流机构(5)、第一换热器(3)、第六十七管道(67)与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第四换向节点(84)相连;所述第二四通阀(80)的第三换向节点(82)依次通过第六十六管道(66)、第二单向阀(22)入口端、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第三换热器(8)制冷剂侧入口端、第三换热器(8)制冷剂侧出口端、第三节流机构(7)、第五十二管道(52)与第五十七管道(57)相连,所述第一四通阀(70)的第一换向节点(72)依次通过第六十一管道(61)、第一单向阀(21)入口端、第一单向阀(21)出口端,与第二单向阀(22)出口端和第三换热器(8)制冷剂侧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压缩机构(1)入口端通过第六十三管道(63)与第六十五管道(65)相连;
36、其特征是:所述空调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三单向阀(13)、第四单向阀(14)、第一常开电磁阀(28)、高温水箱(20)、蓄能水箱(30)、低温循环管(40)、高温循环管(50)、第一流向控制阀(23)、第二流向控制阀(24)和第三流向控制阀(27);
37、所述第一常开电磁阀(28)入口端与第三换热器(8)制冷剂侧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一常开电磁阀(28)出口端通过第三节流机构(7)与第五十二管道(52)相连;所述第三单向阀(13)入口端与第一换热器(3)和第一节流机构(5)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三单向阀(13)出口端与第一常开电磁阀(28)出口端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四单向阀(14)入口端与第二换热器(6)和第二节流机构(4)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四单向阀(14)出口端与第一常开电磁阀(28)出口端和第三节流机构(7)之间的管道相连;
38、所述第三换热器(8)水侧出口端与高温水箱(20)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8)水侧入口端依次通过第二流向控制阀(24)出口端、第二流向控制阀(24)入口端与高温水箱(20)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6)水侧出口端与蓄能水箱(30)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二换热器(6)水侧入口端依次通过第三流向控制阀(27)出口端、第三流向控制阀(27)入口端与蓄能水箱(30)出口端相连;所述低温循环管(40)低温端与第二换热器(6)水侧入口端和第三流向控制阀(27)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低温循环管(40)高温端与第三换热器(8)水侧入口端和第二流向控制阀(24)出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高温循环管(50)低温端与第二换热器(6)水侧出口端和蓄能水箱(30)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高温循环管(50)高温端与第三换热器(8)水侧出口端和高温水箱(20)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一流向控制阀(23)设置于低温循环管(40)或高温循环管(50)上。
39、上述八个技术方案有以下两个进一步改进方案:
40、改进方案一:所述的空调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一循环水泵(9)设置于第三换热器(8)水侧入口端与低温循环管(40)高温端之间的管道上;所述循环水泵(9)出口端与第三换热器(8)水侧入口端相连,所述循环水泵(9)入口端与低温循环管(40)高温端相连;一蓄能水泵(10)设置于第二换热器(6)水侧入口端与低温循环管(40)低温端之间的管道上,或第二换热器(6)水侧出口端与高温循环管(50)低温端之间的管道上。
41、改进方案二:所述的空调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一循环水泵(9)设置于第三换热器(8)水侧出口端与高温循环管(50)高温端之间的管道上;所述循环水泵(9)入口端与第三换热器(8)水侧出口端相连,所述循环水泵(9)出口端与高温循环管(50)高温端相连;一蓄能水泵(10)设置于第二换热器(6)水侧入口端与低温循环管(40)低温端之间的管道上,或第二换热器(6)水侧出口端与高温循环管(50)低温端之间的管道上。
4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43、1.能避免空调制冷设备的制冷剂-水换热器闲置;
44、2.能减少节流机构的数量;
45、3.能减少和避免水泵的频繁启停;在使用定频水泵时,也能保证各运行工况下通过每组制冷剂-水换热器的水流量稳定;
46、4.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有同时供冷和供热需求的场所,尤其适用于有制冷、供暖及全年生活热水需求的场所。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5/14844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