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电镀装置及太阳能电池片电镀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7-27 12:08:21
本申请属于光伏发电,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电镀装置及太阳能电池片电镀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电镀技术作为新型的太阳电池片的栅线电极制备方法,越来越广泛的被研究。电镀作为一种较为有前景的栅线电极制备方法,不但可以大幅降低太阳电池生产工艺中的成本,而且电镀技术制备的栅线电极相对于传统丝网印刷制备的栅线电极具有更高的高宽比,以及更好的电导率,电池的内部电阻较低,并且可以减少遮光损失,进而可以有效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2、在通过电镀工艺制备太阳能电池片的栅线电极时,电源的正极与电镀液中的阳极板电连接,电源的负极与导电阴极电连接,导电阴极与电池片表面接触,形成电镀回路。因而,实际应用中,在电池片表面沉积形成金属栅线镀层的过程中,金属阳离子也会沉积在导电阴极上,造成导电阴极的上镀,降低电池片栅线电极的电镀质量且降低导电阴极的使用寿命。
3、现有技术中,通常将导电阴极从电镀装置中取下进行退镀清理,以去除沉积上镀的镀层。然而,从电镀装置中拆装更换导电阴极会导致电镀工序的中断暂停,使得电镀效率降低、产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电镀装置及太阳能电池片电镀方法,以解决现有的电镀装置中,对导电阴极进行退镀清理时导致电镀工序的中断暂停,使得电镀效率降低、产能下降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电镀装置,包括:电镀槽、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的阳极板、至少一个导电阴极以及控制电路;
4、所述阳极板设置于所述电镀槽内;
5、所述导电阴极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用于与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的栅线馈电点电连接;
6、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阳极板以及所述导电阴极电连接;
7、在所述导电阴极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的栅线馈电点分离,且所述导电阴极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的情况下,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导电阴极处于高电位,控制所述阳极板处于低电位,所述导电阴极和所述阳极板之间形成第一退镀回路。
8、可选地,所述导电阴极包括第一导电单元和第二导电单元,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交替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的栅线馈电点电连接;
9、在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的栅线馈电点分离,且所述第一导电单元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的情况下,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处于高电位,控制所述阳极板处于低电位,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和所述阳极板之间形成第二退镀回路;
10、在所述第二导电单元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的栅线馈电点分离,且所述第二导电单元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的情况下,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二导电单元处于高电位,控制所述阳极板处于低电位,所述第二导电单元和所述阳极板之间形成第三退镀回路。
11、可选地,所述阳极板附设在所述电镀槽的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位置相互对应;
12、所述导电阴极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13、可选地,所述电镀槽包括:镀槽本体和盖板;
14、在所述镀槽本体和所述盖板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镀槽本体和所述盖板之间具有供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装卸的间隙;
15、在所述镀槽本体和所述盖板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镀槽本体和所述盖板扣合成所述电镀槽。
16、可选地,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盖板;
17、所述阳极板设置于所述盖板靠近所述镀槽本体的一侧;
18、所述导电阴极经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伸入所述电镀槽内部。
19、可选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模块和至少一个电源模块;
20、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导电阴极以及所述阳极板电连接。
21、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电镀方法,包括:
22、控制导电阴极处于第一位置,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导电阴极与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的栅线馈电点分离,且所述导电阴极至少部分位于阳极板的第一通孔内的位置;
23、调整控制电路处于第一状态,以使所述导电阴极处于高电位,所述阳极板处于低电位。
24、可选地,所述导电阴极包括第一导电单元和第二导电单元;
25、所述控制导电阴极处于第一位置,包括:
26、控制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处于第二位置,控制所述第二导电单元处于第三位置,其中,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的栅线馈电点分离,且所述第一导电单元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的位置,所述第三位置为所述第二导电单元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的栅线馈电点电连接的位置;
27、所述调整控制电路处于第一状态,包括:
28、调整所述控制电路,以使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处于高电位,所述阳极板处于低电位。
29、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30、间隔预设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处于第四位置,控制所述第二导电单元处于第五位置,其中,所述第四位置为为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的栅线馈电点电连接的位置,所述第五位置为所述第二导电单元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的栅线馈电点分离,且所述第二导电单元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的位置;
31、调整所述控制电路处于第二状态,以使所述第二导电单元处于高电位,所述阳极板处于低电位。
32、可选地,所述导电阴极包括第一导电单元和第二导电单元;
33、所述方法还包括:
34、控制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控制所述第二导电单元处于所述第五位置;其中,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的栅线馈电点分离,且所述第一导电单元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的位置;所述第五位置为所述第二导电单元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的栅线馈电点分离,且所述第二导电单元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的位置;
35、调整所述控制电路处于第三状态,以使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均处于高电位,所述阳极板处于低电位。
3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片电镀装置包括电镀槽、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的阳极板、至少一个导电阴极以及控制电路;导电阴极至少部分穿设于第一通孔,用于与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的栅线馈电点电连接,以形成电镀回路。控制电路分别与阳极板以及导电阴极电连接,在导电阴极与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的栅线馈电点分离,且导电阴极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通孔内的情况下,控制电路控制导电阴极处于高电位,控制阳极板处于低电位,导电阴极和阳极板之间形成第一退镀回路,从而实现了导电阴极的在线退镀,无需对导电阴极进行拆卸清理,有助于提升电镀工序的连续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能。并且,由于导电阴极位于阳极板的第一通孔内,能够提升导电阴极的退镀效率,同时也能减少对栅线镀层质量的影响。
技术特征:1.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镀槽、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的阳极板、至少一个导电阴极以及控制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阴极包括第一导电单元和第二导电单元,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和所述第二导电单元交替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的栅线馈电点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板附设在所述电镀槽的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位置相互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槽包括:镀槽本体和盖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盖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模块和至少一个电源模块;
7.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电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电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阴极包括第一导电单元和第二导电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电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电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阴极包括第一导电单元和第二导电单元;
技术总结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电镀装置及太阳能电池片电镀方法,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电镀装置包括电镀槽、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的阳极板、至少一个导电阴极以及控制电路;导电阴极至少部分穿设于第一通孔,用于与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的栅线馈电点电连接,以形成电镀回路。控制电路分别与阳极板以及导电阴极电连接,在导电阴极与太阳能电池片表面的栅线馈电点分离,且导电阴极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通孔内的情况下,控制电路控制导电阴极处于高电位,控制阳极板处于低电位,导电阴极和阳极板之间形成第一退镀回路,从而实现了导电阴极的在线退镀,无需对导电阴极进行拆卸清理,有助于提升电镀工序的连续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能。技术研发人员:李杰,李国洪,凡银生,程军,薛朝伟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18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6/12083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