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发动机及配件附件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带有多腔过滤的汽车碳罐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带有多腔过滤的汽车碳罐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27 13:11:19

本技术涉及碳罐,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多腔过滤的汽车碳罐。

背景技术:

1、汽油是一种易挥发的液体,因而汽车油箱中的汽油会存在挥发成蒸汽的情况,在汽车尾气排放过程中,汽油蒸汽会被排放至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2、碳罐用于实现对尾气排放过程中的气流进行吸附和脱附,一般设置在油箱与发动机之间,以便将要排至大气的气流中的汽油蒸汽吸附并贮存在碳罐中,并在发动机启动时将吸附的汽油脱附引入燃烧。碳罐作为汽车尾气排放系统中的过滤结构,能实现对尾气的过滤,降低尾气所造成的污染。

3、但是,目前相关技术中的碳罐,内部的碳粉腔较为单一,气流在碳罐内的流动行程较短,且流速较快,使得气流在经过碳粉腔的过滤后,排至大气的尾气中碳氢化合物的含量仍然较高,过滤效果不佳,不易于满足环保要求。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碳罐的过滤效果不佳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碳罐的过滤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多腔过滤的汽车碳罐。

2、本技术提供的带有多腔过滤的汽车碳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带有多腔过滤的汽车碳罐,包括壳体、吸附管路和通气管路,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腔体,沿第一方向上下延伸,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吸附管路,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第一过滤件、第二过滤件、第三过滤件、第一流通件和复位组件,所述第一流通件连接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所述第一过滤件与所述第二过滤件均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所述第一过滤件和所述第二过滤件分设于所述第一流通件的上下两侧,使所述第一过滤件与所述第二过滤件滑动后与所述第一流通件抵接,所述第一腔体侧壁设有导流槽,所述第一过滤件与所述导流槽的第一端配合,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的连通面积,所述导流槽的第二端设于所述第二过滤件与所述第一腔体的端面之间,使气流穿过所述第一过滤件和/或所述第二过滤件由所述第一流通件排出,所述复位组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一过滤件,所述复位组件用于使所述第一过滤件复位至使所述第一端封闭,所述第三过滤件设于所述第一腔体的侧壁;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通过所述第一流通件连通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的内部空置;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分别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通气管路,所述第三腔体内设有第四过滤件。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流由吸附管路进入第一腔体内,使第一腔体内的第一过滤件对气流进行过滤,将气流中的汽油蒸汽吸附在第一过滤件上,以能减少气流排出碳罐成为尾气时的碳氢化合物含量,使排放的尾气符合环保要求;由于第一过滤件在第一腔体内能沿第一方向滑动,从而能够通过气流的压力推动第一过滤件沿第一方向下移,调节第一过滤件上方的空间大小,对气流起到初步缓冲的作用,降低气流的流动速度,使气流与第一过滤件能充分接触,以便优化过滤效果,避免气流穿过速度过快,影响第一过滤件对气流中汽油蒸汽的吸附效果而造成尾气碳氢化合物含量过高的问题;第一腔体的周向侧壁设有第三过滤件,能增大过滤结构的表面积及体积,优化过滤效果;当进入第一腔体内的气流量足够或者压力较大时,第一过滤件的移动距离增大,从而能与导流槽的第一端配合,调节导流槽的第一端与第一腔体内部的连通面积,从而调节通过第一端流动至第二过滤件下方的气流量,使第二过滤件能与第一过滤件共同起到过滤作用,第一过滤件通过复位组件的设置,能在气流较小时沿第一方向上移,以阻止气流向导流槽流动,有助于使第二过滤件保持良好的吸附能力;通过将气流分流,使气流能分别通过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的过滤后,经由第一流通件流动至第二腔体内,通过内部空置的第二腔体为气流提供缓冲作用,进一步降低气流的流速,使流速进一步降低的气流进入第三腔体,通过第三腔体内的第四过滤件进一步实现过滤作用,通过多次过滤及降低流速的方式,优化对气流中汽油蒸汽的吸附作用,最终通过第三腔体上连接的通气管路输出至大气中,形成满足环保要求的尾气。

5、可选地,所述第一流通件包括第一流通部和第二流通部,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隔板,所述第一流通部与所述第二流通部分设于所述隔板的上下两侧,使经过所述第一过滤件的气流由所述第一流通部排出,使经过所述第二过滤件的气流由所述第二流通部排出。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将第一腔体内分隔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腔室,分别通过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进行过滤吸附,使第二过滤件仅在气流较大时实现对气流中汽油蒸汽的吸附过滤作用,根据气流大小选择性的使第二过滤件加入吸附过滤过程,有助于使第二过滤件保持良好的吸附效果。

7、可选地,所述复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隔板,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过滤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在第一过滤件上的气流减小时,使第一过滤板复位上移至靠近第一腔体的上端,此时导流槽的第一端与第一腔体之间断开,气流在第一腔体内仅通过第一过滤件和第三过滤件进行过滤吸附,使第二过滤件能保留吸附余量。

9、可选地,所述第二过滤件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二过滤件间隔设置,所述导流槽的第二端设有若干个,所述导流槽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过滤件对应设置。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第二过滤件有助于在气流的流量较大时,增加分流条数,以便优化对气流的过滤吸附效果,并且也有助于通过多个第二过滤件减缓气流的流动速度。

11、可选地,所述第一端设有滑板,所述滑板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端的端口,所述滑板上设有凸块,所述第一过滤件与所述凸块配合,带动所述滑板移动,调节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的连通面积。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板用于封闭第一端的端口,以通过滑板的滑动选择性地连通导流槽与第一腔体,滑板上的凸块用于与第一过滤件配合,使第一过滤件在下移过程中能抵接并推动凸块,从而带动滑板滑动,以使第一腔体与第一端之间的连通面积逐渐增大,从而能根据输入第一腔体内的总气流量调节分流到第二过滤件下侧的气流量,使气流在第一腔体内能得到较为充分的过滤吸附。

13、可选地,还包括第四腔体,所述第四腔体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四腔体内填充碳粉,所述第四腔体内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与气流自所述第一流通件流出的方向呈预设夹角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四腔体能在第一腔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气流进行过滤吸附,气流在进入第四腔体后,能在导向板的导向作用下延长流动路径,以能与第四腔体内的碳粉充分接触,优化过滤吸附效果。

15、可选地,所述第四腔体设有第二流通件和避让部,所述第二流通件和所述避让部均位于所述导向板远离所述第一流通件的一侧,所述第二流通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腔体,所述第二流通件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避让部与所述第二流通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二流通件,使所述第二流通件朝向所述第四腔体或所述第二腔体打开。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流通件转动连接第四腔体的侧壁,能在气流压力的作用下打开,以使气流能流向第二腔体或第四腔体,通过第二流通件两侧设置的第二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使第二流通件能在不受压力或压力较小时保持与第四腔体侧壁的封闭,通过延长气流的停留时间,提高气流与碳粉接触的充分性,从而优化对气流的过滤吸附效果。

17、可选地,还包括第五腔体,所述第五腔体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三腔体,所述第五腔体内填充碳粉。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五腔体的设置能进一步延长气流在碳罐内的流动路径及停留时间,并且第五腔体内填充碳粉,能实现对气流的过滤吸附作用,进一步减少气流中所携带的汽油蒸汽,降低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的含量。

19、可选地,所述第三腔体内设有承载件、旋转件、第四弹性件、环抱件和滑轨,所述旋转件与所述第三腔体转动连接,所述承载件套设于所述旋转件内,所述第四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承载件与所述旋转件,所述承载件的外周设有滑块,所述旋转件上设有导向槽,所述滑块与所述导向槽配合,使所述承载件的直线移动带动所述旋转件转动,所述旋转件的外周通过伸缩件连接所述环抱件,所述环抱件的下端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轨呈螺旋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四过滤件装入第三腔体内时,通过承载件承托第四过滤件的端部,使承载件上的滑块沿旋转件上的导向槽滑动,从而使承载件沿第一方向的上下移动转换为旋转件的绕自身轴线的转动,进而通过旋转件的转动带动环抱件沿滑轨移动,并且由于环抱件与旋转件之间通过伸缩件连接,因而使环抱件与旋转件之间的间距能随着转动改变,以使环抱件能实现对直径不同的第四过滤件进行限位固定,提高适用性。

21、可选地,所述第三腔体设有两个,所述第四过滤件为碳棒,两个所述第三腔体内的所述碳棒的吸附能力不同。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两个第三腔体,有助于使气流在碳罐内得到充分的过滤吸附,碳棒能减小气阻,使气流在受到过滤吸附作用的同时能顺利排出碳罐;并且,两个第三腔体中的碳棒的吸附能力不同,有助于降低在吸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从而优化过滤吸附效果。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气流由吸附管路进入第一腔体内,使第一腔体内的第一过滤件对气流进行过滤,将气流中的汽油蒸汽吸附在第一过滤件上,以能减少气流排出碳罐成为尾气时的碳氢化合物含量,使排放的尾气符合环保要求;由于第一过滤件在第一腔体内能沿第一方向滑动,从而能够通过气流的压力推动第一过滤件沿第一方向下移,调节第一过滤件上方的空间大小,对气流起到初步缓冲的作用,降低气流的流动速度,使气流与第一过滤件能充分接触,以便优化过滤效果,避免气流穿过速度过快,影响第一过滤件对气流中汽油蒸汽的吸附效果而造成尾气碳氢化合物含量过高的问题;第一腔体的周向侧壁设有第三过滤件,能增大过滤结构的表面积及体积,优化过滤效果;当进入第一腔体内的气流量足够或者压力较大时,第一过滤件的移动距离增大,从而能与导流槽的第一端配合,调节导流槽的第一端与第一腔体内部的连通面积,从而调节通过第一端流动至第二过滤件下方的气流量,使第二过滤件能与第一过滤件共同起到过滤作用,第一过滤件通过复位组件的设置,能在气流较小时沿第一方向上移,以阻止气流向导流槽流动,有助于使第二过滤件保持良好的吸附能力;通过将气流分流,使气流能分别通过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的过滤后,经由第一流通件流动至第二腔体内,通过内部空置的第二腔体为气流提供缓冲作用,进一步降低气流的流速,使流速进一步降低的气流进入第三腔体,通过第三腔体内的第四过滤件进一步实现过滤作用,通过多次过滤及降低流速的方式,优化对气流中汽油蒸汽的吸附作用,最终通过第三腔体上连接的通气管路输出至大气中,形成满足环保要求的尾气;

25、2.将第一腔体内分隔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腔室,分别通过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进行过滤吸附,使第二过滤件仅在气流较大时实现对气流中汽油蒸汽的吸附过滤作用,根据气流大小选择性的使第二过滤件加入吸附过滤过程,有助于使第二过滤件保持良好的吸附效果;

26、3.第四过滤件装入第三腔体内时,通过承载件承托第四过滤件的端部,使承载件上的滑块沿旋转件上的导向槽滑动,从而使承载件沿第一方向的上下移动转换为旋转件的绕自身轴线的转动,进而通过旋转件的转动带动环抱件沿滑轨移动,并且由于环抱件与旋转件之间通过伸缩件连接,因而使环抱件与旋转件之间的间距能随着转动改变,以使环抱件能实现对直径不同的第四过滤件进行限位固定,提高适用性。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6/12525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