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雾撞壁反射泼洒的缸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27 13:42:35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具体涉及一种喷雾撞壁反射泼洒的缸盖结构。
背景技术:
1、柴油机高转速高负荷条件下,缸内滞燃期短,着火时喷雾前锋贯穿距离很短,距离燃烧室壁面依然有一段距离。此时发生燃烧,会在雾注外围形成火焰面,包围内部高密度的燃油部分,出现“火包油”的现象,阻碍雾注内部燃油与空气的接触混合,从而使燃烧过程恶化。因此希望能在雾注着火之前,使雾注内部高密度的燃油部分扩散到外部,从而促进雾注各部分燃油与空气的有效混合,从而改善燃烧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喷雾撞壁反射泼洒的缸盖结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柴油机缸内雾注内部燃油与空气的接触难、混合差,从而使燃烧过程恶化等问题。
2、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喷雾撞壁反射泼洒的缸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组合实体1,反射组合实体1整体呈环形,通过连接面11与缸盖3连接,与喷油器安装孔31同轴,反射组合实体的反射单体与喷油器各喷孔对应环绕在喷油器安装孔31周围。
3、进一步地,所述反射组合实体1由n个反射单体2环绕组成,其中n为喷油器的喷孔数。
4、进一步地,反射组合实体的连接面11由n个反射单体的连接面21组合而成。
5、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单体2由一个连接面21、两个冷却面24、一个反射面22和一个支撑面23包围而成。
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面21、反射面22和支撑面23由一三角形截面25绕喷油器安装孔轴线32旋转得到。
7、进一步地,旋转角为360/n度。
8、进一步地,反射面夹角小于90度;连接长径垂直于喷油器安装孔轴线32,长度由喷油器喷雾夹角61决定;支撑角251大于90度。
9、进一步地,连接面21为一夹角360/n度的与喷油器安装孔轴线32垂直的局部圆环面;反射面22和支撑面23均为与喷油器安装孔轴线32同轴的局部圆锥面。
10、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冷却面24关于反射单体的对称面27对称。
11、进一步地,所述冷却面24由支撑面上一内收的弧线231与喷油器安装孔轴线上某一线段321混合渐进得到。
12、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撞壁泼洒的形式将雾注内部高密度燃油部分扩散到外部,从而促进油气混合,进而改善了发动机的经济性。
13、该种喷雾撞壁反射泼洒的缸盖结构,可以在完成预定功能的同时,借助发动机的扫气过程自然冷却,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和冷却方便、适应性强的特点,提高了发动机的整体性能。
技术特征:1.一种喷雾撞壁反射泼洒的缸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组合实体1,反射组合实体1整体呈环形,通过连接面11与缸盖3连接,与喷油器安装孔31同轴,反射组合实体的反射单体与喷油器各喷孔对应环绕在喷油器安装孔31周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雾撞壁反射泼洒的缸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组合实体1由n个反射单体2环绕组成,其中n为喷油器的喷孔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喷雾撞壁反射泼洒的缸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反射组合实体的连接面11由n个反射单体的连接面21组合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喷雾撞壁反射泼洒的缸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单体2由一个连接面21、两个冷却面24、一个反射面22和一个支撑面23包围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喷雾撞壁反射泼洒的缸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21、反射面22和支撑面23由一三角形截面25绕喷油器安装孔轴线32旋转得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喷雾撞壁反射泼洒的缸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旋转角为360/n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喷雾撞壁反射泼洒的缸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反射面夹角小于90度;连接长径垂直于喷油器安装孔轴线32,长度由喷油器喷雾夹角61决定;支撑角251大于90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喷雾撞壁反射泼洒的缸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面21为一夹角360/n度的与喷油器安装孔轴线32垂直的局部圆环面;反射面22和支撑面23均为与喷油器安装孔轴线32同轴的局部圆锥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喷雾撞壁反射泼洒的缸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冷却面24关于反射单体的对称面27对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喷雾撞壁反射泼洒的缸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面24由支撑面上一内收的弧线231与喷油器安装孔轴线上某一线段321混合渐进得到。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一种喷雾撞壁反射泼洒的缸盖结构,包括反射组合实体,反射组合实体整体呈环形,通过连接面与缸盖连接,与喷油器安装孔同轴、与喷油器各喷孔对应环绕在喷油器安装孔周围。该种喷雾撞壁反射泼洒的缸盖结构,通过撞壁泼洒的形式将雾注内部高密度燃油部分扩散到外部,从而促进油气混合,进而改善了发动机的经济性;同时可以在完成预定功能的同时,借助发动机的扫气过程自然冷却,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和冷却方便、适应性强的特点,提高了发动机的整体性能。技术研发人员:陈金昊,李超凡,柯庆航,尹艳君,车凯凯,曹如楼,郝彩凤,李扬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26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6/12714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