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入口冷却液温度输出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7-27 13:55:34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控,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入口冷却液输出方法。
背景技术:
1、发动机冷却系统是汽车和其他内燃机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维持发动机在最佳的工作温度范围内运行。系统通过循环冷却液来吸收和传递发动机产生的热量,防止发动机过热,从而保障发动机的可靠性、性能和寿命。
2、相对于传统机械冷却系统而言,电控冷却系统能提供较高的控制精度和灵活性,能够满足复杂的冷却需求,但需要布置相对较多的传感器。
3、在现有技术中,采用发动机的转速和进气压力预测发动机初始温度,即基于发动机状态进行观测初始温度,这种方法和发动机工况绑定,环境适应性较差,只能预测台架初始温度,无法模拟整车的情况;采用数据驱动的mosfset的温度预测方法,需要构建数据集,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需要消耗很多试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入口冷却液输出方法,通过节温器开度-冷却液总流量模型、风扇转速-车速-空气流速模型、空气流速-修正温度-损失热量模型、发动机转速-转矩-散热量模型的建立和使用,在不增加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对发动机入口温度进行生成、裁决和输出,发动机入口温度输出值更加可靠,且进一步减少传感器数量。
2、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发动机入口冷却液温度输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00、发动机及冷却系统工作;
5、s200、根据水泵转速、节温器开度、风扇转速、车速、环境温度、中冷器冷却温度以及发动机出口冷却液温度得到第一发动机入口冷却液温度tina;
6、s300、根据发动机转速、发动机转矩、发动机出口冷却液温度以及水泵转速得到第二发动机入口冷却液温度tinb;
7、s400、判断∣tina-tinb∣是否小于等于tα,其中tα为阈值温度;
8、若是,则输出tina;
9、若否,则输出tinb。
10、作为优选地,步骤s200包括:
11、s210、根据水泵转速-冷却液总流量模型,通过所述水泵转速得到流经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总流量m;
12、s220、根据冷却液总流量-节温器开度-大小循环权重比模型,通过所述节温器开度以及所述冷却液总流量m分别得到大循环冷却液流量m1和小循环冷却液流量m2;
13、s230、根据风扇转速-车速-空气流速模型,通过所述风扇转速和所述车速得到空气流速;
14、s240、根据空气流速-修正温度-损失热量模型,通过所述空气流速、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中冷器冷却温度得到冷却液流经中冷器的损失热量q1;
15、s250、根据所述损失热量q1、所述大循环冷却液流量m1、大循环入口温度tin1得到大循环出口冷却液温度tout1;其中,所述大循环入口温度tin1等于所述发动机出口冷却液温度;
16、s260、根据所述大循环冷却液流量m1、所述大循环出口冷却液温度tout1、所述小循环冷却液流量m2、小循环出口冷却液温度tout2得到所述第一发动机入口冷却液温度tina;其中,所述小循环出口冷却液温度tout2等于所述发动机出口冷却液温度。
17、作为优选地,在步骤s210中,所述水泵转速-冷却液总流量模型具体为:
18、记录水泵转速与冷却液总流量一一对应关系的数据集合;
19、通过水泵转速传感器获取所述水泵转速。
20、作为优选地,在步骤s220中,所述冷却液总流量-节温器开度-大小循环权重比模型具体为:
21、根据冷却液总流量的值对应生成一数据集合,所述数据集合记录节温器开度值与大小循环冷却液分配权重的一一对应关系;
22、通过节温器开度传感器获取所述节温器开度。
23、作为优选地,在步骤s230中,所述风扇转速-车速-空气流速模型具体为:
24、记录风扇转速、车速以及空气流速一一对应关系的数据集合;
25、通过风扇转速传感器获取所述风扇转速;
26、通过车速传感器获取所述车速。
27、作为优选地,在步骤s240中,所述空气流速-修正温度-损失热量模型具体为:
28、记录空气流速、中冷器冷却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损失热量一一对应关系的数据集合;
29、通过中冷器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中冷器冷却温度;
30、通过环境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环境温度。
31、作为优选地,在步骤s250中,所述大循环出口冷却液温度tout1通过以下公式得到:
32、q1=m1×cp×(tout1-tin1);
33、其中,cp为冷却液的比热容常数。
34、作为优选地,步骤s300包括:
35、s310、根据发动机转速-转矩-散热量模型,通过所述发动机的转速和转矩得到冷却液流经所述发动机的散热量q2;
36、s320、根据水泵转速-冷却液总流量模型,通过所述水泵转速得到流经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总流量m;
37、s330、根据所述冷却液流经所述发动机的散热量q2、所述冷却液总流量m、所述发动机出口冷却液温度toutb,得到所述第二发动机入口冷却液温度tinb。
38、作为优选地,在步骤s310中,所述发动机转速-转矩-散热量模型具体为:
39、记录发动机转速、发动机转矩以及冷却液流经发动机的散热量一一对应的数据集合;
40、通过发动机转速传感器获取所述发动机转速;
41、通过发动机转矩传感器获取所述发动机转矩。
42、作为优选地,在步骤s320中,所述第二发动机入口冷却液温度tinb通过以下公式得到:
43、q2=m×cp×(toutb-tinb);
44、其中,cp为冷却液的比热容常数。
45、有益效果:
46、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入口冷却液温度输出方法,发动机及冷却系统工作过程中,一方面基于冷却系统得出一个发动机入口冷却液温度,具体为根据水泵转速、节温器开度、风扇转速、车速、环境温度、中冷器冷却温度以及发动机出口冷却液温度得到第一发动机入口冷却液温度tina;另一方面继续发动机工况得出另外一个发动机入口冷却液温度,具体为发动机转速、发动机转矩、发动机出口冷却液温度以及水泵转速得到第二发动机入口冷却液温度tinb,随后对上述得出的两个温度值进行裁决,判断∣tina-tinb∣是否小于等于阈值温度tα,若是,则以tina作为最终的发动机入口冷却液温度,并输出tina;若否,则以tinb作为最终的发动机入口冷却液温度,并输出tinb。
47、该方法无需增设检测发动机入口冷却液的传感器,通过建立多个数据模型,在不增加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对发动机入口温度进行生成、裁决和输出,发动机入口温度输出值更加可靠。
技术特征:1.一种发动机入口冷却液温度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入口冷却液温度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入口冷却液温度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10中,所述水泵(5)转速-冷却液总流量模型具体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入口冷却液温度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20中,所述冷却液总流量-节温器(4)开度-大小循环权重比模型具体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入口冷却液温度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30中,所述风扇(2)转速-车速-空气流速模型具体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入口冷却液温度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40中,所述空气流速-修正温度-损失热量模型具体为: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入口冷却液温度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50中,所述大循环出口冷却液温度tout1通过以下公式得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入口冷却液温度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00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入口冷却液温度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10中,所述发动机(1)转速-转矩-散热量模型具体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入口冷却液温度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本发明属于汽车电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入口冷却液温度输出方法,其包括:发动机及冷却系统工作;根据水泵转速、节温器开度、风扇转速、车速、环境温度、中冷器冷却温度以及发动机出口冷却液温度得到第一发动机入口冷却液温度T<subgt;inA</subgt;;根据发动机转速、发动机转矩、发动机出口冷却液温度以及水泵转速得到第二发动机入口冷却液温度T<subgt;inB</subgt;;判断∣T<subgt;inA</subgt;‑T<subgt;inB</subgt;∣是否小于等于T<subgt;α</subgt;,其中T<subgt;α</subgt;为阈值温度;若是,则输出T<subgt;inA</subgt;;若否,则输出T<subgt;inB</subgt;。该方法通过建立多个数据模型,在不增加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对发动机入口温度进行生成、裁决和输出,发动机入口温度输出值更加可靠。技术研发人员:王爽,周鹏,韩俊楠,肖健,佀庆涛,张建锐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15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6/12820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