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丘陵山地环境的自平衡监测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13:07:28
本技术涉及自平衡设备,尤其涉及适用丘陵山地环境的自平衡监测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1、通过边坡监测可了解边坡的实际状况及其稳定性,既为工程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又为修改设计、指导施工提供了可靠资料,能帮助人们规避风险,把滑坡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监测方法和监测手段不断更新,监测精度、采集信息的直观性和操作简便性日趋提高。
2、北斗监测技术,对监测点天线的水平度要求高,而地表变形会引起监测装置的倾斜,从而影响监测的效果。申请号为201922306562.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一种天线自平衡的北斗定位监测支架,其利用旋转平台和连杆的材料密度差异及两根连杆之间的铰接方式,在监测支架发生偏转时,旋转平台受重力影响能够保持天线水平,提高天线的指向性,提高监测数据的精确度。但是地表变形主要表现为水平面角度的前后及左右倾斜,该实用新型的旋转平台仅具有前后或者左右的单一方向的调节效果,调节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旋转平台仅具有单一方向自平衡调节效果的问题,而提出的适用丘陵山地环境的自平衡监测调节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适用丘陵山地环境的自平衡监测调节装置,包括平衡箱,所述平衡箱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平衡箱的内部设置有中空的第二平衡台,所述第二平衡台的左右两端均通过第二转轴与平衡箱连接,所述第二平衡台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平衡台,所述第一平衡台的前后两端均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二平衡台连接,所述第一平衡台、第二平衡台均为对称结构,所述第二转轴位于第二平衡台的对称轴上,所述第一转轴位于第一平衡台的对称轴上。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衡台的底部设置有设备仓,所述设备仓的顶部与第一平衡台的底部四周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衡台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线缆孔,所述线缆孔贯穿第一平衡台。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衡台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均匀分布在第一平衡台上。
7、进一步地,所述平衡箱的顶部设置有软性保护罩,所述软性保护罩的顶部开设有天线杆孔。
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加固底座。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适用丘陵山地环境的自平衡监测调节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适用丘陵山地环境的自平衡监测调节装置,把监测设备及天线安装在第二平衡台上,通过第一平衡台进行左右方向平衡转动,第二平衡台进行前后方向平衡转动,并且第一平衡台与第二平衡台联动实现水平角度任意方位的平衡转动,从而使监测设备及天线可以始终保持垂直向上的角度,实现自动调节平衡效果。
11、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技术特征:1.适用丘陵山地环境的自平衡监测调节装置,包括平衡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箱(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杆(2),所述平衡箱(1)的内部设置有中空的第二平衡台(11),所述第二平衡台(11)的左右两端均通过第二转轴(9)与平衡箱(1)连接,所述第二平衡台(1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平衡台(10),所述第一平衡台(10)的前后两端均通过第一转轴(7)与第二平衡台(11)连接,所述第一平衡台(10)、第二平衡台(11)均为对称结构,所述第二转轴(9)位于第二平衡台(11)的对称轴上,所述第一转轴(7)位于第一平衡台(10)的对称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丘陵山地环境的自平衡监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衡台(10)的底部设置有设备仓(12),所述设备仓(12)的顶部与第一平衡台(10)的底部四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丘陵山地环境的自平衡监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衡台(10)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线缆孔(8),所述线缆孔(8)贯穿第一平衡台(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丘陵山地环境的自平衡监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衡台(10)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孔(6),多个所述安装孔(6)均匀分布在第一平衡台(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丘陵山地环境的自平衡监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箱(1)的顶部设置有软性保护罩(4),所述软性保护罩(4)的顶部开设有天线杆孔(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丘陵山地环境的自平衡监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的底部设置有加固底座(3)。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适用丘陵山地环境的自平衡监测调节装置,属于自平衡设备技术领域;适用丘陵山地环境的自平衡监测调节装置,包括平衡箱,所述平衡箱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平衡箱的内部设置有中空的第二平衡台,所述第二平衡台的左右两端均通过第二转轴与平衡箱连接,所述第二平衡台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平衡台,所述第一平衡台的前后两端均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二平衡台连接,所述第一平衡台、第二平衡台均为对称结构,所述第二转轴位于第二平衡台的对称轴上,所述第一转轴位于第一平衡台的对称轴上;本技术具有适用于不同方向的自平衡调节、防尘放水的优点。技术研发人员:张如意,杨向丽,陈红星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夏邑县信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926技术公布日:2024/7/23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9/16262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