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非变容式泵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热交换器风扇及导流板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热交换器风扇及导流板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16:10:46

专利名称:热交换器风扇及导流板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冰箱热交换器风扇及导流板的组合结构,特别涉及经改进的冷却风扇与导流板的组合结构。现有的冷却风扇与冷气导板组合结构,如图4所示存在这样一些缺点导流板(1)的吸入口(1A)部分的倾斜面(1B)与冷却风扇(2)的叶片部分(2A)的倾斜面(2D)的倾斜角度不仅相互不一致,而且冷却风扇(2)的叶片支撑部分(2c)与电动机(3)的轴(5)相互垂直,另外,因为导流板(1)的吸入口(1A)的内端面(1c)与电动机(3)的轴相互平行,是经过切削加工而成的结构,所以在冷气吸入以及输出时流体阻力上升,而且,在热交换器效率下降的同时,由于在气体吸入过程中产生涡流现象,随之也增加了噪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能提高热交换器空气输出装置的吸入效率与输出效率,并能减少吸入气体涡流现象而产生的噪音、经过改进的冷却风扇与导流板的组合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里吸入口的倾斜面与冷却风扇叶片部分的倾斜面、以及叶片支撑部分的倾斜面一致,吸入口的内端面加工成圆弧形,使气流吸入及输出时的阻力减小到最低限度,从而,使涡流现象不发生。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改进了冷却风扇与导流板的组合结构,提高了气体吸入效率与输出效率,风量比现有技术的装置提高约5%,同时还减少了涡流现象,因而噪音也减少了2-3dB。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是应用本实用新型制品的侧向剖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部分放大的侧向剖面图。图3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空气输出装置的正视图。图4是现有技术制品的放大侧向剖面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使导流板(1)的吸入口(1a)的直径(φ1)比冷却风扇(2)叶片部分(2a)的外侧直径(φ2)小,而比其内侧直径(φ3)大,另外将导流板(1)的吸入口(1a)的内端面加工成为圆形的曲面(1c),从其前端部(a)到规定的位置(b)形成具有确定斜角(θ1)的周边部分(1b),并且从冷却风扇(2)中央,电动机轴(5)的固定部分(2b)上的规定位置(c)到叶片支撑部分(2c)的规定位置(d),形成规定的倾角(θ2),而这些倾斜角(θ1)、(θ2)又与冷却风扇(2)叶片部分(2a)内侧直径(θ3)到外侧直径(φ2)所形成的前外端倾斜部(2d)的倾斜角(θ3)相等。本实用新型要使上述冷却风扇中央、电动机轴(5)的固定部位(2b)上的规定位置(c)、叶片支撑部分(2c)至位置(d)形成最大曲面。如上构成的本实用新型,当依靠电动机(3)的驱动使冷却风扇旋转以后,冷却空气就通过导流板(1)的吸入口(1a)流入风道(4),这时,由于导流板(1)的吸入口(1a)的内端面已成为曲面(1c),并且导流板(1)的吸入口(1a)的直径(φ1)比冷却风扇(2)叶片部分(2a)的外侧直径(φ2)小,又比叶片的内侧直径(φ3)大,所以冷却空气流入风道(4)内时的流体阻力为最小。另外,由于从导流板(1)吸入口(1a)内端面所形成的曲面(1c)的前端(a)到规定的位置(b)的倾斜角(θ1)和从风扇(2)中央、电动机轴(5)的固定部位(2b)上的规定位置(c)经风扇支撑部分(2c)至规定位置(d)的倾斜角(θ2),以及从冷却风扇(2)叶片部分(2a)的内侧直径(φ3)到外侧直径(φ2)的倾斜角(θ3)的角度相互一致,又由于上述冷却风扇(2)中央、电动机轴(5)的固定部位(2b)上的规定位置(c)经冷却风扇叶片支撑部分(2c)至规定位置(d)形成了最大的曲面,所以通过导流板(1)的吸入口(1a)而流入风道的冷却空气在通过冷气吸入通路(D1)、(D2)分别被分配到风道通路(D3)、(D4)的过程中,阻力得到了减小,流体阻力及涡流现象的发生就被抑制在最小限度。权利要求1.一种热交换器风扇及导流板组合装置,用于热交换器的冷却空气送出装置,包括导流板(1)、冷却风扇(2)及风道等,其特征在于,所说导流板(1)的吸入口(1a)的直径比冷却风扇(2)的叶片部分(2a)外侧的直径小,且又比其内侧的直径大,吸入口的内端面形成圆形曲面(1c),上述吸入口的倾斜周边部分(1b)与冷却风扇(2)中央电动机轴的固定部分(2b)的叶片支撑部分(2c)以及叶片部分(2a)前外端的倾斜部分(2d)的倾斜角相互都保持一致,与此同时,上述冷却风扇中央电动机轴的固定部分(2b)与叶片支撑部分(2c)的连接部分(c)形成可以减少流体阻力和涡流现象的最大弧面。专利摘要热交换器风扇及导流板组合装置使吸入口及冷却风扇叶片部分的倾斜面以及叶片支撑部分的倾斜角共同形成同一角度,吸入口的内端面处成圆弧状,以减少气体吸入时由于涡流现象而产生的噪音,提高气体吸入与输出效率。文档编号F04D29/44GK2054499SQ8920609公开日1990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1989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1989年4月19日发明者林在勋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9/17237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