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控制调节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温控模块及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温控模块及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1 23:49:19

本技术涉及生物化学测定,尤其涉及一种温控模块及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化学测定过程中,需要为测定环境(例如试管内部)提供稳定地温度环境,才能够取得较优的检测结果。

2、申请号为201610101688.1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化学发光测定的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中通过设置两个散热风扇,与外界环境形成一套快速的气流交换系统,以实现快速降温的目的。但是该制冷系统中还存在如下问题:

3、设置两个散热风扇虽然提高了制冷效率,但是也显著增加了体积和重量,也使得工作时的震动较大。

4、基于以上所述,亟需一种温控模块及检测装置,能够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控模块及检测装置,具有较高的制冷、制热效率,且整体的体积和重量较小。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温控模块,用于控制试管内的温度,包括:

4、帕尔贴,上述帕尔贴的一侧导热连接有试管固定模块,且上述帕尔贴能够将热量在上述帕尔贴的两侧之间转移;

5、散热组件,上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和挡风件,上述散热器导热连接于上述帕尔贴的另一侧,上述挡风件和上述散热器之间限定形成有导热腔;上述散热器包括多个导热柱,上述导热柱固定设置于上述导热腔内;

6、风机,上述导热腔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上述风机设置于上述第一开口,且在上述风机的驱动下,空气能够经上述第一开口和上述第二开口流动穿过上述导热腔,并通过上述导热柱,与上述帕尔贴的另一侧形成热量交换。

7、可选地,上述散热器包括导热板和上述导热柱,上述导热板的一侧导热连接于上述帕尔贴的另一侧,上述导热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上述导热柱的一端,上述导热柱之间形成有沿上述导热板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空气流道。

8、可选地,多个上述导热柱呈阵列排布设置,上述导热柱之间形成有沿上述导热板的长边方向和沿上述导热板的短边方向延伸的交叉式空气流道。

9、可选地,上述挡风件包括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沿上述导热板的长边方向,上述导热板的两侧均连接有上述第一挡风板,且上述第一挡风板与上述第二挡风板固定连接,上述导热板、上述第一挡风板和上述第二挡风板之间连接形成至少一端开口的管状结构;上述导热腔位于上述管状结构内,上述管状结构的一端被配置为上述第二开口,且上述管状结构具有上述第一开口。

10、可选地,上述管状结构的两端均开口设置,且上述管状结构的另一端被配置为第三开口,上述第二挡风板设置有上述第一开口,在上述风机的驱动下,上述空气沿上述导热板的长边方向通过上述第三开口和上述第二开口,并沿上述导热板的厚度方向通过上述第一开口。

11、可选地,上述导热板沿水平方向设置,上述第一开口朝向下方设置。

12、可选地,上述散热组件和上述试管固定模块之间设置有隔离板。

13、检测装置,包括试管固定模块以及上述的温控模块,上述试管固定模块具有用于固定试管的试管槽,上述温控模块导热连接于上述试管固定模块,以对上述试管进行温度调节。

14、可选地,上述试管固定模块还包括隔热棉,上述试管槽固定设置于上述隔热棉内侧。

15、可选地,上述试管固定模块还包括温度传感器,上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上述试管槽处的温度。

16、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温控模块及检测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帕尔贴能够以较高地效率和较小的体积实现对试管固定模块的温度调节,且通过散热组件的导热腔及位于导热腔内的导热柱,使得空气在风机的驱动下,流动穿过导热腔,并通过导热柱与帕尔贴之间形成高效的热量交换,从而以较小的体积和重量实现对试管的快速温度调节,提高了温控模块及检测装置的温度调节效果和便携性。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显著减少风机的数量或功率,既快速满足试管的降温或升温需要,且避免了多个风机同时工作时带来的噪音与试剂槽的震动,为反应、检测或保存提供了较优的环境。

技术特征:

1.温控模块,用于控制试管内的温度,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模块,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模块,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热柱(1211)呈阵列排布设置,所述导热柱(1211)之间形成有沿所述导热板(1212)的长边方向和沿所述导热板(1212)的短边方向延伸的交叉式空气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件(122)包括第一挡风板(1221)和第二挡风板(1222),沿所述导热板(1212)的长边方向,所述导热板(1212)的两侧均连接有所述第一挡风板(1221),且所述第一挡风板(1221)与所述第二挡风板(1222)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板(1212)、所述第一挡风板(1221)和所述第二挡风板(1222)之间连接形成至少一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导热腔位于所述管状结构内,所述管状结构的一端被配置为所述第二开口(102),且所述管状结构具有所述第一开口(1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控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结构的两端均开口设置,且所述管状结构的另一端被配置为第三开口(103),所述第二挡风板(1222)设置有所述第一开口(101),在所述风机(13)的驱动下,所述空气沿所述导热板(1212)的长边方向通过所述第三开口(103)和所述第二开口(102),并沿所述导热板(1212)的厚度方向通过所述第一开口(1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控模块,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模块,其特征在于,

8.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管固定模块(2)以及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控模块(1),所述试管固定模块(2)具有用于固定试管的试管槽,所述温控模块(1)导热连接于所述试管固定模块(2),以对所述试管进行温度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管固定模块(2)还包括隔热棉(21),所述试管槽固定设置于所述隔热棉(21)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管固定模块(2)还包括温度传感器(22),所述温度传感器(22)用于检测所述试管槽处的温度。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温控模块及检测装置。温控模块主要包括帕尔贴、散热组件和风机,帕尔贴的一侧导热连接有试管固定模块,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和挡风件,挡风件和散热器之间限定形成有导热腔,导热腔内设置有多个导热柱。风机驱动空气流动穿过导热腔,并通过导热柱,与帕尔贴的另一侧形成热量交换。通过帕尔贴对试管固定模块进行温度调节,且通过散热组件的导热腔及位于导热腔内的导热柱,在导热柱与帕尔贴之间形成了高效的热量交换,从而以较小的体积和重量实现对试管的快速温度调节。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显著减少风机的数量或功率,既快速满足试管的降温或升温需要,且避免了多个风机带来的噪音与试剂槽的震动,为检测提供了较优的环境。技术研发人员:张四福,张万里,戴尧尧,俞苏敏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新格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17技术公布日:2024/6/23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0/19868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