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控制调节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温控装置及烘干系统的制作方法  >  正文

温控装置及烘干系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1 23:36:31

本技术属于烘干设备,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温控装置及烘干系统。

背景技术:

1、工业烘干机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的设备,目前的部分工业烘干机是通过电加热结构对目标区域进行加热,这类工业烘干机的优势在于加热速度快,但能耗偏高,而又有部分工业烘干机是热泵烘干机,这类热泵烘干机的温度调节范围较窄,调节灵活性较差,使得工业烘干机的适用范围受限,无法满足部分产品的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温控装置及烘干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温控装置能耗较高,调节灵活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方面,提供一种温控装置,该温控装置包括:

4、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

5、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出口端与所述进气端连接;

6、第一供热通路,所述第一供热通路的一端与所述出气端连接,所述第一供热通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进口端连接,所述第一供热通路包括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一冷凝器用于向第一目标区域输出热量;

7、第二供热通路,所述第二供热通路的一端与所述出气端连接,所述第二供热通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进口端连接,所述第二供热通路包括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用于向第二目标区域输出热量;

8、第一切换通路,所述第一切换通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凝器远离所述出气端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一切换通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凝器靠近所述出气端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一切换通路包括第一切换电磁阀,所述第一切换电磁阀能够控制所述第一切换通路的通断。

9、具体地,一方面,通过设置所述第一供热通路和所述第二供热通路,使得一个所述压缩机匹配两个供热通路进行工作,既能够充分利用所述压缩机的处理能力,又能够提高该温控装置的使用灵活性,使得该温控装置能够对多个不同的目标区域进行温度控制;另一方面,通过设置连接于所述第一冷凝器下游与所述第二冷凝器上游的所述第一切换通路,利用所述第一切换通路上的所述第一切换电磁阀实现所述第一冷凝器下游与所述第二冷凝器上游导通或者隔断,当所述第二冷凝器所需的输出热量低于所述第一冷凝器所需的输出热量时,利用所述第一切换通路使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二冷凝器形成串联结构,使得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媒能够依次流经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二冷凝器,既能够满足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二冷凝器不同的输出热量需求,又能够使冷媒更加充分的热交换,提高冷媒所携带能量的利用率,从而有助于提高该温控装置的能效,以及提高该温控装置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调节灵活性和适应性。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媒依次流经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二冷凝器,冷媒在所述第一冷凝器内进行了第一次热交换,所述第一冷凝器获取的热量相对较大,向外输出热量较高,这些较高的输出热量用于满足第一目标区域的温度需求,同时冷媒温度第一次下降,经过第一次温度下降后的冷媒进入所述第二冷凝器并在第二冷凝器内进行了第二次热交换,所述第二冷凝器获取的热量相对较小,向外输出热量较低,这些较低的输出热量用于满足第二目标区域的温度需求,同时冷媒温度第二次下降,在整个过程中,该温控装置既满足了所述第一冷凝器和所述第二冷凝器的输出热量需求,又实现了冷媒能量的充分利用,提高了该温控装置的能效。

1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温控装置还包括第二切换通路,所述第二切换通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凝器远离所述出气端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二切换通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凝器靠近所述出气端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二切换通路包括第二切换电磁阀,所述第二切换电磁阀能够控制所述第二切换通路的通断。

11、具体地,通过设置连接于所述第二冷凝器下游与所述第一冷凝器上游的所述第二切换通路,利用所述第二切换通路上的所述第二切换电磁阀实现所述第二冷凝器下游与所述第一冷凝器上游导通或者隔断,当所述第一冷凝器所需的输出热量低于所述第二冷凝器所需的输出热量时,利用所述第二切换通路使所述第二冷凝器与所述第一冷凝器形成串联结构,使得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媒能够依次流经所述第二冷凝器与所述第一冷凝器,既能够满足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二冷凝器不同的输出热量需求,又能够使冷媒更加充分的热交换,提高冷媒所携带能量的利用率,从而有助于提高该温控装置的能效,以及提高该温控装置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调节灵活性和适应性。同时设置所述第一切换通路与所述第二切换通路,使得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连接关系更加灵活,进而使得该温控装置的使用状态更加灵活,从而有利于该温控装置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的使用需求,有效提高该温控装置的通用性。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媒依次流经所述第二冷凝器与所述第一冷凝器,冷媒在所述第二冷凝器内进行了第一次热交换,所述第二冷凝器获取的热量相对较大,向外输出热量较高,这些较高的输出热量用于满足第二目标区域的温度需求,同时冷媒温度第一次下降,经过第一次温度下降后的冷媒进入所述第一冷凝器并在第一冷凝器内进行了第二次热交换,所述第一冷凝器获取的热量相对较小,向外输出热量较低,这些较低的输出热量用于满足第一目标区域的温度需求,同时冷媒温度第二次下降,在整个过程中,该温控装置既满足了所述第一冷凝器和所述第二冷凝器的输出热量需求,又实现了冷媒能量的充分利用,提高了该温控装置的能效。

1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供热通路还包括第一供热电磁阀,所述第一供热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出气端之间,所述第一供热电磁阀能够断开所述出气端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连通;

13、所述第二供热通路还包括第二供热电磁阀,所述第二供热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凝器与所述出气端之间,所述第二供热电磁阀能够断开所述出气端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连通。

14、具体地,一方面,通过设置能够控制所述第一供热通路和所述第二供热通路的通断的所述第一供热电磁阀和所述第二供热电磁阀,使得通过所述第一冷凝器和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冷媒流量能够被控制,进而实现所述第一冷凝器和所述第二冷凝器的输出热量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通过将所述第一供热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凝器靠近出气端的一侧,以及将所述第二供热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凝器靠近出气端的一侧,能够更加有效地隔离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与压缩机之间冷媒连通,使得流经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的冷媒量更加精确和可控。

1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供热通路还包括第三供热电磁阀,所述第三供热电磁阀位于所述第一冷凝器远离所述出气端的一侧,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三供热电磁阀之间具有第一节点,所述第一切换通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冷凝器与所述第二供热电磁阀之间具有第二节点,所述第一切换通路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节点;

16、和/或,所述第二供热通路还包括第四供热电磁阀,所述第四供热电磁阀位于所述第二冷凝器远离所述出气端的一侧,所述第二冷凝器与所述第四供热电磁阀之间具有第三节点,所述第二切换通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一供热电磁阀之间具有第四节点,所述第二切换通路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节点。

17、具体地,一方面,通过将所述第一切换通路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一切换电磁阀配合所述第二供热电磁阀和第三供热电磁阀使用,能够更加可靠地使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二冷凝器实现串联,进而使得冷媒能够可靠地依次流经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二冷凝器并进行换热,有效提高冷媒的能量的利用率。另一方面,通过将所述第二切换通路连接于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第四节点,所述第二切换电磁阀配合所述第一供热电磁阀和第四供热电磁阀使用,能够更加可靠地使所述第二冷凝器与所述第一冷凝器实现串联,进而使得冷媒能够可靠地依次流经所述第二冷凝器与所述第一冷凝器并进行换热,有效提高冷媒的能量的利用率。进一步地,在一般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一切换电磁阀和第二切换电磁阀关闭,所述第一供热通路与所述第二供热通路并联,所述第一供热通路与所述第二供热通路分流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媒,冷媒仅仅流经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二冷凝器中的其中一者;当所述第二冷凝器所需的输出热量低于所述第一冷凝器所需的输出热量时,可以关闭所述第二供热电磁阀和所述第三供热电磁阀,同时打开所述第一切换电磁阀,使得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连通,此时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二冷凝器形成串联结构,压缩机排出的冷媒能够依次流经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二冷凝器,既能够满足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二冷凝器不同的输出热量需求,又能够使冷媒更加充分的热交换,提高冷媒所携带能量的利用率,从而有助于提高该温控装置的能效;当所述第一冷凝器所需的输出热量低于所述第二冷凝器所需的输出热量时,可以关闭所述第一供热电磁阀和所述第四供热电磁阀,同时打开所述第二切换电磁阀,使得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第四节点连通,此时所述第二冷凝器与所述第一冷凝器形成串联结构,压缩机排出的冷媒能够依次流经所述第二冷凝器与所述第一冷凝器,既能够满足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二冷凝器不同的输出热量需求,又能够使冷媒更加充分的热交换,提高冷媒所携带能量的利用率,从而有助于提高该温控装置的能效。

1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温控装置还包括泄压通路,所述泄压通路的一端与所述出气端连接,所述泄压通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进口端连接,所述泄压通路包括泄压电磁阀和第三冷凝器,所述泄压电磁阀能够控制所述泄压通路的通断,所述第三冷凝器位于所述第一目标区域和所述第二目标区域以外。

19、具体地,通过设置所述泄压通路,使得所述泄压通路与所述第一供热通路和所述第二供热通路形成并联结构,利用所述泄压电磁阀的开闭控制所述泄压通路的通断,进而使所述泄压通路能够选择性地分流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媒,以便大幅度调节流经所述第一供热通路和所述第二供热通路的冷媒量,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冷凝器和所述第二冷凝器的输出热量的快速调节和目标区域的温度控制,以及避免管道的整体压力过高而造成所述压缩机切换至高压保护模式,有效保证系统的持续稳定工作。

2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泄压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三冷凝器靠近所述出气端的一侧。

21、具体地,通过将所述泄压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三冷凝器的冷媒输送方向的上游,使得所述泄压电磁阀能够隔离所述第三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限制冷媒进入所述第三冷凝器,避免了冷媒在所述第三冷凝器进行热量交换,进而使得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媒全部通过所述第一冷凝器和所述第二冷凝器并进行热量交换,使得冷媒的热量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有助于提高所述第一冷凝器和所述第二冷凝器向目标区域输出热量的效率。

2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温控装置还包括调节通路,所述调节通路的一端至少与所述第一冷凝器和所述第二冷凝器中的一者的远离所述出气端的一侧连接,所述调节通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冷凝器靠近所述出气端的一侧连接,所述调节通路包括调节电磁阀,所述调节电磁阀能够控制所述调节通路的通断。

23、具体地,通过设置所述调节通路,使得所述第三冷凝器与所述第一冷凝器或所述第二冷凝器形成串联结构,利用所述调节电磁阀的开闭控制所述调节通路的通断,进而所述调节通路能够选择性地加快所述第一冷凝器或所述第二冷凝器中的冷媒流速,以便小幅度降低冷媒在所述第一冷凝器位置或所述第二冷凝器位置的换热量,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冷凝器或所述第二冷凝器的输出热量的平缓调节和目标区域的温度控制。

24、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调节通路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调节电磁阀包括第一调节电磁阀和第二调节电磁阀,所述第一调节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调节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凝器远离所述出气端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冷凝器靠近所述出气端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凝器远离所述出气端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冷凝器靠近所述出气端的一侧连接。

25、具体地,一方面,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并使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分别与所述第一供热通路、所述第二供热通路对应连接,使得所述调节通路能够对两个供热通路进行单独调节控制,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冷凝器和所述第二冷凝器的温度调节更加灵活。另一方面,通过将所述第一调节电磁阀和第二调节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三冷凝器的冷媒输送方向的上游,使得所述第一调节电磁阀和第二调节电磁阀能够隔离所述第三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完全限制冷媒进入所述第三冷凝器,避免了冷媒在所述第三冷凝器进行热量交换,进而使得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媒全部仅仅与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进行热量交换,阶段性地使得冷媒的热量得到所述第一冷凝器和所述第二冷凝器充分的利用,从而有助于提高所述第一冷凝器和所述第二冷凝器向目标区域输出热量的效率。

2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三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导热连接,所述第三冷凝器的热量能够向所述蒸发器传递。

27、具体地,通过将所述第三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导热连接,能够给所述蒸发器提供热量,进而提高所述蒸发器对冷媒的蒸发效率,从而有助于冷媒更加充分地蒸发,降低压缩机的液击风险。

28、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烘干系统,该烘干系统包括箱体和上述任一项的温控装置,所述第一冷凝器和所述第二冷凝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

29、具体地,通过将所述第一冷凝器和所述第二冷凝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利用所述第一冷凝器和所述第二冷凝器稳定可靠地给所述箱体内的工件输送热量,进而有效提高工件的烘干效率。

30、本技术提供的温控装置及烘干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

31、一方面,通过设置所述第一供热通路和所述第二供热通路,使得一个所述压缩机匹配两个供热通路进行工作,既能够充分利用所述压缩机的处理能力,又能够提高该温控装置的使用灵活性,使得该温控装置能够对多个不同的目标区域进行温度控制;

32、另一方面,通过设置连接于所述第一冷凝器下游与所述第二冷凝器上游的所述第一切换通路,利用所述第一切换通路上的所述第一切换电磁阀实现所述第一冷凝器下游与所述第二冷凝器上游导通或者隔断,当所述第二冷凝器所需的输出热量低于所述第一冷凝器所需的输出热量时,利用所述第一切换通路使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二冷凝器形成串联结构,使得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媒能够依次流经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二冷凝器,既能够满足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二冷凝器不同的输出热量需求,又能够使冷媒更加充分的热交换,提高冷媒所携带能量的利用率,从而有助于提高该温控装置的能效,以及提高该温控装置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调节灵活性和适应性。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0/19793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