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单元和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1 18:17:57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触单元和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1、开关装置是一种控制电路通断的装置,在现有的开关装置中,其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接触单元,每个接触单元至少包括一对接线组件和触头机构,其中触头机构和接线组件通常装配于同一个壳体内,触头机构的动触头组件与静触头在结构以及配合过程上相对复杂,在装配过程中还需要兼顾与接线组件的接线问题,由于模块化程度较低,使装配过程较为繁琐,另外,当接线组件与触头机构设置于同一壳体内,由于需要为接线组件预留接线孔以及操作孔,不利于保证壳体的封闭性,容易使触头机构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模块化程度高且装配简便的接触单元和开关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触单元,包括一对接线组件,在一对接线组件之间设置有触头机构,所述触头机构包括动触头组件和两个静触头,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触头支持以及设置于触头支持的动触桥,所述动触桥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动接触部,每个动接触部分别与一个静触头的静接触部配合,每个静触头分别与相邻的一个接线组件电连接,还包括壳体,所述触头机构设置于壳体内,每个接线组件对应设置于壳体的一端之外。
4、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穿线孔,所述静触头包括导电板,所述导电板的一端位于壳体的中部设置有静接触部,所述导电板的另一端向壳体一端延伸并从穿线孔穿出与一个接线组件连接。
5、优选的,所述动触桥的移动轨迹与一对连接线组件之间的连接线相垂直,两个静触头并排设置于壳体的中部,每个动接触部与每个静接触部之间的连接线与一对接线组件之间的连接线相垂直。
6、优选的,两个静触头之间设置有隔离槽,所述触头支持设置有隔离板,在合闸时,所述隔离板插接于隔离槽内以阻隔两个静触头。
7、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两个灭弧系统,每个灭弧系统对应设置于一个接线组件与触头机构之间。
8、优选的,所述动触桥的端部沿着远离静触头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动引弧板,所述动引弧板与相邻的灭弧系统衔接,每个静触头连接有静引弧板,所述静引弧板沿着远离动触头组件的方向延伸至相邻的灭弧系统内。
9、优选的,所述静触头包括导电板,所述导电板的中部沿灭弧系统与壳体之间的边侧设置,导电板的第一端回折并设有一个与动接触部间隔相对静接触部,导电板的第一端末端弯折延伸形成连接部用于连接静引弧板,导电板的第二端从设置于壳体的穿线孔伸出与一个接线组件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灭弧系统包括灭弧室,所述灭弧室的入弧端面向触头机构,灭弧室的排气端朝向接线组件,在灭弧室的入弧端与排气端之间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灭弧栅片,相邻两个灭弧栅片之间形成用于切割电弧的灭弧间隙。
11、优选的,所述灭弧系统还包括两个增磁组件,每个增磁组件包括两个导磁板,两个导磁板间隔设置形成引弧空间,每个灭弧室以及与灭弧室相邻的动接触部、静接触部位于引弧空间内,在引弧空间的一端设置有一个永磁体,由所述永磁体在引弧空间内形成引弧磁场。
12、优选的,所述触头支持的中部设置有装配槽,动触桥限位装配于装配槽内并使动触桥的两端伸出装配槽外,所述触头支持面向静触头的一侧凸出设有隔离板,触头支持远离静触头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联动轴,所述联动轴沿开设于壳体的联动槽移动。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开关装置,包括外壳,还包括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接触单元,所述接触单元设置于外壳内。
14、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单元和开关装置,触头机构的动触头组件与静触头采用桥式结构,触头机构与接线组件分别设置于壳体内与壳体外,保证了触头机构形成一个模块化结构,既方便装配,又可以避免在壳体开设用于操作接线组件的操作孔,利于保证触头机构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内,减少外部环境对触头机构的干扰。
15、此外,静触头的导电板直接穿过壳体与接线组件连接,简化了接线方式,具备了操作便利的优点。
16、此外,静触头并排设置在壳体的中部,且每个静接触部与一个动接触部正对,利于缩小触头机构占用空间,有助于减小整个接触单元的体积,特别是,在合闸时,两个静触头之间相互配合的隔离槽和隔离板,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安全。
17、此外,静触头的导电板沿着灭弧系统与壳体之间的边侧位置设置,合理利用壳体内的空间,提升了壳体内的空间利用率。
18、此外,灭弧系统配合设置动引弧板、静引弧板以及增磁组件,利于提升引弧效果。
技术特征:1.接触单元,包括一对接线组件(24),在一对接线组件(24)之间设置有触头机构,所述触头机构包括动触头组件(220)和两个静触头(223),所述动触头组件(220)包括触头支持(221)以及设置于触头支持(221)的动触桥(222),所述动触桥(222)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动接触部(2221),每个动接触部(2221)分别与一个静触头(223)的静接触部(2232)配合,每个静触头(223)分别与相邻的一个接线组件(24)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21),所述触头机构设置于壳体(21)内,每个接线组件(24)对应设置于壳体(21)的一端之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的两端分别设有穿线孔,所述静触头(223)包括导电板(2231),所述导电板(2231)的一端位于壳体(21)的中部设置有静接触部(2232),所述导电板(2231)的另一端向壳体(21)一端延伸并从穿线孔穿出与一个接线组件(2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桥(222)的移动轨迹与一对连接线组件(24)之间的连接线相垂直,两个静触头(223)并排设置于壳体(21)的中部,每个动接触部(2221)与每个静接触部(2232)之间的连接线与一对接线组件(24)之间的连接线相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单元,其特征在于:两个静触头(223)之间设置有隔离槽(217),所述触头支持(221)设置有隔离板(2212),在合闸时,所述隔离板(2212)插接于隔离槽(217)内以阻隔两个静触头(2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内还设置有两个灭弧系统,每个灭弧系统对应设置于一个接线组件(24)与触头机构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桥(222)的端部沿着远离静触头(223)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动引弧板(234),所述动引弧板(234)与相邻的灭弧系统衔接,每个静触头(223)连接有静引弧板(235),所述静引弧板(235)沿着远离动触头组件(220)的方向延伸至相邻的灭弧系统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223)包括导电板(2231),所述导电板(2231)的中部沿灭弧系统与壳体(21)之间的边侧设置,导电板(2231)的第一端回折并设有一个与动接触部(2221)间隔相对静接触部(2232),导电板(2231)的第一端末端弯折延伸形成连接部用于连接静引弧板(235),导电板(2231)的第二端从设置于壳体(21)的穿线孔伸出与一个接线组件(2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系统包括灭弧室(231),所述灭弧室(231)的入弧端面向触头机构,灭弧室(231)的排气端朝向接线组件(24),在灭弧室(231)的入弧端与排气端之间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灭弧栅片,相邻两个灭弧栅片之间形成用于切割电弧的灭弧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系统还包括两个增磁组件,每个增磁组件包括两个导磁板,两个导磁板间隔设置形成引弧空间,每个灭弧室(231)以及与灭弧室(231)相邻的动接触部(2221)、静接触部(2232)位于引弧空间内,在引弧空间的一端设置有一个永磁体(233),由所述永磁体(233)在引弧空间内形成引弧磁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支持(221)的中部设置有装配槽,动触桥(222)限位装配于装配槽内并使动触桥(222)的两端伸出装配槽外,所述触头支持(221)面向静触头(223)的一侧凸出设有隔离板(2212),触头支持(221)远离静触头(223)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联动轴(2211),所述联动轴(2211)沿开设于壳体(21)的联动槽(211)移动。
11.开关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单元(2),所述接触单元(2)设置于外壳(1)内。
技术总结一种接触单元和开关装置,包括一对接线组件,在一对接线组件之间设置有触头机构,所述触头机构包括动触头组件和两个静触头,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触头支持以及设置于触头支持的动触桥,所述动触桥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动接触部,每个动接触部分别与一个静触头的静接触部配合,每个静触头分别与相邻的一个接线组件电连接,还包括壳体,所述触头机构设置于壳体内,每个接线组件对应设置于壳体的一端之外。本技术中,触头机构与接线组件分别设置于壳体内与壳体外,保证了触头机构形成一个模块化结构,既方便装配,又可以避免在壳体开设用于操作接线组件的操作孔,利于保证触头机构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内,减少外部环境对触头机构的干扰。技术研发人员:卢科军,郭绍军,周长青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27技术公布日:2024/7/25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1/17866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