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内串电池连接结构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内串电池连接结构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1 18:41:02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的,具体地,主要涉及一种内串电池连接结构及电池。

背景技术:

1、软包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充放电倍率性能和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电动工具、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随着锂电池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各应用领域均对软包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便于产品可以储存更多的能量、使用更长的时间,这就要求软包锂离子有更高的重量比能量密度和体积比能量密度。

2、单个锂电池往往不能提供很高的电压,因此在应用时一般采用将多个电池串联起来做成电池组,以电池组作为整体对产品进行供电的方式。在制作电池组时,一般会通过容量、内阻、自放电等测试方法,挑选一致性良好的软包锂离子电池串联使用,且为了保证电池组中各个内串电池连接的可靠性、使电池组能够维持一定的形状,通常会将电池装在一个框架上,或者在电池之间设置隔板结构,但是,由于这些框架或隔板结构占据了电池组过多的内部空间,且不能够为相邻的电池提供导通作用,导致电池组的能量密度较低。

3、有鉴于此,需要对现有的电池组内串电池的连接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串电池连接结构及电池,以解决现有的锂电池组内部的连接结构占据空间大、无法为相邻电池提供导通作用的问题,从而提高电池组的能量密度。

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内串电池连接结构,包括金属层和高分子层,所述高分子层连接在所述金属层的表面,所述金属层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为盲孔,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粘接层,所述粘接层采用导电材料制作。

3、优选地,所述金属层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有所述高分子层,所述高分子层设置于所述金属层的边缘,所述金属层每侧表面的所述高分子层围成封闭区域,所述封闭区域为用于安装电芯的腔体。

4、优选地,所述连接孔的形状为圆形、多边形或任意平面图形。

5、优选地,所述金属层的每个表面上均开设多个所述的连接孔,多个所述连接孔在所述金属层的表面上均匀间隔设置。

6、优选地,所述金属层的两个表面上的所述连接孔的圆心位置相互错开设置。

7、优选地,所述金属层的厚度在5~50um之间。

8、优选地,所述连接孔的孔径在10~500um之间、深度在5~20um之间。

9、优选地,所述高分子层的厚度在10~20um之间。

10、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电池,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内串电池连接结构。

11、优选地,所述电池包括电芯和外壳,每个所述金属层的两侧各设置一个所述电芯,所述外壳与所述高分子层相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通过在金属层表面开设下沉式的连接孔,将粘接层设置于连接孔内,即可将电池牢固粘接,使得电池与金属层连接时无需在金属层表面另外设置粘结剂,从而减少了连接结构所占据的空间、提高了内串式电池的能量密度;此外,粘接层采用导电材料制作,使得金属层两侧的两个电芯能够直接通过粘接层、金属层实现相互串联、导通的目的,使电池组的结构更加简洁可靠;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锂电池组内部的连接结构占据空间大、无法为相邻电池提供导通作用的问题,提高了电池组的能量密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内串电池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层(1)和高分子层(2),所述高分子层(2)连接在所述金属层(1)的表面,所述金属层(1)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孔(11),所述连接孔(11)为盲孔,所述连接孔(11)内设置有粘接层(12),所述粘接层(12)采用导电材料制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串电池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1)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有所述高分子层(2),所述高分子层(2)设置于所述金属层(1)的边缘,所述金属层(1)每侧表面的所述高分子层(2)围成封闭区域,所述封闭区域为用于安装电芯的腔体(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串电池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11)的形状为圆形、多边形或任意平面图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串电池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1)的每个表面上均开设多个所述的连接孔(11),多个所述连接孔(11)在所述金属层(1)的表面上均匀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串电池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1)的两个表面上的所述连接孔(11)的圆心位置相互错开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内串电池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1)的厚度在5~50u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串电池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11)的孔径在10~500um之间、深度在5~20u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串电池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层(2)的厚度在10~20um之间。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内串电池连接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电芯(3)和外壳(4),每个所述金属层(1)的两侧各设置一个所述电芯(3),所述外壳(4)与所述高分子层(2)相连接。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串电池连接结构及电池,属于锂电池的技术领域,其中内串电池连接结构包括金属层和高分子层,所述高分子层连接在所述金属层的表面,所述金属层的表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为盲孔,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粘接层,所述粘接层采用导电材料制作。本技术公开的电池包括上述的内串电池连接结构。本技术通过在金属层表面开设下沉式的连接孔,将可导电的粘接层设置于连接孔内,解决了现有的锂电池组内部的连接结构占据空间大、无法为相邻电池提供导通作用的问题,提高了电池组的能量密度。技术研发人员:林国罗,洪春林,李聪,纪荣进,王诗龙,陈杰,郑明清,项海标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30技术公布日:2024/7/2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1/18007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