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线圈组件的制作方法  >  正文

线圈组件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1 18:59:57

本公开涉及一种具有电感器阵列结构的线圈组件。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子装置(诸如,数字电视(tv)、移动电话、膝上型计算机等)的小型化和轻薄化,应用于这些电子装置的线圈组件也需要小型化和轻薄化。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正在积极地进行各种类型的绕组型或薄膜型线圈组件的研究和开发。

2、由于线圈组件的小型化和轻薄化引起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进行这种小型化和轻薄化的情况下实现与现有线圈组件的特性等同的特性。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应当增加填充有磁性材料的芯中的磁性材料的比例,但是由于诸如电感器主体的强度和由于绝缘引起的频率特性的变化等原因,使得增加该比例存在限制。

3、另一方面,对具有减小线圈组件的安装面积的优点的阵列型组件的需求日益增加。根据多个线圈单元之间的耦合系数或互感,阵列型线圈组件可属于非耦合电感器型或耦合电感器型或者上述类型的混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一方面在于实现一种具有阵列结构的线圈组件,该线圈组件有利于小型化并且在该线圈组件中可有效地控制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

2、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通过示例提出了一种线圈组件的新颖结构。所述线圈组件包括:主体;支撑构件,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且包括一个表面和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一个表面相对的另一表面;第一线圈,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一个表面上的第一绕线部;第二线圈,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另一表面上的第二绕线部;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圈的一端和另一端;第三外电极和第四外电极,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二线圈的一端和另一端;以及第一连接电极和第二连接电极,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的与所述另一表面对应的一侧,并且将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一端和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另一端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

3、所述第一绕线部和所述第二绕线部可具有单层结构。

4、所述第一绕线部的芯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绕线部的芯的至少一部分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叠置。

5、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可设置在所述第二绕线部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二连接电极可设置在所述第二绕线部的内侧。

6、所述线圈组件还可包括第三连接电极和第四连接电极,所述第三连接电极和所述第四连接电极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的与所述另一表面对应的一侧,并且将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一端和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另一端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三外电极和所述第四外电极。

7、所述第三连接电极可设置在所述第一绕线部的外侧,并且所述第四连接电极可设置在所述第一绕线部的内侧。

8、所述主体可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并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一个表面上方和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另一表面下方,并且所述第一外电极至所述第四外电极可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

9、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的不同角部上,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四外电极可在所述第二表面的对角线方向上彼此面对,并且所述第二外电极和所述第三外电极可在所述第二表面的对角线方向上彼此面对。

10、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一端可以是所述第一绕线部的最外匝的端部,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另一端可以是所述第一绕线部的最内匝的端部,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一端可以是所述第二绕线部的最外匝的端部,并且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另一端可以是所述第二绕线部的最内匝的端部。

11、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一端和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另一端可不暴露于所述主体的连接到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侧表面,并且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一端和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另一端可不暴露于所述主体的连接到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侧表面。

12、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一端可包括从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另一表面延伸到所述第一线圈的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连接/接触的表面的第一部分,并且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另一端可包括从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另一表面延伸到所述第一线圈的与所述第二连接电极连接/接触的表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可分别与所述第二线圈的厚度相同。

13、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在所述线圈组件内彼此可不电连接。

14、所述支撑构件可包括磁性材料。

15、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线圈组件包括:主体;支撑构件,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且包括一个表面和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一个表面相对的另一表面;第一线圈,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一个表面上的第一绕线部;第二线圈,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另一表面上的第二绕线部;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圈的一端和另一端;第三外电极和第四外电极,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二线圈的一端和另一端;第一旁路电极,将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外电极;以及第二旁路电极,将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四外电极。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一端是所述第一绕线部的最外匝的端部,并且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另一端是所述第一绕线部的最内匝的端部,并且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一端是所述第二绕线部的最外匝的端部,并且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另一端是所述第二绕线部的最内匝的端部。

16、所述第一旁路电极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旁路电极的至少一部分可分别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绕线部和所述第二绕线部叠置。

17、所述第一旁路电极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旁路电极的至少一部分可埋在所述支撑构件中。

18、所述支撑构件可包括磁性层和设置在所述磁性层的一个表面和另一表面上的绝缘层。

19、所述第一线圈可设置在所述第一旁路电极和所述支撑构件之间,并且所述第二线圈可设置在所述第二旁路电极和所述支撑构件之间。

20、所述第一旁路电极和所述第二旁路电极可分别包括弯曲部。

21、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通过示例提出了一种线圈组件的新颖结构。所述线圈组件包括:主体;支撑构件,设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且包括一个表面和在第一方向上与所述一个表面相对的另一表面;第一线圈,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一个表面上的第一绕线部,其中,所述第一绕线部具有单层结构;第二线圈,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另一表面上的第二绕线部;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圈的一端和另一端;第三外电极和第四外电极,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二线圈的一端和另一端;以及第一连接电极和第二连接电极,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的与所述另一表面对应的一侧,并且将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一端和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另一端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可设置在所述第二绕线部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二连接电极可设置在所述第二绕线部的内侧。

22、所述线圈组件还可包括第三连接电极和第四连接电极,所述第三连接电极和所述第四连接电极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的与所述另一表面对应的一侧,并且将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一端和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另一端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三外电极和所述第四外电极。

23、所述第三连接电极可设置在所述第一绕线部的外侧,并且所述第四连接电极可设置在所述第一绕线部的内侧。

24、所述主体可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并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一个表面上方和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另一表面下方,并且所述第一外电极至所述第四外电极可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1/18130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