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性更高的绞盘及其制停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8-22 14:18:33
该发明涉及绞盘,特别是关于提高绞盘刹车安全性能的一种创新型绞盘结构及其制停方法。 背景技术:在当前电动绞盘的设计和应用中,刹车装置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的核心职能是在绞盘停止转动时,能够可靠地锁定卷筒,以确保牵引绳的负载稳定和安全,避免因牵引失效而导致的潜在风险。中国专利文献所公布的授权公告号cn203624946u展示了一种具有改进特性的绞盘刹车装置,它由主动座、逆涨扭簧、被动座和制动套组成。主动座与被动座能够相对转动,逆涨扭簧连接二者,且在正常状态下与制动套内壁保持摩擦接触。当刹车被激活时,扭簧膨胀,增大摩擦并锁住绞盘。此外,被动座上设计有凸缘以防扭簧损坏时刹车失效,增强了整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虽然现有设计提供了较高的安全保障水平,但在极端工况下,如重载、高速或高温环境中,仍存在潜在风险。在这些情况下,逆涨扭簧与制动套之间的摩擦力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制动力,从而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安全性并优化性能,我们需要设计一种更加可靠和强大的制动机制,或者开发辅助制动的装置,以在关键时刻介入,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通过这些改进措施,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确保系统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安全高效地运行。
背景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创新的安全绞盘,通过设置能够自动启动并对卷筒施加辅助制动力的制停装置,在主刹车力不足时介入制动,全面提升了绞盘的制动可靠性和安全性能。
2、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安全性更高的绞盘,其刹车结构包括主刹车装置与跟随主刹车装置中的逆涨扭簧动作而伺机介入对卷筒实施制动的制停装置;所述制停装置包括执行与驱动组件和复位组件,其中执行与驱动组件用于在主刹车力不足时对卷筒施加辅助制动力,复位组件用于在制动后将执行与驱动组件自动复位至待机状态。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主刹车装置与卷筒之间设置制停装置,当主刹车力不足时能自动介入对卷筒实施辅助制动,从而大幅提高了绞盘的制动可靠性和安全性能,有效避免了危险事故发生。
3、作为优选,所述执行与驱动组件包括活动套、启动触发件、启动执行件、执行件和卷筒内壁上的制停凹槽;
4、所述活动套环形设置在制动套外圈并朝制动套的自由端延伸出伸出段;所述启动触发件固定在活动套内壁上并与逆涨扭簧保持接触;所述启动执行件固定设置在伸出段上;所述执行件与启动执行件配合并能够上下活动地设置在制动套延长段上开设的安装孔内。有益效果是:明确了制停装置的核心结构,包括执行与驱动组件对卷筒施加辅助制动力,复位组件在制动后自动复位系统,环环相扣,有序高效。
5、作为优选,所述制停凹槽沿卷筒内壁圆周阵列布置,并与执行件的位置相对应。有益效果是:制停凹槽与执行件的位置相对应设置,有利于执行件高效卡入制停卷筒转动。
6、作为优选,启动触发件朝活动套中心一侧突起,突起的高度与制动套内壁持平。有益效果是:启动触发件的突起结构与制动套内壁持平,确保其与逆涨扭簧接触顺畅可靠。
7、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孔朝卷筒一侧设有护体,护体上设有推动执行件向下动作的机构。有益效果是:安装孔上设护体并预留了推动执行件下落的机构空间,有利于结构布置紧凑且执行件可靠下落。
8、作为优选,所述启动执行件上的配合部为沿制动套轴向延伸的杆状件,执行件上开有与杆状件配合的自高向低的配合槽。有益效果是:启动执行件采用杆状件与配合槽的创新设计,能精确控制执行件的运动位置。
9、作为优选,所述制停凹槽的一侧为与执行件接触时的制停作用面,另一侧为具有倾斜的缓坡面。有益效果是:制停凹槽的作用面和缓坡面设计,实现了"制停"和"复位"双重功能一体化。
10、作为优选,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在活动套上开设的长条孔和布置在长条孔内的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抵触活动套使其保持转动趋势。有益效果是:复位组件的设计使活动套在制动后能自动复位,避免了人工干预。
11、作为优选,所述制动套上沿径向开设有第一活动槽供启动触发件活动和第二活动槽供启动执行件活动。有益效果是:在制动套上开设活动槽,为启动触发件和启动执行件提供了充足活动空间。
12、一种应用上述的绞盘的制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s1.正常工作时,通过弹性件的作用力使活动套保持朝启动触发件的反方向转动,执行件完全缩回安装孔内处于待机状态;
14、s2.当主刹车力不足以制停卷筒转动时,仍在转动的逆涨扭簧持续推动启动触发件克服弹性件的力;
15、s3.所述启动触发件推动活动套朝自由端方向移动,启动执行件随之驱动执行件脱离配合槽下落;
16、s4.转动的卷筒上的制停凹槽捕获下落的执行件,使执行件将卷筒与制动套临时连接;
17、s5.卷筒的转动力被制动套吸收,从而实现对卷筒的辅助制动。有益效果是:明确了制停方法的具体步骤,有序可靠,确保了制停装置高效介入并实现辅助制动。
18、作为优选,还包括以下步骤:
19、1.负载除去后,卷筒反向转动时,制停凹槽内的缓坡面顶起执行件,同时弹性件推力使杆状件重新插入配合槽内;
20、2.执行件完全脱离制停凹槽,系统自动复位到初始待机状态。有益效果是:制停后的自动复位步骤,提高了使用便利性,避免人工干预。
21、综上,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性更高的绞盘,其刹车结构在主刹车装置与卷筒之间增设了一种制停装置。当主刹车力不足时,制停装置能够自动启动并对卷筒施加辅助制动力,从而大幅提高了绞盘的整体制动可靠性和安全性能,有效避免了危险事故的发生。
23、制停装置由执行与驱动组件和复位组件组成,两者环环相扣,有序高效地完成了辅助制动和自动复位的功能。其中,执行与驱动组件通过一系列紧密配合的零部件,能够准确感知到主刹车力的不足,从而启动并对卷筒实施辅助制动;而复位组件则在制动后自动将整个系统复位,避免了人工干预,提高了使用便利性。
24、此外,该发明的结构设计体现了大量创新理念和优化思路,例如推杆-斜槽配合结构、制停凹槽直径面和缓坡面设计等,都能够精确控制部件运动,实现"制停"和"复位"功能的有机统一。同时,安装孔的优化布局、部件材料的选择等细节处理,也进一步增强了制停装置的可靠性和适应能力。
25、值得一提的是,该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制停方法,对制停装置介入的具体步骤进行了明确规范,确保了辅助制动和复位过程的高效、可靠实施。
26、综上所述,该发明创新地解决了传统绞盘在极端工况下制动力不足的问题,通过自动辅助制动功能的引入,全面增强了绞盘产品的安全防护性能,有力保障了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同时优化的结构设计和制停方法也彰显了出色的工程技术实力,必将为用户带来卓越的使用体验。该发明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前景。
技术特征:1.一种安全性更高的绞盘,其特征在于:其刹车结构包括主刹车装置(001)与跟随主刹车装置(001)中的逆涨扭簧(03)动作而伺机介入对卷筒(002)实施制动的制停装置(1);所述制停装置(1)包括执行与驱动组件(11)和复位组件(12),其中执行与驱动组件(11)用于在主刹车力不足时对卷筒(002)施加辅助制动力,复位组件(12)用于在制动后将执行与驱动组件(11)自动复位至待机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性更高的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与驱动组件(11)包括活动套(112)、启动触发件(113)、启动执行件(114)、执行件(115)和卷筒(002)内壁上的制停凹槽(1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性更高的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停凹槽(116)沿卷筒(002)内壁圆周阵列布置,并与执行件(115)的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性更高的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触发件(113)朝活动套(112)中心一侧突起,突起的高度与制动套(01)内壁持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性更高的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02)朝卷筒(002)一侧设有护体(021),护体(021)上设有推动执行件(115)向下动作的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性更高的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执行件(114)上的配合部为沿制动套轴向延伸的杆状件(117),执行件(115)上开有与杆状件(117)配合的自高向低的配合槽(118)。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性更高的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停凹槽(116)的一侧为与执行件(115)接触时的制停作用面,另一侧为具有倾斜的缓坡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性更高的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12)包括在活动套(112)上开设的长条孔(121)和布置在长条孔(121)内的弹性件(122),弹性件(122)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抵触活动套(112)使其保持转动趋势。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性更高的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套(01)上沿径向开设有第一活动槽(04)供启动触发件(113)活动和第二活动槽(05)供启动执行件(114)活动。
10.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绞盘的制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性更高的绞盘及其制停方法,旨在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绞盘在极端工况下存在的安全隐患。该制停装置包括执行与驱动组件和复位组件。当主刹车力不足时,执行与驱动组件能够自动启动,利用结构的设计对卷筒施加辅助制动力,确保卷筒可靠停止转动;负载除去后,复位组件则自动将系统恢复至初始待机状态。在结构设计方面,该发明运用了诸如推杆‑斜槽配合结构、制停凹槽直径面和缓坡面、部件材料优化等多项创新理念,有效提高了制停装置的可靠性和适应能力。同时,制停方法的具体步骤也做了明确规范,确保了整个过程高效有序。该创新绞盘通过引入制停装置的自动辅助制动功能,全面增强了产品的安全防护性能,有力保障了人身和设备安全。技术研发人员:徐宏,张小彬,朱小增,孟彦超,叶岭,王朝辉,姜美芳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润华机电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8/21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22/27803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