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临床用儿科脉枕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30 14:24:51
本技术涉及中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临床用儿科脉枕。
背景技术:
1、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甚至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他把我国古代脉诊完全归功于扁鹊,并不确切。据历史记载,我国脉诊的渊源很古,例如,传说中的上古医生做贷季、鬼臾区等已经讨论了脉诊。到春秋战国时期,脉诊已经达到相当水平。当时开始出现的重要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和稍晚的《难经》中,已经对脉诊有许多详细论述。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药文献帛书—《脉法》、《阴阳脉症候》,也有用脉诊判断疾病的宝贵材料。这些都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脉学已成为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诊脉是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临床上主要掌握脉诊的时间、病人的体位,医生的指法和指力轻重,每次按脉时间,以每侧脉搏跳动不少于50次为限,同时要了解健康人脉象的变化情况,才能正确地进行脉诊;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现代医院中,中医也是必不可少的,中医在诊脉时,需要使用脉枕对患者的手进行支撑放置。
2、现有的中医脉枕,通常是一个弧形的软垫,使患者将手放置在弧形凹槽中,以便于中医诊脉,然而由于软垫无法对患者的手部进行固定,当需要诊脉的患者为儿童时,儿童的手在诊脉时容易移动,影响中医对脉象进行诊断,较为不便。
3、因此,现在研发出了一种能够对需要诊脉的儿童患者的手进行固定,避免儿童患者的手在诊脉时移动影响中医对脉象进行诊断的中医临床用儿科脉枕。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的中医脉枕,无法对患者的手部进行固定,当需要诊脉的患者为儿童时,儿童的手在诊脉时容易移动,影响中医对脉象进行诊断,较为不便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对需要诊脉的儿童患者的手进行固定,避免儿童患者的手在诊脉时移动影响中医对脉象进行诊断的中医临床用儿科脉枕。
2、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中医临床用儿科脉枕,包括有升降脚、底板、软皮带、压缩弹簧、活动球和上垫子,所述升降脚有四个,所述升降脚上侧之间连接有所述底板,所述底板前后两侧均连接有多个所述软皮带,所述底板左右两侧也均连接有多个所述软皮带,所述底板中部上侧转动式连接有所述活动球,所述活动球上侧连接有所述上垫子,所述软皮带均与所述上垫子连接,所述上垫子左右两部下侧均与所述底板之间连接有多个所述压缩弹簧,通过所述升降脚对所述底板进行支撑,再根据不同儿童患者的诊脉需求,调节所述升降脚的长度,进而调节所述底板的高度,使得所述底板的高度适配不同患者的诊脉需求。
3、作为优选,还包括有绑带、内垫和固定轨,所述上垫子左部上侧连接有所述绑带,所述绑带下侧连接有所述内垫,所述上垫子右部上侧连接有所述固定轨,所述绑带右侧与所述固定轨卡接,将所述绑带与所述固定轨卡接配合,使得所述绑带将儿童患者的手固定在所述上垫子上,所述内垫防止所述绑带对儿童患者的手部造成磨损。
4、作为优选,还包括有伸缩杆、复位弹簧、前延垫和把手,所述上垫子左右两部前侧均连接有所述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之间连接有所述前延垫,所述伸缩杆均与所述前延垫之间连接有所述复位弹簧,所述前延垫前侧连接有所述把手,拉动所述把手,带动所述前延垫向前移动,所述伸缩杆延伸,所述复位弹簧拉伸,使得所述前延垫延长对儿童患者的手肘部位进行支撑。
5、作为优选,还包括有抽屉和隔板,所述底板下侧滑动式连接有所述抽屉,所述抽屉中部连接有所述隔板,向前拉动所述抽屉,将患者手部佩戴的饰品放置在所述抽屉中,所述隔板能够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分隔,放置完后,将所述抽屉向后推动复位。
6、作为优选,所述上垫子为弧形结构。
7、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轨上设有固定条。
8、作为优选,所述抽屉前侧开有抓握槽。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绑带与固定轨卡接配合,使得绑带将儿童患者的手固定在上垫子上,内垫防止绑带对儿童患者的手部造成磨损,达到了能够对需要诊脉的儿童患者的手进行固定,避免儿童患者的手在诊脉时移动影响中医对脉象进行诊断的效果。
10、2、本实用新型通过拉动把手,带动前延垫向前移动,伸缩杆延伸,复位弹簧拉伸,使得前延垫延长与儿童患者的手肘部位接触,达到了能够对儿童患者的手肘部位进行支撑,提高儿童患者诊脉时的舒适度,避免儿童患者手部悬空的效果。
11、3、本实用新型通过拉动把手,带动前延垫向前移动,伸缩杆延伸,复位弹簧拉伸,使得前延垫延长与儿童患者的手肘部位接触,达到了能够对患者手部佩戴的饰品进行收纳放置,避免佩戴的饰品影响诊脉的效果。
12、4、本实用新型通过活动球旋转,可以调整上垫子的角度,通过压缩弹簧收缩或者拉伸和软皮带,能够限制上垫子的调整范围,以便提高儿童患者手部的舒适度。
技术特征:1.一种中医临床用儿科脉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升降脚(1)、底板(2)、软皮带(3)、压缩弹簧(4)、活动球(5)和上垫子(6),所述升降脚(1)有四个,所述升降脚(1)上侧之间连接有所述底板(2),所述底板(2)前后两侧均连接有多个所述软皮带(3),所述底板(2)左右两侧也均连接有多个所述软皮带(3),所述底板(2)中部上侧转动式连接有所述活动球(5),所述活动球(5)上侧连接有所述上垫子(6),所述软皮带(3)均与所述上垫子(6)连接,所述上垫子(6)左右两部下侧均与所述底板(2)之间连接有多个所述压缩弹簧(4),通过所述升降脚(1)对所述底板(2)进行支撑,再根据不同儿童患者的诊脉需求,调节所述升降脚(1)的长度,进而调节所述底板(2)的高度,使得所述底板(2)的高度适配不同患者的诊脉需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临床用儿科脉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绑带(7)、内垫(8)和固定轨(9),所述上垫子(6)左部上侧连接有所述绑带(7),所述绑带(7)下侧连接有所述内垫(8),所述上垫子(6)右部上侧连接有所述固定轨(9),所述绑带(7)右侧与所述固定轨(9)卡接,将所述绑带(7)与所述固定轨(9)卡接配合,使得所述绑带(7)将儿童患者的手固定在所述上垫子(6)上,所述内垫(8)防止所述绑带(7)对儿童患者的手部造成磨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医临床用儿科脉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伸缩杆(10)、复位弹簧(11)、前延垫(12)和把手(13),所述上垫子(6)左右两部前侧均连接有所述伸缩杆(10),所述伸缩杆(10)之间连接有所述前延垫(12),所述伸缩杆(10)均与所述前延垫(12)之间连接有所述复位弹簧(11),所述前延垫(12)前侧连接有所述把手(13),拉动所述把手(13),带动所述前延垫(12)向前移动,所述伸缩杆(10)延伸,所述复位弹簧(11)拉伸,使得所述前延垫(12)延长对儿童患者的手肘部位进行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医临床用儿科脉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抽屉(14)和隔板(15),所述底板(2)下侧滑动式连接有所述抽屉(14),所述抽屉(14)中部连接有所述隔板(15),向前拉动所述抽屉(14),将患者手部佩戴的饰品放置在所述抽屉(14)中,所述隔板(15)能够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分隔,放置完后,将所述抽屉(14)向后推动复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临床用儿科脉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垫子(6)为弧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医临床用儿科脉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轨(9)上设有固定条。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医临床用儿科脉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屉(14)前侧开有抓握槽。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中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临床用儿科脉枕。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对需要诊脉的儿童患者的手进行固定,避免儿童患者的手在诊脉时移动影响中医对脉象进行诊断的中医临床用儿科脉枕。一种中医临床用儿科脉枕,包括有升降脚、底板和软皮带等,所述升降脚有四个,所述升降脚上侧之间连接有所述底板,所述底板前后两侧均连接有多个所述软皮带。本技术通过将绑带与固定轨卡接配合,使得绑带将儿童患者的手固定在上垫子上,内垫防止绑带对儿童患者的手部造成磨损,达到了能够对需要诊脉的儿童患者的手进行固定,避免儿童患者的手在诊脉时移动影响中医对脉象进行诊断的效果。技术研发人员:王文亮,李红,陈逸彬,石朋朋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儿童医院技术研发日:20231222技术公布日:2024/8/27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30/28188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一种脉冲冲洗器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