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发电变电,配电装置的制造技术 > 单端充电组件、测温探针及充电座的制作方法  >  正文

单端充电组件、测温探针及充电座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9-14 15:07:39

本发明属于测温,具体涉及一种单端充电组件、配置了所述单端充电组件的测温探针,以及充电座。

背景技术:

1、烹饪和食品加工行业中,测温探针扮演着确保食物烹饪至恰到好处的关键角色,其准确性和便捷性对于食物的口感和安全性具有决定性影响。然而,尽管市场上现有的测温探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行业的基本需求,但在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了这些产品存在的一系列局限性和不足,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提升测温探针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2、一方面,从结构上看,为了满足测温探针插入食物的便利性,尤其是针对烤肉等应用场景,探针普遍采用细长针状的设计。这种设计虽然确保了探针能够轻松插入食物内部,但细长形态和较小的横截面积却限制了在其上直接集成标准充电接口(如usb接口)的可能性。目前,市面上的测温探针多采用间接的充电方式,即将充电部件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设置在探针的不同位置,如正极位于探针的底部,而负极则设置在钢制外壳的侧壁上。但,这不仅增加了充电的复杂性,要求用户必须使用特定的充电座进行充电,而且增加了操作难度,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3、另一方面,从使用安全性角度来看,将测温探针的负极设置在钢制外壳的侧壁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烹饪过程中,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如烤肉、烤面包等,测温探针的钢制外壳和负极都会与食物直接接触。这不仅可能导致负极被食物中的杂质污染,从而影响测温探针的测量精度和准确性,而且当食物中存在腐蚀性物质时,还可能对负极造成腐蚀,进而影响测温探针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这种潜在的安全隐患可能对用户的健康构成威胁,同时也可能导致测温探针因负极受损而无法正常使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至少之一而提供一种单端充电组件、测温探针及充电座。

2、为满足本发明的各个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适应本发明的目的之一而提供一种单端充电组件,包括电池与第一充电正负极,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一充电正负极分设于一狭长空间的两端,所述第一充电正负极包括第一极与第二极,所述第一极套设于所述第二极外且所述第一极与所述第二极之间绝缘设置,所述第一极与所述第二极各引出一条充电线,以电连接所述电池,且两条充电线相互绝缘设置。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极呈环状结构,所述第二极呈柱状结构,所述第一极内设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二极插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第二极与围设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侧壁相间隔设置。

5、具体的,所述容置空间中还设有绝缘套,所述绝缘套中设有绝缘孔,所述第二极插置于所述绝缘孔中。

6、具体的,所述第一极与所述第二极于同一端各设有充电端,该两个充电端用于与外部充电设备电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一充电正负极之间还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还设有第一充电电路,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池和所述两条充电线电连接,以形成通过所述第一充电正负极为所述电池充电的回路。

8、具体的,所述电池的一端设有插接槽或插接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池相对的一端设有插接部或插接槽,所述插接槽与所述插接部相插接以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池。

9、具体的,两条所述充电线之间相间隔设置,且所述两条充电线之间还设有绝缘片。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端充电组件还包括馈电电路,所述馈电电路通过所述第一极引出的充电线与所述第一极电连接,所述馈电电路用于向所述第一极引出的充电线与所述第一极输送激励电流产生谐振从而辐射射频信号。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为负极,所述第二极为正极。

12、适应本发明的目的之一而提供一种测温探针,包括外壳、控制单元、温度传感器以及如前一目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端充电组件,所述外壳内形成有狭长空间,所述控制单元、温度传感器及所述单端充电组件设置于所述狭长空间内,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单端充电组件电连接。

13、适应本发明的目的之一而提供一种充电座,用于为所述的单端充电组件的电池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充电电路与第二充电正负极,所述充电电路用于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充电正负极包括第三极与第四极,所述第三极与所述第四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三极还用于与所述单端充电组件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四极还用于与所述单端充电组件的第二极电连接。

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包括但不限于:

15、首先,本发明的单端充电组件将电池与充电正负极分隔并置于两端,实现了空间的最大利用率。这种紧凑的设计使得整个组件能够轻松集成到各种小型设备中,如便携式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等,为这些小型设备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充电解决方案。特别是在对空间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下,如测温探针等,所述单端充电组件能够显著减少设备的整体尺寸,同时保证足够的电池容量,满足了用户对便携性和续航能力的双重需求。

16、其次,本发明的测温探针中的单端充电组件通过将电池与充电正负极巧妙地分设于探针的狭长空间两端,实现了高度的空间优化。不仅使测温探针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也确保了电池容量的最大化,满足了长时间连续测温的需求。测温探针小巧轻便的体型,方便用户携带和操作。且,所述充电正负极均设置于所述的外壳的一端,使得充电正负极的第一极与第二极在使用过程均不会接触食物或饮品,避免了第一极与第二极被腐蚀,保护了所述充电正负极。

17、另外,传统的测温探针充电结构可能需要用户进行复杂的操作步骤。而本发明的单端充电组件采用了即插即充的设计,用户只需将充电设备与测温探针对接即可开始充电,大大简化了充电流程。具体来说,单端充电组件将正负极设置于同一端,用户无需再为寻找对应的正负极而烦恼。传统的充电方式可能需要用户仔细对齐正负极,甚至需要额外的工具来辅助完成充电,这不仅增加了充电的复杂度,也增加了误操作的风险。而本发明的配置了单端充电组件的测温探针,用户只需将充电设备的充电头直接插入测温探针上的单端充电组件,即可完成对接。这个过程无需用户进行复杂的对齐或调整,只需简单的插拔动作即可完成,大大降低了充电的难度和复杂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单端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与第一充电正负极,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一充电正负极分设于一狭长空间的两端,所述第一充电正负极包括第一极与第二极,所述第一极套设于所述第二极外且所述第一极与所述第二极之间绝缘设置,所述第一极与所述第二极各引出一条充电线,以电连接所述电池,且两条充电线相互绝缘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端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呈环状结构,所述第二极呈柱状结构,所述第一极内设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二极插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第二极与围设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侧壁相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端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中还设有绝缘套,所述绝缘套中设有绝缘孔,所述第二极插置于所述绝缘孔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端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与所述第二极于同一端各设有充电端,该两个充电端用于与外部充电设备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端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一充电正负极之间还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还设有第一充电电路,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池和所述两条充电线电连接,以形成通过所述第一充电正负极为所述电池充电的回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端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一端设有插接槽或插接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池相对的一端设有插接部或插接槽,所述插接槽与所述插接部相插接以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池。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端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充电线之间相间隔设置,且所述两条充电线之间还设有绝缘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端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端充电组件还包括馈电电路,所述馈电电路通过所述第一极引出的充电线与所述第一极电连接,所述馈电电路用于向所述第一极引出的充电线与所述第一极输送激励电流产生谐振从而辐射射频信号。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端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为负极,所述第二极为正极。

10.一种测温探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控制单元、温度传感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端充电组件,所述外壳内形成有狭长空间,所述控制单元、温度传感器及所述单端充电组件设置于所述狭长空间内,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单端充电组件电连接。

11.一种充电座,用于为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端充电组件的电池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充电电路与第二充电正负极,所述充电电路用于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充电正负极包括第三极与第四极,所述第三极与所述第四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三极还用于与所述单端充电组件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四极还用于与所述单端充电组件的第二极电连接。

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端充电组件、测温探针及充电座,所述单端充电组件包括电池与第一充电正负极,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一充电正负极分设于一狭长空间的两端,所述第一充电正负极包括第一极与第二极,所述第一极套设于所述第二极外且所述第一极与所述第二极之间绝缘设置,所述第一极与所述第二极各引出一条充电线,以电连接所述电池,且两条充电线相互绝缘设置。本发明的单端充电组件将电池与充电正负极分隔并置于两端,实现了空间的最大利用率。这种紧凑的设计使得整个组件能够轻松集成到各种小型设备中,如便携式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等,为这些小型设备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充电解决方案,特别是在对空间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下,如测温探针等。技术研发人员:陈毅轩,吴文龙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智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9/12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914/29705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