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牡蛎工厂化促肥方法与应用
- 国知局
- 2024-09-14 15:09:55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尤其涉及一种牡蛎工厂化促肥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1、
2、鉴于牡蛎海区育肥难度逐步增大的现状,开展牡蛎陆基工厂化促肥关键技术研发,通过海陆接力养殖是快速提高牡蛎肥度,破解优质牡蛎供应不足以及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以大食物观为指引,推动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已有现有技术公开了利用豆粕粉、芋头粉进行牡蛎促肥的研究,牡蛎对陆源饲料的摄食、转化效率低,多以假粪的形式排出体外,其原因在于陆源饲料大颗粒蛋白、脂质结构与牡蛎喜食的海洋微藻差异大,牡蛎难以对来自陆源饲料的蛋白、脂质进行有效分解利用。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利用发酵豆粕粉与发酵花生粕粉,结合创新的牡蛎免应激投喂策略,进行牡蛎工厂化促肥的技术工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牡蛎工厂化促肥方法与应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牡蛎工厂化促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将需促肥的成体牡蛎置于促肥用水中,通过渐进式调整水温后投喂复合饲料进行促肥管理,达到目标肥度后收获;
5、所述复合饲料包括单胞藻、发酵豆粕粉和发酵花生粕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6、有益效果:申请人比较了发酵、酶解等技术手段,发现发酵不仅能够降解大分子蛋白、脂质,增加游离氨基酸、脂肪酸的含量,还能润化饲料颗粒,使颗粒棱角圆润,平均粒径缩小10%。通过比较豆粕与发酵豆粕的营养组分,发现发酵豆粕中的游离氨基酸较未发酵豆粕提高85.3%,脂肪酸含量提高36.88%,其中饱和脂肪酸提高59.51%,单不饱和脂肪酸提高99.86%,多不饱和脂肪酸提高14%,必须脂肪酸含量提高10.21%;通过比较发酵与未发酵的花生粕粉,发现发酵花生粕粉中的游离氨基酸提高77.3%,脂肪酸含量提高25.83%,其中饱和脂肪酸提高33.14%,单不饱和脂肪酸提高25.03%,多不饱和脂肪酸提高21.99%,必需脂肪酸含量提高19.94%。这些提高的氨基酸、脂肪酸均由大分子蛋白质、脂质经发酵分解获得,是能够被牡蛎直接吸收利用的小分子营养物质。
7、本发明首次创新性地将发酵工艺应用于牡蛎促肥中,将陆源大分子饲料降解为易吸收的小分子,降低牡蛎对陆源饲料的排斥性,提高了摄食率与转化率;并且,本发明提出牡蛎促肥中海水环境与复合饲料投喂的渐进式转变策略,给予牡蛎充足的适应过程,最大化牡蛎促肥过程中的环境适合度,提高牡蛎的促肥效果。
8、优选的,所述需促肥的成体牡蛎由海区上岸后立即进行清洗,去除表面泥沙等附着物,剔除死亡或濒死牡蛎,且不进行破单体操作。
9、优选的,所述促肥用水置于具有遮光、保温设施的工厂化促肥池中,水体体积不低于20m3。
10、优选的,所述促肥管理过程中成体牡蛎的密度不高于15kg/m3。
11、优选的,所述促肥用水为砂滤海水或砂滤井水,且盐度与需促肥的成体牡蛎的生长海区一致,促肥管理过程中持续向促肥用水中充气。
12、优选的,所述渐进式调整水温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3、牡蛎进入促肥用水时,水温与海水保持一致并静置12h,然后于48h内通过换水逐渐升温或降温至10~18并保持相对恒定,此后于该恒定温度进行促肥管理,温度起伏不超过1。
14、更为优选的,牡蛎进入促肥用水时的水温根据季节的不同进行适应性调节,牡蛎进入促肥管理时的水温更优选为13~15。
15、更为优选的,所述换水具体为每日换水1~2次,每次100%水体,加注新水前冲洗池底,剔除死亡或濒死牡蛎。
16、有益效果:环境胁迫是牡蛎发生应激乃至死亡的重要原因,申请人在先对海区养殖牡蛎开展周年跟踪,发现高温期日温差超过1.6时牡蛎会产生强烈生理应激,持续1周即可引发大规模死亡,可见牡蛎对于环境变化十分敏感。经对比实验发现,饵料种类、丰度的急剧转变会降低牡蛎的环境适应度,适应不足引发的急性应激会导致牡蛎停止摄食,短期内出现消瘦现象,长期适应不足可能引发死亡。因此,尽可能提高牡蛎的适应度,是实现短期陆基促肥的关键之一。本发明上述促肥用水温度控制方法能够为牡蛎的促肥提供适应环境,提高牡蛎对于环境的适应度,进而降低由环境胁迫而带来的牡蛎应激或死亡等现象的产生。
17、优选的,所述单胞藻为小新月菱形藻、角毛藻或三角褐指藻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浓度不低于106细胞/ml。
18、优选的,所述发酵豆粕粉或发酵花生粕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9、将豆粕粉或花生粕粉与35~40淡水及酵母粉按1:2:0.1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后静置发酵1h,即得到所述发酵豆粕粉或发酵花生粕粉。
20、优选的,所述豆粕粉或花生粕粉的最大粒径不超过20μm。
21、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复合饲料组成部分豆粕与花生粕,来源充足、无毒无害且成本低,其发酵技术工艺成熟,该饲料组合可部分或全部取代单胞藻,减少了单胞藻人工培养设施、水电等费用的投入,应用前景广阔。
22、优选的,所述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3、成体牡蛎入池12h后开始投喂,每日投喂6次,先以每立方米水体每次投喂20l单胞藻+15g发酵豆粕粉+15g发酵花生粕粉,持续投喂2d;然后以每立方米水体每次投喂10l单胞藻+25g发酵豆粕粉+25g发酵花生粕粉,持续投喂5d;再以每立方米水体每次投喂35g发酵豆粕粉+35g发酵花生粕粉,直至达到目标肥度。
24、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牡蛎工厂化促肥技术工艺,充分考虑了牡蛎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基于牡蛎对水温和饵料的敏感性进行渐进式转变,在促肥初期,最小化牡蛎促肥条件与养殖海区环境的差异,特别是水温、盐度等水质条件,同时高比例投喂牡蛎适口的天然饵料(单胞藻),减少环境(包括饵料)转变带来的牡蛎应激反应;后逐渐降低天然饵料(单胞藻)比例、提高陆源饲料(发酵豆粕粉与发酵花生粕粉)比例,逐步提高牡蛎对陆源饲料的接受度,直至后期实现陆源饲料对天然饵料的完全取代。促肥初、中期,高比例天然饵料(单胞藻)的目的在于诱食,促进牡蛎开口摄食;中、后期高比例的陆源饲料是牡蛎生长、肥度快速增加的主要营养贡献者。
25、优选的,投喂时,发酵豆粕粉与发酵花生粕粉经300目筛绢揉搓,并弃掉未过滤部分。
26、一种牡蛎工厂化促肥方法在二倍体牡蛎和/或三倍体牡蛎促肥中的应用。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2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牡蛎工厂化促肥方法,本发明中的牡蛎由养殖海区转入工厂化促肥池塘后,将养殖水环境进行了渐进式转变,给予牡蛎充分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提高了牡蛎促肥过程中的环境适合度。同时,本发明对陆源饲料进行发酵处理,降解大分子为牡蛎可食的小分子,润化饲料颗粒,降低牡蛎对陆源饲料的排斥,提高摄食率。此外,本发明中的复合饲料配方与投喂方法结合牡蛎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最优调整,在投喂初期以单胞藻为主,后期以发酵豆粕粉与发酵花生粉为主,或完全取代单胞藻,给予牡蛎适应陆源饲料的过程,提高了饲料适应性与转化率。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914/29719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