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发电变电,配电装置的制造技术 > 结合多维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的用电负荷预估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  正文

结合多维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的用电负荷预估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10-21 14:30:05

本技术涉及大数据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结合多维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的用电负荷预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1、电力是当前社会的主要能源,确保稳定的电力供应对保障国民生活质量以及国民经济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历史用电情况分析和对未来用电负荷的预测,能够了解某个区域对用电负荷的变化规律,进而便于在用电高峰期之前进行充分的电力调度工作。

2、在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产品产量法或者弹性系数法来预测未来的用电负荷。但是,产品产量法主要基于工业用电进行考虑,适合预测较多工业区分布的区域的用电负荷;弹性系数法则直接与国民经济产值增长关联,适合从较大的时间跨度来进行用电负荷的预测,如一整个年度甚至两个年度。

3、但是在实际中,短周期内的用电负荷往往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因此,如何更准确的预估短周期内的用电负荷,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更准确的预估用电负荷,本技术提供一种结合多维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的用电负荷预估方法及系统。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结合多维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的用电负荷预估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结合多维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的用电负荷预估方法,包括:

4、获取目标区域在n个历史评估周期内的历史特征信息,所述历史多维特征信息包括历史人口信息、历史天气信息以及历史用电负荷,n大于5;

5、基于所述n个历史评估周期内的历史特征信息,确定目标周期的用电规律和人口变化规律;

6、基于所述人口变化规律确定在目标区域在目标周期内的预估人口信息,所述目标周期为未来的时间段;

7、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在目标周期内预估天气信息;

8、基于所述预估天气信息、所述预估人口信息以及所述用电规律,确定所述目标区域在目标周期内的预估用电负荷。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目标区域在多个历史评估周期内的历史特征信息确定目标地区的用电规律和人口变化规律,并且结合了目标区域在目标周期内的预估天气信息、用电规律以及人基于人口变化规律预测的目标区域在目标周期内的预估人口信息的多维信息进行预测,能够得到更准确的预估用电负荷。

10、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n个历史评估周期内的历史特征信息,确定目标周期的用电规律,包括:

11、基于所述n个历史及评估周期内的历史人口信息和历史用电负荷,确定人均日用电负荷;

12、基于所述n个历史及评估周期内的历史天气信息和历史用电负荷,确定用电负荷与天气的对应关系,所述用电负荷与天气的对应关系包括用电负荷与温度的对应关系以及每种异常天气类型对应的用电负荷增长比例;

13、其中,所述用电规律包括人均日用电负荷以及用电负荷与天气的对应关系。

14、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n个历史评估周期内的历史特征信息,确定目标周期的人口变化规律,包括:

15、所述历史人口信息包括每日人口总量;

16、基于所述n个历史评估周期内的历史人口信息,确定人口基数以及人口流动规律,所述人口基数为在常规日期中的日均人口数量,所述人口流动规律包括每种类型的关键日期对应的人口净增量,所述人口变化规律包括平均人口基数以及人口流动规律;

17、相应地,所述基于所述人口变化规律确定在目标区域在目标周期内的预估人口信息,包括:

18、确定目标周期内常规日期和关键日期的分布信息;

19、基于所述人口基数、所述人口流动规律以及所述目标周期内常规日期和关键日期的分布信息,确定目标区域在目标周期内的预估人口信息。

20、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21、对于任一历史评估周期,获取历史人口信息包括:

22、获取目标区域在所述任一历史评估周期内的每日手机信令数据;

23、对所述任一历史评估周期内的每日手机信令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历史人口信息,所述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去重以及数据有效性筛选。

24、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预估天气信息、所述预估人口信息以及所述用电规律,确定所述目标区域在目标周期内的预估用电负荷,包括:

25、基于所述预估人员分布信息以及所述人均日用电负荷,确定第一基准负荷;

26、基于所述预估天气信息以及所述用电负荷与天气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基准负荷;

27、基于所述第一基准负荷以及所述第一基准负荷,预测所述目标区域在目标周期内的用电负荷。

28、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基准负荷以及所述第一基准负荷,确定所述目标区域在目标周期内的预估用电负荷,包括:

29、基于所述第一基准负荷以及第二基准负荷确定系数n和s;

30、基于所述第一基准负荷、第二基准负荷以及预测公式预测所述目标区域在目标周期内的用电负荷;

31、所述预测公式为w=nw1+sw2,其中,w为预估用电负荷,w1为第一基准负荷,w2为第一基准负荷,其中n+s=1。

32、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基准负荷以及第二基准负荷确定系数n和s,包括:

33、若所述第一基准负荷大于所述第二基准负荷,则基于所述n个历史评估周期内每个常规日期的人口数量确定第一均方差,并基于所述第一均方差确定n和s,其中,n大于s;

34、若所述第一基准负荷小于所述第二基准负荷,则基于所述n个历史评估周期内非异常天气类型每日平均气温,确定第二均方差,并基于所述第二均方差确定n和s,其中,n小于s。

3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结合多维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的用电负荷预估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6、一种结合多维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的用电负荷预估系统,包括:

37、历史特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在n个历史评估周期内的历史特征信息,所述历史多维特征信息包括历史人口信息、历史天气信息以及历史用电负荷,n大于5;

38、规律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n个历史评估周期内的历史特征信息,确定目标周期的用电规律和人口变化规律;

39、预估人口信息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人口变化规律确定在目标区域在目标周期内的预估人口信息,所述目标周期为未来的时间段;

40、预估天气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在目标周期内预估天气信息;

41、预估用电负荷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预估天气信息、所述预估人口信息以及所述用电规律,确定所述目标区域在目标周期内的预估用电负荷。

42、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规律确定模块在基于所述n个历史评估周期内的历史特征信息,确定目标周期的用电规律时,具体用于:

43、基于所述n个历史及评估周期内的历史人口信息和历史用电负荷,确定人均日用电负荷;

44、基于所述n个历史及评估周期内的历史天气信息和历史用电负荷,确定用电负荷与天气的对应关系,所述用电负荷与天气的对应关系包括用电负荷与温度的对应关系以及每种异常天气类型对应的用电负荷增长比例;

45、其中,所述用电规律包括人均日用电负荷以及用电负荷与天气的对应关系。

46、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规律确定模块在基于所述n个历史评估周期内的历史特征信息,确定目标周期的人口变化规律时,具体用于:

47、所述历史人口信息包括每日人口总量;

48、基于所述n个历史评估周期内的历史人口信息,确定人口基数以及人口流动规律,所述人口基数为在常规日期中的日均人口数量,所述人口流动规律包括每种类型的关键日期对应的人口净增量,所述人口变化规律包括平均人口基数以及人口流动规律;

49、相应地,所述基于所述人口变化规律确定在目标区域在目标周期内的预估人口信息,包括:

50、确定目标周期内常规日期和关键日期的分布信息;

51、基于所述人口基数、所述人口流动规律以及所述目标周期内常规日期和关键日期的分布信息,确定目标区域在目标周期内的预估人口信息。

52、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历史人口信息获取模块,对于任一历史评估周期,历史人口信息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53、获取目标区域在所述任一历史评估周期内的每日手机信令数据;

54、对所述任一历史评估周期内的每日手机信令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历史人口信息,所述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去重以及数据有效性筛选。

55、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预估用电负荷确定模块基于所述预估天气信息、所述预估人口信息以及所述用电规律,确定所述目标区域在目标周期内的预估用电负荷时,具体用于:

56、基于所述预估人员分布信息以及所述人均日用电负荷,确定第一基准负荷;

57、基于所述预估天气信息以及所述用电负荷与天气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二基准负荷;

58、基于所述第一基准负荷以及所述第二基准负荷,预测所述目标区域在目标周期内的用电负荷。

59、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预估用电负荷确定模块基于所述第一基准负荷以及所述第一基准负荷,确定所述目标区域在目标周期内的预估用电负荷时,具体用于:

60、基于所述第一基准负荷以及第二基准负荷确定系数n和s;

61、基于所述第一基准负荷、第二基准负荷以及预测公式确定所述目标区域在目标周期内的预估用电负荷;

62、所述预测公式为w=nw1+sw2,其中,w为预估用电负荷,w1为第一基准负荷,w2为第一基准负荷,其中n+s=1。

63、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预估用电负荷确定模块基于所述第一基准负荷以及第二基准负荷确定系数n和s时,具体用于:

64、若所述第一基准负荷大于所述第二基准负荷,则基于所述n个历史评估周期内每个常规日期的人口数量确定第一均方差,并基于所述第一均方差确定n和s,其中,n大于s;

65、若所述第一基准负荷小于所述第二基准负荷,则基于所述n个历史评估周期内非异常天气类型每日平均气温,确定第二均方差,并基于所述第二均方差确定n和s,其中,n小于s。

66、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7、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68、至少一个处理器;

69、存储器;

70、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上述结合多维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的用电负荷预估方法。

71、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结合多维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的用电负荷预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7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74、1.能够通过目标区域在多个历史评估周期内的历史特征信息确定目标地区的用电规律和人口变化规律,并且结合了目标区域在目标周期内的预估天气信息、用电规律以及人基于人口变化规律预测的目标区域在目标周期内的预估人口信息的多维信息进行预测,能够得到更准确的预估用电负荷。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021/31839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