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裂自修复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1-06 14:46:07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具体为一种抗裂自修复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1、混凝土是建筑领域使用最多、应用最广的材料,在抗压强度、耐久性、可塑性、适应环境能力等方面具有突出的表现,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作为一种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混凝土内部常常会产生微裂纹等缺陷,长此以往会导致力学性能、耐久性能下降,从而大大影响使用年限和使用安全性能。现阶段针对混凝土缺陷的修补方式大多为事后修补,一方面需要花费高昂的成本,另一方面细微损伤、裂缝难以被完全修复,出现修补不彻底、短时间内二次开裂等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研发出一种能够自修复的混凝土材料,以满足当前形式对混凝土的特殊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裂自修复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裂自修复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特征:
3、称取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混合均匀后加入拌和水、甲酸钙、缓凝剂和聚羧酸减水剂,得到混凝土物料;向混凝土物料中加入混合修复剂微胶囊得到抗裂自修复混凝土;所述混合修复剂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1:
5、将浓度为37%甲醛溶液和尿素混合,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三乙醇胺调节溶液ph值至8~9,将溶液水浴升温至70~75℃,保温搅拌反应1~2h,得到壳材预聚体溶液;
6、步骤2:
7、对聚醚二元醇进行脱水,在氮气环境下,将甲苯二异氰酸酯、聚醚二元醇混合,加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控制温度为60~70℃反应60~90min后,将温度升高到75~85℃,加入丙烯酸羟乙酯和丙酮反应2~3h,得到双键封端聚氨酯预聚体;降温至60~70℃,保温加入四乙烯五胺扩链反应2~3h后,将温度升高至75~85℃,继续保温反应1~2h,将体系温度降至30~40℃,加入蒸馏水搅拌乳化得到固含量为25~30%的聚氨酯分散体;
8、步骤3:
9、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去离子水混合,得到质量浓度为2~2.5%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向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中加入正辛醇消除气泡,倒入环氧树脂,在40~50℃恒温搅拌得到环氧树脂分散液;
10、步骤4:
11、分别将聚氨酯分散体、环氧树脂分散液倒入壳材预聚体溶液中,以50~55℃恒温搅拌15~30min;滴加重量浓度2%的稀硫酸,使溶液的ph值为3~4;在70~80℃下恒温搅拌2~3h,加入碳酸钠溶液调节溶液ph值至7,冷却后清洗、过滤,在50~60℃下恒温烘干,得到聚氨酯微胶囊和环氧树脂微胶囊;将聚氨酯微胶囊和环氧树脂微胶囊掺杂,得到混合修复剂微胶囊。
12、进一步的,混凝土物料中,各组分含量,按重量份数计,500~600份水泥、1200~1400份粗骨料、450~550份细骨料、260~330份拌和水、5~8份甲酸钙、9~12份缓凝剂、9~13份聚羧酸减水剂。
13、进一步的,抗裂自修复混凝土中,混合修复剂微胶囊的用量为混凝土物料总重量的3~5%。
14、进一步的,步骤1中,37%甲醛溶液和尿素按重量比(2.0~2.2):1进行混合。
15、进一步的,步骤2中,各组分用量,按重量百分数计,40~55份甲苯二异氰酸酯、26~33份聚醚二元醇、1.5~2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6~9份丙烯酸羟乙酯、11~17份丙酮、5~12份四乙烯五胺。
16、进一步的,步骤2中,聚氨酯分散体的固含量为25~30%。
17、进一步的,步骤3中,环氧树脂分散液中,各组分含量,按重量份数计,500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2份正辛醇、200~240份环氧树脂。
18、进一步的,步骤4中,混合修复剂微胶囊中,聚氨酯微胶囊和环氧树脂微胶囊重量比为(7~13):1。
19、进一步的,步骤4中,按重量百分数计,聚氨酯微胶囊中,聚氨酯含量为40~50%;环氧树脂微胶囊中,环氧树脂含量为40~50%。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混凝土的配方中加入了混合修复剂微胶囊,所述混合修复剂微胶囊包括聚氨酯微胶囊和环氧树脂微胶囊,微胶囊壳材均为脲醛树脂。混合修复剂微胶囊随着混凝土养护成型后,分散在混凝土基体中,当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外界压力导致的损伤产生裂缝时,微胶囊壳材也会破裂,芯材(聚氨酯和环氧树脂)会对裂痕处进行填充,从而实现自修复。
21、聚氨酯微胶囊的芯材为聚氨酯,与其他的修补材料相比,具有固化速度快的特点,因此聚氨酯在短时间内会快速粘附在混凝土表面并固化成型,及时、高效地修补裂缝,避免裂缝进一步扩大,有效降低修复后的强度损伤率。环氧树脂微胶囊的芯材为环氧树脂,与聚氨酯相比,环氧树脂不仅具有强力的粘结能力,其固化后的力学性能更优异,可以承受更大的负荷,有效弥补聚氨酯与混凝土材料粘附性能弱、固化后强度低的短板,增强修复性能。由于环氧树脂的固化需要固化剂,若将固化剂随拌和水直接加入到混凝土中,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分溶于环境水的固化剂被带走而流失;另一方面,一部分固化剂则会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失效,导致实际有效的固化剂含量降低,直接影响自修复的效果。本发明创造性地对聚氨酯进行了改性,以甲苯二异氰酸酯、聚醚二元醇为原料,反应一段时间后加入丙烯酸羟乙酯,得到双键封端聚氨酯预聚体;再以四乙烯五胺为扩链剂,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将四乙烯五胺引入到聚氨酯中,由于四乙烯五胺侧链含有多个仲胺基,可以对环氧树脂起到固化的作用,同时也能促进环氧树脂与聚氨酯生成交联网络,提高补强材料的致密性。
22、不难看出,本发明中的环氧树脂微胶囊和聚氨酯微胶囊具有协同作用,即聚氨酯可以作为环氧树脂的固化剂促进其固化成型,而环氧树脂可以提高聚氨酯的性能,从而改善自修复的效果。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当混合修复剂微胶囊的用量恒定时,若环氧树脂微胶囊的用量过多,则过量的环氧树脂在短时间内无法发生固化反应,导致自修复的性能不佳。通过反复试验发现,将聚氨酯微胶囊和环氧树脂微胶囊按重量比(7~13):1掺杂,得到的混合修复剂微胶囊的自修复能力最佳。此外,少量的混合修复剂微胶囊对混凝土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补强作用,分析可能原因是因为微胶囊的粒径较小,可以对混凝土中的微小缝隙进行填充,但其用量也并非越多越好,一旦超过阈值后(混凝土总用量的5%),过量的微胶囊会对混凝土造成缺陷,不仅会影响混凝土本身的性能,还会增大了修复难度,减弱修复效果,因此将其用量控制在混凝土总重量的3~5%。
技术特征:1.一种抗裂自修复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称取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混合均匀后加入拌和水、甲酸钙和聚羧酸减水剂,得到混凝土物料;向混凝土物料中加入混合修复剂微胶囊,得到抗裂自修复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裂自修复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混凝土物料中,各组分含量,按重量份数计,500~600份水泥、1200~1400份粗骨料、450~550份细骨料、260~330份拌和水、5~8份甲酸钙、9~13份聚羧酸减水剂;抗裂自修复混凝土中,混合修复剂微胶囊的用量为混凝土物料总重量的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裂自修复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混合修复剂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裂自修复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37%甲醛溶液和尿素按重量比(2.0~2.2):1进行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裂自修复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各组分用量,按重量百分数计,40~55份甲苯二异氰酸酯、26~33份聚醚二元醇、1.5~2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6~9份丙烯酸羟乙酯、11~17份丙酮、5~12份四乙烯五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裂自修复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聚氨酯分散体的固含量为25~3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裂自修复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环氧树脂分散液中,各组分含量,按重量份数计,500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2份正辛醇、200~240份环氧树脂。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裂自修复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混合修复剂微胶囊中,聚氨酯微胶囊和环氧树脂微胶囊重量比为(7~13):1。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裂自修复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按重量百分数计,聚氨酯微胶囊中,聚氨酯含量为40~50%;环氧树脂微胶囊中,环氧树脂含量为40~50%。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制备工艺制备得到的抗裂自修复混凝土。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裂自修复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以脲醛树脂作为壳材,分别对聚氨酯和环氧树脂进行包覆,得到聚氨酯微胶囊和环氧树脂微胶囊;其中,所述聚氨酯微胶囊以甲苯二异氰酸酯、聚醚二元醇为原料反应后,加入丙烯酸羟乙酯进行封端,再使用四乙烯五胺进行扩链,得到侧链含有胺基的聚氨酯;将聚氨酯微胶囊和环氧树脂微胶囊掺杂得到混合修复剂微胶囊;以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拌和水、甲酸钙、聚羧酸减水剂为混凝土物料,加入混合修复剂微胶囊,得到抗裂自修复混凝土。技术研发人员:刘汉虎,范晓涛,赵阳,姜立辉,李海英,于龙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航汇(河北雄安)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11/4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106/32402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