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11-06 14:47:52
本公开涉及制冷,具体涉及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在数据中心发生制冷失效时,通常采用蓄水罐来对数据中心进行冷却,利用水的比热容较高的特性有效吸收数据中心的热量。但是,蓄水罐的蓄冷时间一般为10到15分钟,蓄冷时间有限。因此,在长时间的制冷失效情况下,蓄水罐无法持续提供有效的应急制冷,应急制冷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对于数据中心的应急制冷效果有限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
3、制冷腔室,所述制冷腔室内设有真空装置,所述真空装置用于调整所述制冷腔室内的真空压力,以使所述制冷腔室进入负压状态;
4、热交换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的热端与所述制冷腔室接触,负压状态下所述制冷腔室内液态的第一流体吸收热量后汽化;
5、换热腔室,所述换热腔室内设有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与所述热交换装置的冷端接触,所述换热通道用于与目标制冷对象相连通,以使所述目标制冷对象的第二流体通过所述换热通道与所述热交换装置的冷端进行热交换。
6、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适用于上述制冷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7、若所述目标制冷对象的第一温度高于预设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真空装置启动;
8、控制所述真空装置调整所述制冷腔室内的真空压力,以使所述制冷腔室进入负压状态;
9、基于所述热交换装置的冷端对所述换热通道中流经所述目标制冷对象的第二流体进行热交换,以降低所述目标制冷对象的温度。
1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由于制冷腔室中设有真空装置,因此,能够利用真空装置调整制冷腔室内的真空压力,以使制冷腔室进入负压状态。在制冷腔室进入负压状态时,制冷腔室内液态的第一流体的沸点随之降低,使得第一流体更容易沸腾并吸收热交换装置的热端和制冷腔室的热量而发生相变,从而降低制冷腔室和热交换装置的热端的温度。与此同时,热交换装置的冷端的温度也会随之降低,因此,目标制冷对象的第二流体能够通过换热通道与热交换装置的冷端进行热交换,对第二流体进行冷却。即可利用冷却后的第二流体对目标制冷对象进行制冷。一方面,由于本公开的制冷系统是利用负压环境下,第一流体的沸腾效应和潜热为目标制冷对象进行制冷,因此能够产生大量的冷量。另一方面,由于第一流体可以采用水等容易获取的流体,因此能够极大增长制冷时间,从而有效提高对于数据中心等目标制冷对象的应急制冷效果。
技术特征: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腔室上设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其中,所述制冷腔室的流体入口用于从外部导入所述液态的第一流体;所述制冷腔室的流体出口设于所述真空装置的出气口处,所述真空装置吸出的汽化的第一流体经所述制冷腔室的流体出口排出至外部环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装置为热电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热电冷却装置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设有多排翅片换热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制冷对象为机房;所述换热通道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装置为板式热交换器;其中,所述板式热交换器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制冷对象为机房;所述换热通道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装置还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腔室还包括:
13.一种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真空装置调整所述制冷腔室内的真空压力,包括: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热交换装置为热电冷却装置,则所述基于所述热交换装置的冷端对所述换热通道中流经所述目标制冷对象的第二流体进行热交换,包括:
技术总结本公开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公开了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制冷腔室、热交换装置和换热腔室;其中,制冷腔室内设有真空装置,真空装置用于调整制冷腔室内的真空压力,以使制冷腔室进入负压状态;热交换装置的热端与制冷腔室接触,负压状态下制冷腔室内液态的第一流体吸收热量后汽化;换热腔室内设有换热通道,换热通道与热交换装置的冷端接触,换热通道用于与目标制冷对象相连通,以使目标制冷对象的第二流体通过换热通道与热交换装置的冷端进行热交换。本公开能够解决对于数据中心的应急制冷效果有限的问题。技术研发人员:吴敏琳,田婷,卢传俊,井汤博,王剑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脸萌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11/4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106/32417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