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发电变电,配电装置的制造技术 > 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  正文

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1-25 15:45:48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1、液晶类显示设备中的供电架构主要包括电源板、主板、逻辑板(tcon板)、背光板、声音功放单元、面板。其中,电源板接收市电并将市电转换为直流电后,输出12v电压至主板,主板输出12v电压至tcon板,tcon板通过升压电路(例如boost升压电路)升压电路,将12v电压升到面板需要的14v~19v。

2、当前供电架构基于传统的+12v供电,各个器件、接口、模块也都是基于+12v供电。而面板所需的电压大于12v。也就是说,12v电压仅为中间环节电压并非最终需求电压。上述的升压电路和降压电路的设置均增加了供电架构的成本。

3、因此,如何保障显示设备中供电架构的供电效果的同时,降低显示设备中供电架构的成本,依然是需要考虑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可以解决如何保障显示设备中供电架构的供电效果的同时,降低显示设备中供电架构的成本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电源板、逻辑板、主板、驱动板和面板;

3、所述逻辑板、所述主板均与所述电源板连接,所述驱动板与所述主板和所述逻辑板连接,所述面板和所述驱动板连接;

4、所述电源板被配置为接收市电并将市电转换为第一电压后输出;

5、所述逻辑板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电压并基于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第一驱动电压至驱动板,所述主板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电压并基于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第二驱动电压至所述驱动板;

6、所述驱动板被配置为驱动面板显示图像;

7、所述第一电压为所述驱动板驱动所述面板显示图像时所需的电压。

8、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在保障显示设备中供电架构的供电效果的同时,降低显示设备中供电架构的成本。具体的,该显示设备包括电源板和逻辑板。所述逻辑板与所述电源板连接。所述电源板被配置为接收市电并将市电转换为第一电压后输出。所述逻辑板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电压并基于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第一驱动电压至驱动板,所述驱动板被配置为驱动面板显示图像。所述第一电压为驱动板驱动面板显示图像时所需的电压。

9、所述第一电压为驱动板驱动面板显示图像时所需的电压。也就是说,逻辑板不需要通过升压电路对主板输出的电压进行升压,而是直接从该电源板接收该第一电压,并基于该第一电压和该驱动板,驱动面板显示图像。如此,去掉了主板中的升压电路,改变了传统方案中主板与逻辑板连接以向逻辑板供电的架构,减少了供电架构的成本,同时保障了供电架构的供电效果。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板包括:降压电路、功放电路;

11、所述降压电路、所述功放电路均与所述电源板连接;

12、所述降压电路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电压,并对所述第一电压降压后输出所述第二驱动电压至所述驱动板;

13、所述功放电路被配置为音频的放大输出。

14、本实施例提供的该主板,相对于传统方案,将3.3v电压和1.8v电压对应的降压电路部分放在主板端,基于低压降压电路转换得到3.3v电压和1.8v电压的降压(buck)电路,该逻辑板直接复用该主板上输出的3.3v电压和1.8v电压即可,降低了该显示设备的成本。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逻辑板包括: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第三控制电路和第四控制电路;

16、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三控制电路和所述第四控制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电源板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另一端均与所述驱动板的源极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三控制电路和所述第四控制电路的另一端均与所述驱动板的栅极驱动器连接;

17、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电压并将所述第一电压输出至所述驱动板的源极驱动器;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电压并降压后输出第二电压至所述源极驱动器;

18、所述第三控制电路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电压并升压后输出第三电压至所述驱动板的栅极驱动器;所述第四控制电路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电压并降压后输出第四电压至所述栅极驱动器。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元件和场效应管;

20、所述第一控制元件的输入与所述电源板连接,

21、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控制元件连接,漏极与所述电源板连接,源极与所述源极驱动器连接;

22、所述第一控制元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与预设时序输出时序电压,以控制所述场效应管的通断,所述场效应管导通时,输出所述第一电压至所述源极驱动器。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控制元件和第一电感线圈;

24、所述第二控制元件的输入与所述电源板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元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源极驱动器连接;

25、所述第二控制元件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电压并降压得到所述第二电压,通过所述第一电感线圈输出所述第二电压至所述源极驱动器。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控制电路包括:第三控制元件、第二电感线圈;

27、所述第三控制元件的输入与所述电源板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电源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栅极驱动器连接;

28、所述第三控制元件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电压并升压后输出电压;

29、所述第三电压包括所述第二电感线圈输出的电压和所述第三控制元件输出的电压。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控制电路包括:第四控制元件、第三电感线圈、二极管;

31、所述第四控制元件的输入与所述电源板连接,所述第三电感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控制元件连接,另一端接地;

32、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三电感线圈的一端、所述第四控制元件的输出连接,正极与所述栅极驱动器连接;

33、所述第四控制元件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电压并降压后输出所述第四电压,通过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输出所述第四电压至所述栅极驱动器。

3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降压电路包括:主降压电路、多个次降压电路、多个稳压器组合;

35、所述主降压电路与所述电源板连接,每个所述次降压电路均连接所述主降压电路,每个所述稳压器组合连接所述主降压电路或一个所述次降压电路;

36、所述主降压电路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电压并降压后输出第五电压,每个所述次降压电路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五电压并降压后输出第六电压;

37、不同所述次降压电路输出的所述第六电压不同,所述稳压器组合连接的所述次降压电路输出的第六电压最大;

38、所述稳压器组合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六电压并输出第七电压,不同所述稳压器组合输出的所述第七电压不同;

39、所述第二驱动电压包括一个所述第六电压和一个所述第七电压。

40、本实施例提供的该降压电路,该降压电路中只有一个该主降压电路是高压(该第一电压,例如15v)输入,该次降压电路接收的是该第五电压(例如5v),是低电压。相比于传统方案中每个降压电路都是高压输入的电路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该降压电路可以降低降压电路成本,从而降低整个该显示设备的供电架构的成本。除此之外,在该显示设备待机时,本实施例提供的该次降压电路由于具有更少的降压结构,可以进一步降低该降压电路在待机时的功耗,从而进一步降低该显示设备的供电架构的功耗。

4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压大于或等于14v,且小于或等于19v。

42、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背光电路;

43、所述电源板还被配置为输出背光驱动电压至所述背光电路。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125/33878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