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 一种多功能减震型医用转运车  >  正文

一种多功能减震型医用转运车

  • 国知局
  • 2024-12-26 16:05:07

本发明属于减震型转运车,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减震型医用转运车。

背景技术:

1、重症监护病房的收治对象原则上是为各种危重的急性的可逆性疾病,如重大手术后需要监测者、麻醉意外、重症复合型创伤、急性循环衰竭、急性呼吸衰竭、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电击、溺水者复苏后、各种中毒患者、各类休克患者、败血症、羊水栓塞、重度妊娠毒血症等,各专科重症监护病房则收治各专科内危重患者,如心肌梗死收入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烧伤重症监护病房收治大面积烧伤患者;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各种脑血管意外等等,原则上对于已明确断及死亡但仍有心跳者、已衰竭的晚期癌症、各种重症传染不收入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经过抢救治疗度过危重阶段,等到病情稳定后,一般要通过转运床转出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检查(重症病人外出检查)或进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其中将需要使用到转运车队病人进行安全舒适的转移。

2、现有技术中利用转运车对病人进行转移时,存在以下缺点:

3、1、在转运车的使用中,包括将病人从病床转移至手术台上,在医护人员对病人的转移搬运中,部分手术患者在转移途中将会面临不适,且医护人员中,多为女性护士,在医护人员的转移搬运中常常存在着体力不支及多人协助的情况,这样不仅为病人带来不适,也为医护人员带来人力损耗。

4、2、在将病人从病床上搬运至转运车上时,需优先将转运车与病床靠齐,并利用其刹车功能将转运车稳稳停住,否则将会面临转运车不稳定而造成病人转移脱落的情况,但该环节存在着操作繁琐,增加转运车的操作步骤。

5、3、转运车在推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反应而增大病人的危险性,特别是刚做过手术的病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减震型医用转运车,其优点是可增加对病患的转运便利,减轻医患人员的搬运劳累,且减少在搬运病患时对病患所带来的不适;减少对带刹万向轮的操作繁琐,可在床板受到接触后实现该转运车的限位固定,增加该使用便利性。

2、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多功能减震型医用转运车,包括车体机构,所述车体机构包括车体组件、床体组件、移动组件和传送组件,所述车体组件包括支板,所述床体组件包括床板,所述床板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侧板一和侧板二,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转动马达,所述传送组件包括转杆一,两个所述侧杆的一侧均设有抵接固定机构,所述抵接固定机构包括抵接组件和插接组件,所述抵接组件包括接触块,所述插接组件包括联动齿轮。

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多功能减震型转运车进行使用时,带刹万向轮配合该转运车进行移动使用。在需要对病人从病床上转运至该转运车上时,优先将该转运车与病床对齐,此时通过抵接组件的设置,配合插接组件的使用,实现抵接件与病床两端凹槽的卡接,从而实现该转运车的限位固定,通过该设置可减少对带刹万向轮的操作繁琐,可在床板受到接触后实现该转运车的限位固定,增加使用便利性。随后在需要对转运车取消固定时,可通过拉拔插杆,使得插入头脱离插入槽中,在取消对支杆二的限位后,弹簧的作用可保障结构回到出室外位置,以便于下一次使用。并且在多功能减震型转运车对病人的转运中,将通过移动组件的运行优先带动侧杆与传输带进行移动,待传输带与侧杆均移动至病床上,随后可通过传送组件和床体组件的配合使用,实现对病患的传递,此时病患将被逐渐从传输带上传递至病床上,待传递结束后,反向运行转动马达,得到回收侧杆与传输带的效果,通过该设置可增加对病患的转运便利,减轻医患人员的搬运劳累,且减少在搬运病患时对病患所带来的不适。

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相互对称的支腿,所述支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板体一,所述板体一的底部设有板体二,所述板体二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带刹万向轮,所述板体一与板体二之间相互固定安装有碟簧,所述板体二顶部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贯穿至板体一顶部的导杆一,所述导杆一与板体一之间相互滑动连接。

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腿对支板进行支撑,且通过带刹万向轮配合该支板进行移动使用,在该带刹万向轮的移动中,其地面出现坑洼时可通过碟簧的设置减少带刹万向轮震荡情况下对板体一的传递,碟簧对该震荡幅度进行缓冲,其中导杆一配合板体一与板体二之间进行移动导向。

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板一和侧板二之间设有侧杆,所述侧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侧杆之间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从动辊和主动辊,所述从动辊和主动辊的表面相互传动连接有传输带,所述传输带的内侧设有与侧杆相互固定连接的托板。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动辊的转动将通过传输带的设置实现主动辊与从动辊的同步转动,同时能够对传输带表面的物体进行传输传递,托板配合传输带顶部的物体进行承托。

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马达位于侧板二内侧并与侧板二之间相互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马达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套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全齿轮,所述全齿轮的表面啮合有半齿轮一,所述半齿轮一的后侧设有传动齿轮一,所述传动齿轮一与半齿轮一之间相互固定套接有与侧板二内侧转动连接的杆体一,所述传动齿轮一的表面啮合有传动齿轮二,所述传动齿轮二的内侧固定套接有与侧板二内侧转动连接的杆体二,所述传动齿轮二的表面啮合有传动齿轮三。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马达的运行将带动连杆与全齿轮进行转动,全齿轮将带动半齿轮一进行转动,半齿轮一带动杆体一进行转动,其中杆体一将带动传动齿轮一进行转动,传动齿轮一将带动传动齿轮二进行转动,杆体二对传动齿轮二进行支撑并配合其进行顺畅转动,传动齿轮二带动传动齿轮三进行同步转动。

1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齿轮三的内部固定套接有与床板转动连接的螺杆,所述螺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块,所述床板另一端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导杆二,所述导杆二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导块,所述螺纹块和导块均与侧杆底部相互固定连接。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齿轮三将带动螺杆进行转动,螺杆的转动将带动螺纹块进行移动,其中螺纹块带动侧杆进行移动,在侧杆的移动中将通过导杆二与导块的滑动连接,实现对侧杆的移动导向。

1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杆一的一侧设有转杆二,所述转杆一与转杆二均通过轴承与侧板二之间相互转动连接,所述转杆一的表面套接有套环一,所述转杆二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套环二,所述套环一和套环二的表面均固定套接有同步轮,两个所述同步轮之间相互传动连接有同步带,所述转杆一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卡接条,所述套环一的内部开设有配合卡接条一卡接使用的卡接槽,所述套环一和套环二的表面均通过轴承转动套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主动辊之间相互转动套接,所述转杆二的一端固定套接有锥形齿轮一,所述主动辊的一端固定套接有与锥形齿轮一啮合的锥形齿轮二。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杆一的转动将通过卡接条与卡接槽的设置,带动套环一进行同步转动,其中通过同步轮与同步带的设置,将实现套环一与套环二的同步转动,在套环二的转动中,将带动转杆二进行转动,而转杆二的转动将带动锥形齿轮一进行转动,锥形齿轮一带动锥形齿轮二进行转动,锥形齿轮二将带动主动辊进行转动。其中支撑架配合套环一、套环二与主动辊之间进行支撑,在主动辊的移动中,将实现支撑架与套环一的转动同步移动,同样通过卡接条与卡接槽的设置,将实现套环一在转杆一表面的顺畅移动。

1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全齿轮的表面啮合有半齿轮二,所述半齿轮二的后侧设有传动齿轮四,所述传动齿轮四与半齿轮二之间相互固定套接有与侧板二内侧转动连接的杆体三,所述传动齿轮四的表面啮合有传动齿轮五,所述传动齿轮五的内侧固定套接有与侧板二内侧转动连接的杆体四,所述传动齿轮五的表面啮合有传动齿轮六,所述传动齿轮六与转杆一之间相互固定套接。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全齿轮的转动将带动半齿轮二进行转动,半齿轮二将带动杆体三进行转动,杆体三带动传动齿轮四进行转动,传动齿轮四同步带动传动齿轮五进行同步转动,其中杆体四对传动齿轮五进行支撑将带动,传动齿轮五的转动将带动传动齿轮六与转杆一进行同步转动。

1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触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接触块位于床板一侧并贯穿至床板内侧,所述接触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内杆,所述内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契合块一,所述内杆的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分别与接触块和床板之间相互固定安装,所述契合块一的顶部设有相互契合的契合块二,所述契合块二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竖杆,所述竖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齿条,所述竖杆的表面滑动套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分别与侧板一和侧板二内侧相互固定安装。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触块在受到抵接时,将带动内杆进行移动,其中弹簧将受到收缩,内杆带动契合块一进行移动,契合块一的横向移动将抵接契合块二,并使得契合块二出现纵向移动,契合块二将带动竖杆与齿条进行同步的纵向移动。

1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动齿轮与齿条之间相互啮合,所述联动齿轮的内部固定套接有支杆一,所述支杆一的一端固定套接有锥形齿轮三,所述锥形齿轮三的表面啮合有锥形齿轮四,所述锥形齿轮四的内部固定套接有支杆二,所述支杆二表面的顶部固定套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一侧设有抵接件,两个所述抵接件为相互对称式设计并分别贯穿至侧板一和侧板二的外侧。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条的移动将带动联动齿轮进行转动,联动齿轮的转动将带动支杆一与锥形齿轮三进行转动,锥形齿轮三带动锥形齿轮四进行转动,锥形齿轮四将带动支杆二与固定环进行转动,固定环将带动抵接件对外部病床两端的凹槽进行转动卡接。

2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板一和侧板二的顶部均设有分别贯穿至侧板一和侧板二内侧的插杆,两个所述插杆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插入头,所述支杆二的顶部开设有配合插入头插接使用的插入槽,所述插入头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契合侧块,所述支杆二的顶部开设有位于插入槽两侧的契合槽,所述契合槽与契合侧块之间相互配合插接,两个所述插杆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卡接侧块,所述卡接侧块分别与侧板一和侧板二之间相互卡接配合。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杆的插接将配合插入头插入至插入槽中,且在契合槽与契合侧块的插接中,将实现插杆对支杆二的限位固定,同时通过卡接侧块的设置,将保持插杆在侧板一和侧板二内部的角度情况,对插杆的角度进行限位。

22、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通过转动马达的运行将实现对侧杆的移动,待传输带与侧杆均移动至病床上后。随后可通过传输带的设置,实现对病患的传递,此时病患将被逐渐从传输带上传递至病床上,待传递结束后,反向运行转动马达,得到回收侧杆与传输带的效果,通过该设置可增加对病患的转运便利,减轻医患人员的搬运劳累,且减少在搬运病患时对病患所带来的不适;

24、2.通过接触块与病床进行抵接,接触块受到抵接后将实现抵接件与病床两端凹槽的卡接。从而实现该转运车的限位固定,通过该设置可减少对带刹万向轮的操作繁琐,可在床板受到接触后实现该转运车的限位固定,增加该使用便利性。随后在需要对转运车取消固定时,可通过拉拔插杆,使得插入头脱离插入槽中,在取消对支杆二的限位后,弹簧的作用可保障结构回到出室外位置,以便于下一次使用;

25、3.通过碟簧、板体一、板体二和导杆一的配合,能够在转移过程中对起到减震的功效,从而对病人起到保护作用,避免转运车在推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反应而增大病人的危险性的情况。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216/34807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