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喷车头吸飞墨装置及双面喷印机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05 15:43:22
本技术涉及喷印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喷车头吸飞墨装置及双面喷印机。
背景技术:
1、双面喷印机技术中,竖向双面喷印机目前正在成为主流喷印方式,竖向双面喷印是指物料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行进,物料的左右分别设置两个喷印车头水平往复行走,对物料的两面进行图案的同步喷印。
2、但是,由于两个喷印车头的喷墨位置相对设置,距离较近,因此喷印车头所喷出的墨易穿透物料而位于另一喷印车头的表面,从而造成喷印车头的喷头污染,进而影响喷印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减少飞墨污染,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喷车头吸飞墨装置及双面喷印机。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喷车头吸飞墨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双喷车头吸飞墨装置,包括移动座、两个喷印车头、与喷印车头对应设置的飞墨收集组件和废墨收集组件,喷印车头设于移动座上,两个喷印车头水平相对设置,两个喷印车头的相对面之间形成供物流竖向通过的空间,喷印车头的相对面设有负压部;所述飞墨收集组件包括吸墨罩体、第一进风管、软管、第一负压风机和集墨槽体,其中负压部具有多个竖向设置的第一进风孔,吸墨罩体内腔与第一进风孔连通,第一负压风机的进风端依次通过软管和第一进风管与所述吸墨罩体内腔连通,第一负压风机的出风端位于集墨槽体内;所述废墨收集组件包括中转槽体和排墨管,其中喷印车头的相对面底部设有排墨倒角,中转槽体位于排墨倒角的下方,中转槽体用于承接来自喷印车头相对面下流的废墨,中转槽体高于集墨槽体,中转槽体通过排墨管与集墨槽体连通,所述第一进风管还用于外接水管。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负压部能够将对向的喷印车头所喷出并穿透物料的飞墨及时吸入,并依次通过第一进风孔、吸墨罩体、第一进风管、第一负压风机而进入集墨槽体内,从而减少喷墨穿透物料所造成的另一喷印车头的污染。
5、其次,通过设置废墨收集组件,喷印车头所喷出的多余墨将残留在喷印车头的相对面上,废墨将下流并通过排墨倒角流入中转槽体,最后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排墨管进入集墨槽体中,从而进一步减少飞墨污染。
6、当集墨槽体内的废墨过多需要清理时,可以往第一进风管上再接上外接水管,外接水管内通入清洗剂或水,水流入集墨槽体内并与粘稠状的废墨混合,形成高流动性的水墨混合物,然后将水墨混合物从集墨槽体内排出即可。
7、可选的,所述吸墨罩体内设有竖向设置的挡板,挡板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孔与吸墨罩体和所述第一进风管之间的连接孔之间的位置,挡板具有第二进风孔,第二进风孔与所述第一进风孔错位设置;所述负压部的底部设有第一进墨口,第一进墨口与吸墨罩体内腔连通,挡板的下端延伸至所述中转槽体的正上方,挡板设有第二进墨口,第二进墨口位于第二进风孔的下方,且第二进墨口低于第一进墨口。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通过第二进风孔和第一进风孔的错位设置,第一进风孔所吸入的飞墨将冲击在挡板上,以进一步碎化,细小的飞墨将继续通过第二进风孔进入第一进风管内,由于飞墨细小,则不易堵塞第一进风管。
9、其次,另一部分飞墨留在挡板的表面,在重力作用下,该飞墨下流并通过第二进墨口而流入中转槽体内。
10、最后,飞墨经过第一进风孔时,部分飞墨留在负压部的表面,因此该飞墨在重力作用下,下流并依次通过第一进墨口和第二进墨口而流入中转槽体内。
11、即通过设置挡板,以对飞墨进行多次阻隔截流,减少飞墨堵塞第一进风管的情况发生,而截流的飞墨则利用重力进行再收集。
12、可选的,所述喷印车头的相对面水平贯穿有转动孔,转动孔位于所述负压部的正上方,转动孔与所述喷印车头的表面通过通口连通,所述转动孔内绕自身轴线转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开设有吹气腔,转动轴的外周面设有四个沿转动轴的轴向设置的出风口,各出风口绕转动轴圆周均匀排布,出风口与吹气腔连通;所述喷印车头还设有第一驱动电机、正压风机和集墨板,其中第一驱动电机用于带动转动轴转动,正压风机用于往吹气腔内输入气流,集墨板竖向设置且贴合于物料的表面,集墨板正对所述通口,集墨板的下侧边倾斜向上弯折有挡边,挡边与集墨板之间的夹角区域设有收集区,所述收集区连通有斜管,斜管的下端与所述吸墨罩体连通;所述出风口所射出的气流压力施加于集墨板上,且随着转动轴的转动,出风口所射出气流于集墨板的表面自上而下进行扫动。
13、在物料高速向上移动并且物料后续的烘干所产生的高温作用下,两个喷印车头之间的空气处于上升状态,而上升状态的空气将夹带飞墨一并上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风口所射出气流于集墨板的表面自上而下进行扫动,高速气流所在的区域相比其他区域为负压,因此上升的飞墨将被高速气流所拦截并被吸引,即飞墨随出风口射出的高速气流一起移动并射在集墨板上,在重力以及高速气流的扫动下,墨液将沿集墨板向下流至收集区内,并从斜管流入中转槽体内,从而减少上升扩散的飞墨污染。
14、可选的,所述转动轴设有四个沿转动轴的轴向设置的中转腔,中转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出风口之间,转动轴的表面设有连通至中转腔的进风口;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设有第二进风管,第二进风管与所述第一进风管连通,第二进风管内设有第二负压风机。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负压风机以对进风口产生吸力,以进一步加快物料附近的飞墨上升速度,从而提高出风口的高速气流的捕捉拦截效果。
16、其次,未被高速气流所拦截的飞墨也可以通过进风口进行吸取,然后依次通过中转腔、第二进风管、第一进风管而进入集墨槽体内,从而进一步减少飞墨污染。
17、可选的,所述集墨板设为两个,两个集墨板分别贴合物料的两侧面,所述斜管为伸缩管,所述出风口所射出的气流压力施加于集墨板上,以迫使集墨板贴合物料的侧面,斜管同时伸长。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风口的高速气流对集墨板施加压力,斜管伸长,集墨板更加贴合物料表面,从而减少集墨板和物料表面之间的间隙,以减少飞墨从集墨板和物料表面之间的间隙逃逸的可能性。
19、并且双集墨板的设置,能够平衡高速气流的冲击力,以减少对物料的形变影响。
20、可选的,所述集墨槽体设为水平设置的圆筒状,集墨槽体两端均设有竖向设置的立管,所述第一负压风机位于立管内,所述立管与所述第一进风管连通,所述立管可拆卸设有水管,所述集墨槽体的底部设有排出口和可拆卸堵头;所述集墨槽体中部的上半部位开设有排气口,排气口内翻转设有海绵,海绵的两侧面分别设有第一内凹面和第二内凹面,第一内凹面和第二内凹面以海绵的轴心为中心对称设置,其中第二内凹面覆盖有适配于排气口的封堵弧板,封堵弧板的外边缘设有密封条;所述集墨槽体内腔中设有圆筒状的塑料膜袋,塑料膜袋具有周面部和端面部,端面部的中心一体成型有管状膜,所述集墨槽体的轴向两端均固定有连接管,连接管内设有转动管,管状膜套设固定于转动管上,所述连接管内设有密封圈,密封圈的内周面贴合于管状膜的外周面,所述塑料膜袋内设有三个定型骨架,其中两个定型骨架以塑料膜袋的轴心为中心水平对称设置,另一个定型骨架位于塑料膜袋的内底部,定型骨架包括多孔管,多孔管贴合于周面部的内周面,多孔管通过输气管与所述转动管连通;所述集墨槽体外侧设有第二驱动电机和充吸气管,其中第二驱动电机用于带动转动管进行转动,充吸气管用于对转动管进行充气;当充吸气管充气时,塑料膜袋膨胀呈圆柱状,当充吸气管吸气时,所述塑料膜袋干瘪,定型骨架用于保持塑料膜袋的下半部分的形状。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常收集废墨时,塑料膜袋干瘪,定型骨架用于保持塑料膜袋的下半部分的形状,即塑料膜袋的横截面呈u形,其开口朝上,且外周面贴合于集墨槽体的内表面,因此从立管所流入的废墨将积聚于塑料膜袋的凹陷区域,同时,海绵位于排气口内,使得第一负压风机的气流可以从海绵间隙排出,保证集墨槽体内的气压平衡。
22、当长时间以后,塑料膜袋的凹陷区域内的废墨粘稠化,甚至干化,需要对集墨槽体内的废墨进行统一清除时,先翻转封堵弧板以堵住排气口,然后于立管上接水管,冲入清洗液或水,水进入塑料膜袋的凹陷区域与粘稠废墨进行混合,同时,充吸气管充气,塑料膜袋膨胀呈圆柱状,塑料膜袋形变过程中将使干化的废墨开裂,而粘稠化的废墨则位移分散开,此为预清除,然后水继续加入,直至充满集墨槽体以及淹没第一负压风机的扇叶,接着,第二驱动电机启动,转动管带动塑料膜袋转动,以甩动其上的废墨,进行滚动式清洗,使得水墨进一步混合,提高流动性,以及减少塑料膜袋上的附着废墨;最后,充吸气管吸气,塑料膜袋呈干瘪状,此时塑料膜袋位于集墨槽体的内上半部分,水墨混合物位于集墨槽体的内下半部分,然后打开堵头,水墨混合物则从排出口排入外部废物管道即可。
23、并且通过设置定型骨架和多孔管,能够确保充吸气管吸气时,塑料膜袋的未被定型骨架所制成的部位将定向干瘪,以便于u形塑料膜袋的成型。
24、可选的,所述排出口位于所述集墨槽体的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周面部的外周面固定有多个柔性片,各柔性片螺旋间隔排布,该螺旋排布的螺旋路径的中心为塑料膜袋的轴心。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塑料膜袋转动时,柔性片具有带动集墨槽体内的水墨混合物朝向集墨槽体的中间移动的作用力,以将集墨槽体内的水墨混合物驱动至排出口附近,以加快排液速度。
26、可选的,所述转动管的端部铰接连接有摆杆,所述摆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多孔管的端部铰接连接,所述多孔管为伸缩结构,所述摆杆与转动管之间的铰接位置设有用于迫使摆杆沿远离塑料膜袋中心方向摆动的扭簧;所述周面部的内表面设有第一滑环,多孔管与第一滑环穿设连接,所述端面部的内表面设有第二滑环,所述摆杆与第二滑环穿设连接;所述管状膜的端口固定有滑套,滑套与所述转动管轴向滑移连接,滑套设有插销,转动管的外周面设有多个轴向间隔排布的销孔,销孔用于供插销插入;当滑套沿远离所述集墨槽体方向滑移时,所述端面部的部分结构被带入所述连接管内,所述周面部的外径减小。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常收集废墨时,摆杆呈竖直状态,周面部的直径最大,周面部的外表面贴合于集墨槽体的内表面,因此立管所流下的废墨将位于塑料膜袋的凹陷区域内,而不易流入塑料膜袋与集墨槽体之间的间隙中,以减少废墨的积聚干化。
28、需要对集墨槽体内的废墨进行统一清除时,滑套沿远离集墨槽体方向滑移,端面部的部分结构被带入连接管内,周面部的外径减小,与此同时,端面部迫使摆杆朝向塑料膜袋中心方向摆动,多孔管收缩,扭簧积蓄弹力,然后利用插销和插孔的配合,锁定滑套的位置。
29、此时,由于周面部的外径减小,塑料膜袋与集墨槽体之间的径向间隙增大,使得水墨混合物充满于该径向间隙中,因此随着塑料膜袋的转动,能够全面带动水墨混合物进行运动,滚动式清理效果更强。
3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面喷印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1、一种双面喷印机,包括喷印机主体和双喷车头吸飞墨装置,所述移动座设置于喷印机主体的水平轨道上,所述喷印机主体具有喷印工位和保湿工位,保湿工位设有用于对喷印车头进行保湿的保湿装置。
32、可选的,所述移动座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喷印车头靠近或远离另一喷印车头的水平进给组件;所述保湿装置包括升降组件、接墨盒、壳体和多个墨栈,所述升降组件用于带动接墨盒升降,壳体安装于接墨盒的顶部,壳体的顶部两侧均设有刮墨板,所述墨栈设于壳体的两侧,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流墨孔,壳体与接墨盒连通;当所述壳体上升两个喷印车头之间的过程中,所述刮墨板将喷印车头的相对面的废墨刮除,废墨通过流墨孔进入接墨盒内。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保湿装置,以便于快速实现喷印车头的保湿,同时能够对喷印车头表面的残留墨进行再收集,以减少二次污染。
3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5、1.通过设置负压部,负压部能够将对向的喷印车头所喷出并穿透物料的飞墨及时吸入,并依次通过第一进风孔、吸墨罩体、第一进风管、第一负压风机而进入集墨槽体内,从而减少喷墨穿透物料所造成的另一喷印车头的污染;
36、2.通过设置挡板,以对飞墨进行多次阻隔截流,减少飞墨堵塞第一进风管的情况发生,而截流的飞墨则利用重力进行再收集;
37、3.出风口所射出气流于集墨板的表面自上而下进行扫动,高速气流所在的区域相比其他区域为负压,因此上升的飞墨将被高速气流所拦截并被吸引,即飞墨随出风口射出的高速气流一起移动并射在集墨板上,在重力以及高速气流的扫动下,墨液将沿集墨板向下流至收集区内,并从斜管流入中转槽体内,从而减少上升扩散的飞墨污染;
38、4.通过设置可膨胀的塑料膜袋,以便于收集废墨并预清理,再结合塑料膜袋的转动运动,以甩动其上的废墨,进行滚动式清洗,使得水墨进一步混合,提高流动性,以及减少塑料膜袋上的附着废墨;
39、5.通过设置保湿装置,以便于快速实现喷印车头的保湿,同时能够对喷印车头表面的残留墨进行再收集,以减少二次污染。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8/3814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