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加酸液紊流强度的酸洗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6-20 15:21:08
本技术涉及带钢酸洗,特别涉及一种增加酸液紊流强度的酸洗槽结构。
背景技术:
1、大型带钢酸洗是冷轧的前部工序,是将开卷后的热轧带钢连续地经过酸洗槽内的酸液去除氧化铁皮。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酸洗过程中循环罐中的酸液通过循环泵不断地注入对应的酸洗槽,酸洗槽2满流的酸液通过溢流槽3又回到对应的循环罐,形成循环。新的酸液通过1#线8注入3#循环罐10,3#循环罐10的酸液通过2#线7流入2#循环罐,2#循环罐9的酸液通过3#线6流入1#循环罐4,1#循环罐4的酸液通过p4废酸泵输送到酸再生间,以保证个酸洗槽的酸液不断更新。
2、酸洗槽内酸液紊流强度对带钢表面酸洗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酸液紊流强度越大,则带钢表面的酸液更新速度越快,带钢的酸洗质量越好,带钢表面颜色就更为光亮。目前一般是通过增加酸槽内酸液注入流速来增加槽内酸液紊流强度,但是该方法需要增加电能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酸液紊流强度的酸洗槽结构,分别在带钢的上下分段设置托石和旋流柱,托石和旋流柱均与带钢的运行方向垂直,酸槽底部的托石可以防止带钢磨损酸槽底部并能够提高带钢下表面酸液紊流强度,固定在内盖底部的旋流柱能够提高带钢上表面酸液的紊流强度,可以提高带钢酸洗质量,并可保证带钢上下酸洗质量一致。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增加酸液紊流强度的酸洗槽结构,包括酸洗槽、外盖、内盖,所述外盖覆盖于酸洗槽的上端,所述内盖悬挂于外盖的底部,所述内盖下方填充酸液;还包括托石、旋流柱,若干个所述托石横向布置在酸洗槽的槽底;若干个所述旋流柱横向布置在内盖的底部,所述托石与旋流柱之间留有带钢行走空间,所述托石与旋流柱之间错位布置。
4、所述带钢行走空间的高度为60~100mm。
5、所述托石的布置方向与带钢运行方向垂直,并且若干个托石之间相互平行;所述旋流柱的布置方向与带钢运行方向垂直,并且若干个旋流柱之间相互平行。
6、所述酸洗槽侧壁的上端设有水封槽,所述外盖扣在水封槽中。
7、所述旋流柱截面为梯形,梯形的上底边向下设置。
8、所述旋流柱之间的间距为6.5~7.5m,梯形的上底为150~170mm,下底为190~210。
9、所述托石截面为梯形,梯形的上底边向上设置。
10、托石之间的间距为6.5~7.5m,梯形的上底为150~170mm,下底为190~210。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提高了酸洗槽内酸液的紊流强度,改善了带钢表面的酸洗质量,带钢上、下表面银白光亮;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酸洗槽结构的改造,同时利用带钢运行的动能提高酸液紊流强度,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技术特征:1.一种增加酸液紊流强度的酸洗槽结构,包括酸洗槽、外盖、内盖,所述外盖覆盖于酸洗槽的上端,所述内盖悬挂于外盖的底部,所述内盖下方填充酸液;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托石、旋流柱,若干个所述托石横向布置在酸洗槽的槽底;若干个所述旋流柱横向布置在内盖的底部,所述托石与旋流柱之间留有带钢行走空间,所述托石与旋流柱之间错位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酸液紊流强度的酸洗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钢行走空间的高度为60~1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酸液紊流强度的酸洗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石的布置方向与带钢运行方向垂直,并且若干个托石之间相互平行;所述旋流柱的布置方向与带钢运行方向垂直,并且若干个旋流柱之间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酸液紊流强度的酸洗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洗槽侧壁的上端设有水封槽,所述外盖扣在水封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酸液紊流强度的酸洗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柱截面为梯形,梯形的上底边向下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增加酸液紊流强度的酸洗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柱之间的间距为6.5~7.5m,梯形的上底为150~170mm,下底为190~2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酸液紊流强度的酸洗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石截面为梯形,梯形的上底边向上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增加酸液紊流强度的酸洗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托石之间的间距为6.5~7.5m,梯形的上底为150~170mm,下底为190~210。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一种增加酸液紊流强度的酸洗槽结构,包括酸洗槽、外盖、内盖,所述外盖覆盖于酸洗槽的上端,所述内盖悬挂于外盖的底部,所述内盖下方填充酸液;还包括托石、旋流柱,若干个所述托石横向布置在酸洗槽的槽底;若干个所述旋流柱横向布置在内盖的底部,所述托石与旋流柱之间留有带钢行走空间,所述托石与旋流柱之间错位布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高了酸洗槽内酸液的紊流强度,改善了带钢表面的酸洗质量,带钢上、下表面银白光亮;本技术通过对酸洗槽结构的改造,同时利用带钢运行的动能提高酸液紊流强度,达到了节能的效果。技术研发人员:马诗曾,宋舒,朱卫刚,高峰,阎铭宇,张勇,王新,王金鹏,李铁,张胜发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928技术公布日:2024/6/13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9/1192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