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强片及双翼冗余静接点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8:32:08
本技术属于轨道交通,具体涉及一种转辙机接点组,尤其是一种补强片及双翼冗余静接点组。
背景技术:
1、现有的转辙机接点组中的静接点组,主要由静接点座、多个接线端子螺栓(接线柱)、安装在安装槽内的多个接点片(静接点片)构成,其中两个安装槽中间为一个凸起的长隔离条即绝缘隔离棱,实践应用中高频次的动接点打入或从一组静接点片中拔出,要求该组静接点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即要求其具有较高的机械弹性和抗冲击性,以确保可靠、稳定的运行。
2、而一些应用环境对于产品的可靠性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在寒冷的条件下,这些静接点组件和动接点之间的结合仍然会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如在冬季出现霜冻或者下雪时,由于静接点(主要是接点片)和动接点(动接点柱或动接点环)上存有霜或积雪,加上静接点片和动接点的材料在热胀冷缩的影响下,其静接点和动接点容易导通不良,而其中每组静接点的左、右接点片中(与一动接点柱配合的接点片是两个相对的接点片,通过该两个相对的接点片实现对动接点柱的夹持,此时,该两个接点片位于动接点柱的左侧或外侧,一般将该两个接点片称为左接点片、右接点片,且该左接点片和右接点片为一组接点片),有一片接触不良就不能导通、甚至发生闪断,致使铁路电动转辙机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发生严重故障。
3、为此,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上下两层接点片,使得每组接点片中包含处于上层的接点片组和处于下层的接点片组,如此来确保每组接点片与动接点柱的接触点的可靠性。
4、但是,实践中发现,此种结构的静接点组在使用时仍旧存在夹持力不稳定,补强片与静接点片之间存在尖端弧干涉即补强片的前端与相应的静接点片的前端之间存在尖端干涉现象,存在安全隐患。另外,此种结构还存在缺乏明显的动接点柱打入深度的标识,需要测量才能获知动接点柱打入每组接点片的深度,而动接点柱打入的深度可以初步获知接触的可靠性,为此,有必要增设反映动接点柱打入深度的标识,从而,方便人们直接、便捷的获知动接点柱的实际打入深度与该标识间的距离的多少,判断接触的可靠性及其它参数的大概获知,如接点片的磨损、补强片的疲劳或动接点柱的磨损等,可以实现及时的检修、保养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冗余静接点组存在的夹持力不稳定、尖端弧干涉及动接点柱打入深度不直观的缺陷。
2、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补强片,包括平直尾、自该平直尾前端向前延伸且向外拱起的第一弧形段和置于该第一弧形段的前端的自由前端,自由前端包括自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前端向前延伸且向内拱起的第二弧形段、经弧形过渡段与该第二弧形段的前端连接且置于内该第二弧形段内侧的抵接段;
3、所述抵接段平行于待抵接的静接点片的抵接部;
4、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外侧设置有沿补强片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
5、基于前述的补强片,提供了一种双翼冗余静接点组,包括静接点块、置于静接点块的安装槽内的静接点片及置于该静接点片外侧的补强片,该静接点片及其外侧的补强片沿所述安装槽的深度方向均设有两层,补强片的抵接段抵接在所述静接点片的抵接部的外侧。
6、作为进一步的改进,静接点片的前端弧形外延段向所述弧形过渡段倾斜。
7、作为进一步的改进,静接点块的前端端面上设置有竖向凸棱,该竖向凸棱置于相邻的静接点片之间。
8、作为进一步的改进,置于顶层的静接点片的前端顶部设置有一标识动接点柱打入深度的深度标识凸起。
9、所述静接点块的后侧面设置有凹台,所述安装槽的后端延伸至该凹台内,所述静接点片及补强片的后端套装在竖直固定在所述凹台内的接线螺柱上。
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补强片前端的弧形过渡段、抵接部及第二弧形段、第一弧形段外侧的加强筋增强了补强片的弹性支撑力和其弹力支撑的稳定性,同时避免了普通的补强片的前端端部对静接点片的前端干涉,由于是弧形过渡,杜绝了尖端放电;同时通过设置在相邻的静接点片之间的竖向凸棱增大了爬电距离,有效提升了静接点组的安全性,且可通过置深度标识凸起直观反映动接点柱的打入深度。
技术特征:1.一种补强片,包括平直尾(1)、自该平直尾(1)前端向前延伸且向外拱起的第一弧形段(2)和置于该第一弧形段(2)的前端的自由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前端包括自所述第一弧形段(2)的前端向前延伸且向内拱起的第二弧形段(3)、经弧形过渡段(4)与该第二弧形段(3)的前端连接且置于内该第二弧形段(3)内侧的抵接段(5);
2.一种双翼冗余静接点组,包括静接点块(8)、置于静接点块(8)的安装槽(9)内的静接点片(10)及置于该静接点片(10)外侧的补强片(11),该静接点片(10)及其外侧的补强片(11)沿所述安装槽(9)的深度方向均设有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片(11)如权利要求1所述,其抵接段(5)抵接在所述静接点片(10)的抵接部(12)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翼冗余静接点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接点片(10)的前端弧形外延段(13)向所述弧形过渡段(4)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翼冗余静接点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接点块(8)的前端端面上设置有竖向凸棱(14),该竖向凸棱(14)置于相邻的静接点片(1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翼冗余静接点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接点片(10)的前端顶部设置有一标识动接点柱打入深度的深度标识凸起(18)。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翼冗余静接点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接点片(10)的前端顶部设置有一标识动接点柱打入深度的深度标识凸起(18)。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翼冗余静接点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接点块(8)的后侧面设置有凹台(17),所述安装槽(9)的后端延伸至该凹台(17)内,所述静接点片(10)及补强片(11)的后端套装在竖直固定在所述凹台(17)内的接线螺柱(16)上。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一种补强片及双翼冗余静接点组,包括平直尾、自该平直尾前端向前延伸且向外拱起的第一弧形段和置于该第一弧形段的前端的自由前端,自由前端包括自第一弧形段的前端向前延伸且向内拱起的第二弧形段、经弧形过渡段与该第二弧形段的前端连接且置于内该第二弧形段内侧的抵接段;抵接段平行于待抵接的静接点片的抵接部;第一弧形段的外侧设置有沿补强片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通过补强片前端的弧形过渡段、抵接部及第二弧形段、第一弧形段外侧的加强筋增强了补强片的弹性支撑力和其弹力支撑的稳定性;同时通过竖向凸棱增大了爬电距离,通过置深度标识凸起直观反映动接点柱的打入深度。技术研发人员:王刚,张黎,王荣博,王璐,季风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晶海中德铁路电气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707技术公布日:2024/2/1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3217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