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车辆装置的制造及其改造技术 > 变压器下沉式的车载充电机的制作方法  >  正文

变压器下沉式的车载充电机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6:51:11

本发明涉及充电机,尤其涉及变压器下沉式的车载充电机。

背景技术:

1、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背景下,一些特种车如高空作业车,叉车,检修平台车大量采用电池作为其驱动动力,车载充电机成为其不可以缺少重要部件。

2、由于这些车辆工作强度不大且对本身不具有水冷冷却系统,水冷系统充电机结构复杂,增加了充电机整体的体积,例如公开号为cn113330825a。因此大部分车载充电机采用风冷,如自然冷却或者风扇强制冷却,本质两者都是靠空气流动进行冷却,这种冷却方式相对于水冷,风冷系统的降温效果相对较弱。由于空气的热容量较小,空气只能吸收一定的热量,降温效果远不如水冷系统。

3、车载充电机在充电时内部的发热元器件特别是变压器温度最高,热量会辐射到周围的其它电子元器件,形成一个130℃以变压器为中心的温度场,并且无法通过壳体快速散热,其与壳体温差接近60℃。导致整个车载充电机内部温度升高,影响其工作寿命和工作可靠性,解决充电机发热问题必须要解决变压器的散热问题。

4、经过对目前变压器的散热结构进行分析,例如公告号为cn208209598u,其安装在壳体底部的平面上,变压器的热量约有20%是通过底部导热胶传导到壳体导热到整个壳体,另外80%的热量是通过空气对流到整个壳体表面。

5、目前的结构存在两个问题:1无法将变压器的热量传导到整个壳体,变压器的温度很高,但是壳体散热片温度很低,无法与环境温度产生热差,散热效率不高;2由于大部份变压器的热量通过空气的对流进行传导,导热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变压器下沉式的车载充电机。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3、变压器下沉式的车载充电机,包括下壳体、盖合在下壳体上的上壳体、安装在上壳体上的变压器、安装在下壳体内的下电路板,上壳体的外端面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第一散热片;

4、上壳体的槽底设有向第一散热片方向凸起的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内填满导热胶并将变压器紧固其中,变压器的高度为a,第一安装槽的深度为b,a/2<b<a,上壳体的外端面形成与第一安装槽对应的第一凸块,第一凸块四周都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第二散热片,第二散热片与第一散热片平行。

5、现有的车载充电机中的变压器大部分都是裸露在壳体内,变压器产生的热量都散在壳体的内腔中,热量再通过壳体传递出去,大部分热量都是通过空气传递给壳体,空气的传导效率低,散热效果差。本车载充电机改变了上壳体的结构,将变压器的安装位置下沉形成第一安装槽,变压器的大部分伸入到第一安装槽内并通过导热胶进行紧固,这种结构使得车载充电机一方面稳定性好,变压器不会因为运输而发生脱落;另一方面变压器产生的热量大部分都通过导热胶直接传递给壳体,热量传递快,车载充电机的散热效果好。

6、同时下沉式的变压器可以降低车载充电机的整体高度,变压器与其它电子元器件干涉的可能性降低。变压器的温度不会直接辐射到周围的电子元器件,提高其可靠性和寿命。

7、作为优选,第一凸块的高度为c,第一散热片的高度为d,c>d/2。

8、第一凸块凸出上壳体的端面,第一凸块的凸出高度直接决定了第一安装槽的深度,第一凸块越凸出,变压器可以伸的越深,从而使得变压器能够通过散热胶进行直接传热。

9、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三散热片,第三散热片连接在第一凸块的侧壁与第一散热片之间,第三散热片的高度低于第一凸块的高度。

10、第三散热片可以将第一凸块产生的热量传递给与其相邻的第一散热片上,从而提高了散热效果。第三散热片低于第一凸块和第一散热片的高度,第一凸块与第一散热片之间的对流风道不会被第三散热片完全阻隔,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性。

11、作为优选,还包括显示屏电路板,上壳体的槽底还设有第二安装槽,显示屏电路板紧固在上壳体的侧壁上,其下端部伸入到第二安装槽内。

12、由于变压器的安装位置下沉,为了尽可能多的降低上壳体的高度,显示屏电路板的安装位置也需要做下沉设计,将显示屏电路板伸入到第二安装槽内。

13、作为优选,上壳体的槽底安装有上电路板,上电路板上设有贯通式的通孔,变压器通过通孔伸出上电路板。

14、变压器的顶端伸出通孔,方便线束与其连接,下沉式的变压器也大大缩短了线束的长度。现有的变压器没有下沉,变压器绝大部分都是高出上电路板,线束伸入到上壳体内时还需要折弯并与变压器连接,连接十分不便。下沉式的变压器不需要线束折弯,线束通过上壳体后能够快速的与变压器连接,变压器连线方便。

15、作为优选,下壳体的外端面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第四散热片,下壳体的槽底设有向第四散热片方向凹陷的第三安装槽,第三安装槽内安装有线圈。

16、线圈下沉设计能够进一步的降低车载充电机整体的高度,使得车载充电机更加的小型化,用料更加的少,成本也更加的低。

17、作为优选,下壳体的外端面形成与第三安装槽对应的第二凸块,多根第四散热片与第二凸块连接,第四散热片的高度大于第二凸块的高度。

18、第二凸块与第三安装槽对应设计,第二凸块的高度决定第三安装槽最大深度,从而决定线圈伸入的深度。第二凸块的四周也设有第四散热片,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性。

19、作为优选,上壳体安装在下壳体上形成机壳,机壳的高度为115mm~125mm。

20、传统的车载充电机的机壳高度大概在160mm左右,本机壳的高度相比传统的机壳高度缩短了25%左右,机壳更加的小巧,用料也更加的省。

21、作为优选,车载充电机的散热效率为:

22、

23、式中△t为环境的温度差,rh为传热热阻。作为优选,车载充电机的换热量为:

24、

25、δ式中为壳体壁厚;δt内外壁两侧温度差;a为导热面积;导热系数。

26、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27、(1)降低车载充电机的整体高度,与其它电子元器件干涉的可能性降低;

28、(2)降低车载充电机的工作温度,提高可靠性;

29、(3)变压器的温度不会直接辐射到周围的电子元器件,提高其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30、(4)改变变压器的热量的导热方式,由原来的风传递变成了导热胶传递,通过导热胶传递可以使得80%以上的热量直接传导壳体上的散热片,提高散热片的散热效率;

31、(5)变压器大部分都被导热胶紧固在第一安装槽内,从而使得变压器在上壳体上更加的稳定,抗震动能力更强;

32、(6)由于变压器下沉,所以其上的线束可以缩短,安装时线束无需折弯,提高了安装效率。

技术特征:

1.变压器下沉式的车载充电机,包括下壳体(1)、盖合在下壳体(1)上的上壳体(2)、安装在上壳体(2)上的变压器(3)、安装在下壳体(1)内的下电路板(4),上壳体(2)的外端面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第一散热片(21);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下沉式的车载充电机,其特征在于:第一凸块(23)的高度为c,第一散热片(21)的高度为d,c>d/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下沉式的车载充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散热片(25),第三散热片(25)连接在第一凸块(23)的侧壁与第一散热片(21)之间,第三散热片(25)的高度低于第一凸块(23)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下沉式的车载充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屏电路板(5),上壳体(2)的槽底还设有第二安装槽(26),显示屏电路板(5)紧固在上壳体(2)的侧壁上,其下端部伸入到第二安装槽(26)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下沉式的车载充电机,其特征在于:上壳体(2)的槽底安装有上电路板(6),上电路板(6)上设有贯通式的通孔(61),变压器(3)通过通孔(61)伸出上电路板(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下沉式的车载充电机,其特征在于:下壳体(1)的外端面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第四散热片(11),下壳体(1)的槽底设有向第四散热片(11)方向凹陷的第三安装槽(12),第三安装槽(12)内安装有与下电路板(4)连接的线圈(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器下沉式的车载充电机,其特征在于:下壳体(1)的外端面形成与第三安装槽(12)对应的第二凸块(13),多根第四散热片(11)与第二凸块(13)连接,第四散热片(11)的高度大于第二凸块(13)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下沉式的车载充电机,其特征在于:上壳体(2)安装在下壳体(1)上形成机壳,机壳的高度为115mm~12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下沉式的车载充电机,其特征在于:车载充电机的散热效率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下沉式的车载充电机,其特征在于:车载充电机的换热量为: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充电机,公开变压器下沉式的车载充电机,包括下壳体、盖合在下壳体上的上壳体、安装在上壳体上的变压器、安装在下壳体内的下电路板,上壳体的外端面设有第一散热片;上壳体的槽底设有向第一散热片方向凸起的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内填满导热胶并将变压器紧固其中,变压器的高度为a,第一安装槽的深度为b,a/2<b<a,上壳体的外端面形成与第一安装槽对应的第一凸块,第一凸块四周都设有第二散热片。变压器的大部分伸入到第一安装槽内并通过导热胶进行紧固,变压器在上壳体内一方面稳定性好;另一方面变压器产生的热量大部分都通过导热胶直接传递给壳体,热量传递快,车载充电机的散热效果好。技术研发人员:李滋国,朱红卫,张燕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兆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11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5274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