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航空航天装置制造技术 > 飞行器的起落架组件及飞行交通工具的制作方法  >  正文

飞行器的起落架组件及飞行交通工具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5:44:27

本技术涉及交通运输,具体涉及一种飞行器的起落架组件及飞行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飞行器的应用日益广泛,飞行器除了用于视频拍摄、农业浇灌及消防救援外,还可设计为具有较强负载能力的飞行交通工具,以用于货物运输及人们的日常出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道路的拥堵问题。

2、起落架组件作为直升机、飞行汽车等飞行交通工具着陆、起飞、陆地滑行和停放的重要支持系统,其通过吸收飞行交通工具在起飞及着陆过程中与地面产生的冲击能量来保证飞行交通工具的使用安全。

3、传统的起落架主要分为轮式起落架和滑橇式起落架。其中,轮式起落架重量大、结构复杂笨重;滑橇式起落架虽然结构简单,但其着陆时仅依靠自身形变吸收冲击能量,吸能效率较低;而且轮式起落架的机轮部分和滑橇式起落架的滑撬部分均会占用较多空间,从而不便于对飞行交通工具进行收纳整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行器的起落架组件,旨在解决现有的起落架结构复杂笨重、吸能效率较低,且占用空间较多,不便于进行收纳整合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飞行器的起落架组件,所述飞行器包括飞行本体,所述起落架组件包括:

4、起落架本体,所述起落架本体用于铰接在所述飞行本体上,所述起落架本体用于在着陆过程中沿第一转动方向相对所述飞行本体转动;

5、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起落架本体上,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飞行本体;所述缓冲组件用于随所述起落架本体的转动而发生弹性形变和/或塑性形变,以阻止所述起落架本体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相对所述飞行本体转动。

6、进一步地,所述起落架本体具有第一支点和第二支点;所述第一支点与所述第二支点存在高度差,所述第一支点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支点用于铰接在所述飞行本体上。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点位于所述第二支点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随所述起落架本体的转动而抵压在所述飞行本体上,以使所述缓冲组件压缩而发生弹性形变和/或塑性形变。

8、进一步地,所述起落架组件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具有底板和第一耳部,所述第一耳部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支点铰接于所述第一耳部上,所述底板的另一侧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贴合。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点可拆卸地铰接在所述飞行本体上。

10、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第一弹性吸能件和第二吸能件;所述第一弹性吸能件的弹性系数小于所述第二吸能件的弹性系数;所述第一支点与所述第一弹性吸能件连接,所述第二吸能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吸能件上,所述第二吸能件用于连接所述飞行本体。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吸能件为橡胶件、弹簧、缓冲器、缓冲绳索中的任意一种。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吸能件为橡胶件、弹簧、缓冲器、缓冲绳索、吸能盒中的任意一种。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吸能件为吸能盒;所述第一支点位于所述第二支点的上方;所述第一弹性吸能件用于随所述起落架本体的转动而抵压在所述吸能盒上,以使所述吸能盒发生溃缩。

14、进一步地,所述起落架组件包括致动块和止动件;所述致动块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吸能件上,所述吸能盒连接于所述致动块上;所述致动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弹性吸能件的推动下沿靠近所述吸能盒的方向移动,以推动所述吸能盒发生溃缩;

15、所述止动件连接于所述致动块和所述飞行本体上;所述止动件用于在非断裂状态下阻止所述致动块沿靠近所述吸能盒的方向移动,且所述止动件用于在所承受的剪切力达到预设作用力阈值时发生断裂。

16、进一步地,所述止动件为断离销,所述断离销的第一端穿设于所述致动块中,所述断离销的第二端用于穿设在所述飞行本体中。

17、进一步地,所述致动块通过导向结构沿第一移动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飞行本体上,所述第一移动方向为所述致动块靠近所述吸能盒的方向。

18、进一步地,所述起落架本体通过多个管体接合而成。

19、进一步地,所述起落架本体具有第一纵向管段、第二纵向管段和横向管段;所述第一纵向管段与所述第二纵向管段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纵向管段的第一端用于铰接在所述飞行本体上,所述第二纵向管段的第一端用于铰接在所述飞行本体上,所述横向管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纵向管段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横向管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纵向管段的第二端连接。

20、进一步地,所述起落架本体具有横杆,所述横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纵向管段的中部,所述横杆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纵向管段的中部。

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纵向管段的壁厚自所述第一纵向管段的第一端向所述第一纵向管段的第二端逐渐减小。

2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纵向管段的壁厚自所述第二纵向管段的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纵向管段的第二端逐渐减小。

23、进一步地,所述起落架本体通过多个管体接合而成;所述起落架本体具有第一纵向管段、第二纵向管段和横向管段;所述第一纵向管段与所述第二纵向管段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纵向管段的第一端用于铰接在所述飞行本体上,所述第二纵向管段的第一端用于铰接在所述飞行本体上,所述横向管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纵向管段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横向管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纵向管段的第二端连接;

24、所述起落架组件包括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的第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纵向管段的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纵向管段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支点、所述第二支点设置于所述连接套筒的第二端。

25、对应地,本技术还提出一种飞行交通工具,所述飞行交通工具包括飞行本体以及如前述的飞行器的起落架组件;所述起落架本体铰接于所述飞行本体上,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飞行本体上。

26、进一步地,所述飞行交通工具包括至少四个所述起落架组件;所述飞行本体具有至少四个转角部,所述至少四个转角部在水平面上沿周向间隔排布;至少四个所述起落架组件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至少四个转角部上。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8、本技术提出的飞行器的起落架组件,将起落架本体设置为铰接于飞行本体上的形式,并在起落架本体与飞行本体之间对应设置缓冲组件;如此,当飞行器着陆时,起落架本体在触地后相对飞行本体转动,起落架本体将带动缓冲组件发生弹性形变和/或塑性形变,从而缓冲组件可利用自身的弹性形变和/或塑性形变实现对冲击能量的吸收,以此达到吸能缓冲的效果,使得飞行器可抵御着陆时的冲击载荷并平稳着陆。该起落架组件的结构相比于传统的轮式起落架更为简洁轻便,且改进了传统的滑橇式起落架仅依靠自身形变吸收冲击能量的方式,吸能效率更高;此外,对于陆行体与飞行体可分离结合的飞行器而言,当该起落架组件折叠收纳于飞行本体上之后,可便捷地将占用空间较少的飞行体收纳于陆行体中,从而为陆行体与飞行体分离结合的全自动化提供了便利。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2116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